林均賢醫師: 緬懷戴東原院長,喚起一段萬丹的家族回憶 WFU

網站頁籤

2023年5月17日 星期三

緬懷戴東原院長,喚起一段萬丹的家族回憶


作者:林均賢醫師



(2023 年 7 月 8日 戴東原院長追思紀念


身體不好久矣


前台大醫院戴東原院長身體不好久矣。

時間無情,前幾天還在我臉書上留言勉勵,就不幸聽到他逝世的消息。


莊嚴的腳步


我想起第一次遇到戴東原院長是多年前,住院醫師在台大總院 12D 病房跟姚明醫師查房時,遠遠看到一對容貌莊嚴的老人家,緩緩的腳步聲走進。

姚醫師遠遠在走廊前站好很尊敬地鞠躬:「先生(せんせい!」

老人家點點頭就走過去了,姚醫師跟我說他們是戴院長夫婦。


和太太形影不離的 せんせい


後來幾次在醫院裡常看到戴院長和夫人走過來,我也跟著叫:「先生(せんせい!」在臺大醫院遇到看起來頗有威儀的老人,叫先生(せんせい通常不會錯。

台大醫院的先生(せんせい)特別多,不過通常都是一個人,或是跟著一大群人,只跟太太一起的反而比較少,這是我對戴院長比較特別的印象。

三年內科訓練後,次專科我選擇內分泌新陳代謝科。

戴東原院長是台灣糖尿病開山祖師,科裡的老師都是戴院長的學生或學生的學生。戴院長德高望重,除了忘年會敬個酒,平常也沒有機會接觸。


兩個老人相持不下



(2020 年台大醫院忘年會,二排左五為戴東原院長


某次院長夫人(我們都稱戴媽)身體微恙住院,我是總醫師負責去探望一下。

雖然有點緊張,還是硬著頭皮敲門進去病房,看到戴媽媽一直要戴院長回家休息,戴院長不肯,堅持要在醫院陪她...。

戴院長當時拿著拐杖,走路已經很勉強了,看著兩個老人相持不下的情景,令我動容。

我察言觀色,運用在醫院打滾多年的本事,在旁邊打打圓場,叮囑兩位都要多休息,故作鎮定就溜出來了!


院長有其可愛之處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和戴院長有比較長時間的接觸,覺得這個老人家也不是那麼威嚴,有其親切可愛之處。

後來常常在東西址的通道上遇到戴院長,他應該是要去看診,看他走路都已經這麼慢了,還是一步一步拿著拐杖艱難的走去看他的老病人,有點心酸。

再傑出不群的風雲人物,在歲月的侵蝕下,也只能不斷的衰老,走向最後。


黑色的漩渦




去年糖尿病關懷基金會,遇到他其實已幾乎無法站立,仍一跛一跛的由彭惠鈺營養師攙扶著,堅持來逐桌敬酒,似乎又老了非常多。

我想起當年疫情爆發,幫院長等退休教授代診,看到他門診老派的手寫病歷與老病人。

感慨時光的流逝,寫下了「黑色的旋渦」一文。


戴院長加我臉書好友



(戴院長最後一次對我的文章回應,四天後逝世


寫好沒幾天,看到名為戴東原的人竟然來加我的臉書!

確認是院長本人後趕快按確認。後來戴院長常常來我臉書按讚,還會鼓勵我,予我感覺誠歹勢!

還好他應該不知道這年輕小傢伙,平常興趣就是寫日記,一篇 paper 寫不出來,已經可以寫出 100 篇流水帳的東西。


大院長與小醫師的交集



(王水欽先生全家福,攝於1930年代,右一王維熙


我跟戴東原院長相處時間並不多,他是台大醫院前院長、與台灣糖尿病泰山北斗,更是家世顯赫的大教授,我則是台大醫院裡的小傢伙,應該沒什麼交集。

不過巧合的是,戴院長出生於屏東萬丹,我外公王維熙也來自萬丹,與戴院長外公張山鐘同是故鄉人。

近一百年前,他們的父祖輩,還有一點交情。


萬丹不只紅豆餅



(1948 年台北師範同窗會,第一排右三為王水欽)


今人聽到萬丹,多想到紅豆餅。其實萬丹發展歷史悠久,當然不只紅豆餅!

萬丹地理上位於下淡水溪(高屏溪)交會處,自古土壤肥沃,商業活動興盛。

南台首富,成立鼎昌號的李仲義基督家族即來自萬丹。


南台首富:李仲義鼎昌號


日本治台之初,南台陸軍司令部就設在鼎昌商號李仲義的私人宅邸內,當地稱為「大營」。

榮獲第二屆台灣歷史小說得獎作品《忤:叛之三部曲首部曲》,就是以萬丹「鼎昌號」李家為故事改寫。

教出胡乃元、林昭亮的小提琴教母李淑德女士(1929-)為李仲義的孫女。

1958年創立鼎昌幼稚園,教授音樂的二二八受難者家屬李高安義長老(1924-2018),為李仲義孫媳婦。


萬丹李家,赫赫一時


萬丹除了李義仲的鼎昌號,還有日前挖出清代萬丹李家古文書的泰吉商號:李棟家族。

以及成立屏東製米株式會社,芳美商號的李南家族:兒子是修建萬惠宮、走馬樓的李開山、李開胡兄弟檔,一百年前赫赫一時。

註:李開山長子李世昌,為張豐緒先生前任屏東縣長。進安食品公司黃婉如女士為李開山先生外孫女。


萬丹泥火山:鯉魚山



(赤山巖正面,攝於 2023 年)


外曾祖父王水欽先生的二哥李三耳(1884年出生)當年過繼到李家改姓李。

位於萬丹與新園交接處的鯉魚山,歷史上時常噴發泥漿,稱作泥火山。由於山頂寸草不生,呈現赤黃色,稱為赤山。山上的寺廟稱為赤山巖。

日治時代,磚商發現山上赤黃的黏土適宜製造紅磚,磚廠全盛時期有八座之多,是高屏地區最主要的紅磚產地,也是日軍堡壘要塞。

赤山巖住持法號釋會崧,出家前俗名李錫嘉,為王家血親李三耳之子,當年為復益磚廠董事長,捐贈了大片土地予赤山巖興建觀音殿。

萬丹的發展與李家關係密切,至今萬丹的望族,仍以各李家為主。


外曾祖父在萬丹



(王獅家族合照,右一為王水欽,相片中唯一穿西裝打領帶者,拍攝時間不詳


我的外曾祖父王水欽 (1902-1979),生於萬丹新庄仔。從小很會念書,是八兄弟中唯一受教育者。

從總督府職員錄查到,他在大正11年(1922年)台灣總督府台北師範學校畢業後,一直到昭和六年(1922-1931)在高雄州東港郡萬丹公學校教書,地方上小有名望。



在大正11年5月20日台灣總督府公報上查到,台北師範學校與外曾祖父同期 147 名本科卒業生中,在姓名前後知名者有畫家廖繼春與李梅樹等人。其他好幾人都在日治時期台灣人士紳圖文鑑中查得到。




一百年前鄉下的醫師、老師極為稀罕,也是地方上極為少數的知識份子。外曾祖父能讀到台北師範學校,出來做教師,已經是殖民時代台灣人在台北帝大成立前,本島能取得的最高學歷。

人無法脫離其時代,1922 年到 1931 年也剛好是台灣文化協會成立與結束的年份前後。外曾祖父關懷社會的思想與情懷,受到大正民主時期很大的影響。


萬丹書店至今仍營業中



(2021年 Google 街景拍到的萬丹書店)


就讀總督府屏東師範學校,畢業後曾協助過外曾祖父,經過一番波折,於 1964 年成立萬丹書店的王子雲老師是他侄子,今年 96 歲身體還算硬朗。

他也是我外公王維熙先生逝世後,王家十八位堂兄弟,號稱十八羅漢,唯一仍健在者。

緊鄰著王家頃圮的三合院,萬丹書店目前由第二代王新萬先生繼續營業,今年正滿六十年矣。


張山鐘聘請的家庭教師



(日治時期,王水欽與友人,姓名不詳)


張山鐘家族入仕後久離故里,但是入仕前在萬丹行醫多年,醫院前井水可以治病等各種傳聞很多,地方上聲名卓著。

據家人說,他當時看中我外曾祖父王水欽很會教書,聘請他當家庭教師(私塾)。張山鐘的么子張豐緒,終戰前就讀高雄州屏東中學校(五年制)比我外公高一屆,可能給他教過,詳情已不可考。

外公王維熙先生就讀屏東中學校時大東亞戰爭已經爆發第二年,及後敗相漸濃,空襲疏開頻頻,學校幾乎停擺,終戰前整批學生剪下指甲、寫好遺書,半強迫送上南下列車到竹田當學徒兵。

預期美軍即將登陸,日本教官強迫學徒兵在挖好的地道潛伏,練習當美軍坦克經過時,手持地雷用力撞上坦克底盤,期望用一人換一台坦克的自殺戰術,逆轉無望的戰局。


兩次不死的覺悟



(屏東中學合照,中為曾義榮先生,曾任戴家家教,右一王維熙先生)




戰爭與政權更替的劇變下,很多人死去、很多家族消失,也有的家族不斷崛起。

張山鐘、張豐緒父子戰後從地方到中央顯赫一時,外公晚年都還常跟我提起他們父子。

不過外公王維熙先生一生中經歷二次大戰與肺癌,兩次不死的覺悟,人生最後三十年走上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


讀書人愛做兩項代誌



(1943年神社參拜,推測第一排右二為王維熙


外曾祖父王水欽先生逝世前,曾經告訴我外公,一個讀書人愛做兩項代誌:「第一是愛繼續讀書,第二是愛服務社會。」

我的外公王維熙生前也一再告訴我:「人的物件攏會無去,敢若腦筋是別人提袂走的(人的財產會消失,但是頭腦是別人拿不走的)。」

印象中他很愛看書,小時候家裡有很多中央公論與文藝春秋。半夜起床上廁所,也常常看到他正在讀書。


受到外公的疼愛


知道我也是萬丹後人,戴東原院長跟我提起他外公張山鐘對其非常疼愛,他台大醫學院畢業在離島服兵役時,外公因病逝世。他會當醫師受到外公張山鐘名醫很深遠的影響。

我十歲以前和外公住一起,感情很好,對我有很深的期待。我三四歲有記憶起,他就常常坐在涼椅上,把我抱起來逗著對我說:「台大醫學院!」

他在我台大內科住院醫師第二年時逝世,他的身體最後日趨衰弱,我卻幾乎無能為力,是我此生最大的遺憾。


老宅傾圮、人去樓空



(王家於萬丹大街上的三合院側面,2021年攝,2023年已拆除)



王家三合院庭院內部,2021年攝,2023年已拆除)


他死後,我又單獨回去萬丹,把彼當時外公與外曾祖父生平重要地方走訪幾次,站在久無人居,傾圮破敗的老宅前,無限之感懷!

幾年前宇仔阿舅逝世後,外曾祖父的所有直系血親,有的住高雄、有的搬到新竹、台北,有的遠赴國外,在屏東萬丹的一個都不剩了。

站在萬丹大街上,透過家人詢問,也找到了當時張山鐘東瀛醫院的故址,房子早已變賣重建,除了似乎是原來的一小塊洗石子坡面外,已幾乎完全看不出當年的任何痕跡。


堅強的意志



(2011 年家族返鄉,手持王水欽先生台北師範畢業證書:今佚失


戴東原院長待我不錯,聞知他的死訊讓我再次回想我的外公王維熙先生:我一生中最好的朋友。

他好學不倦,不計成敗與毀譽,用堅強的意志出來做事,精神深深影響著我。


時錶仔和領帶(ネクタイ)


至今我每天戴的時錶,是他當年交予我的時錶;我每天看診打的領帶,是他當年予我的領帶。

領帶代表他對我的期待;時錶仔在夜闌人靜時,側耳聽它的搭轉聲,彷彿提醒我要把握時間,他的精神與我同在。


伊的身體攏好矣


愛,超越一切時空的阻隔,只要想起他,就會聽到他的聲音,看到他的微笑。

伊的身體攏好矣!誠健康、誠有氣力,拄欲出門去會館,無偌久就欲轉來吃暗頓,和以前的時陣同款。


愛,是永不止息




人的一生有困頓與挫折,但是也有恩典與盼望,行過死蔭的幽谷,卸下一生勞苦與重擔,有祂豐盛的慈愛。

櫻花開在最燦爛的時刻,抵達生命終點時也以最燦爛的方式凋落。其生前於新竹公園規畫種植的櫻花年年綻放,彷彿愛正是永不止息!

2023 年 5 月 27 日 林均賢為之記


參考資料





黑色的漩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