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均賢醫師: 跑馬拉松,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WFU

網站頁籤

2022年2月22日 星期二

跑馬拉松,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作者:王杏文 衛教師


 2 小時 11 分的佳績,完賽半馬


林均賢醫師前言


我們新陳代謝科醫師和糖尿病衛教師,每天都在教導病人要注意飲食和運動。

但是我們本身常常值班、加班,日夜顛倒,如果沒注意自己的身體,就會變成最不健康的一群人,甚至還會生病,變成病人

這篇文章是我們衛教師的親身經歷,描述從不運動愈來愈發福的中年大嬸,變回青春美少女的心路歷程,非常深入人心。

讓我們一起仔細看下去吧!


身為糖尿病衛教師的我,還是常常會忍不住誘惑...


鼎泰豐的招牌甜點赤豆鬆糕


在醫院工作已經二十多個年頭,工作忙忙碌碌,回家也是匆匆忙忙,做完家事喘口氣坐下來休息通常也已經晚上 8-9 點了。

忙完所有事情後,習慣一屁股坐在沙發看電視或滑手機放空,接下來手上不知不覺拿起好吃的惡魔甜點或四秀仔(sì-siù-á 零食的台語)。

甜點大家都喜歡,身為糖尿病衛教師的我,雖然知道很不好,常常還是會忍不住誘惑...。


鏡子裡的自己,從美麗苗條的少女,變成名副其實的大嬸婆


因此,年輕時自認大胃王不易胖的我,其實「體重」也已經步步高升。

幾年下來衣服越買越寬鬆,鏡子裡的自己,漸漸的從美麗苗條的少女,變成名副其實的大嬸婆。

某個下午,終於下定決心,想辦法開始「甩掉橫肉」!


開始運動,大嬸婆也可以變回少女


每天持之以恆,平均走 13000 多步


2 年前正好有部門推廣健康促進活動,參加每日總步數的競賽。比賽期間,工作時無論去哪裡都秉持雙腳行天下的精神,努力累積步數,拚了老命完成每日目標。

第 1 次活動結束後,沒想到我這個中年大嬸,除了體重下降之外,統計總步數獲得第 4 名。

我再接再厲,接著參加第 2 次活動後更進步到第 2 名,讓我非常得意。除了減重身材變好,還有獎金入袋,真是:

一兼二顧,摸蜊仔兼洗褲(It kiam jī kòo, bong lâ-á kiam sé khòo)。


用跑的,步數增加的比較快?


雖然平日盡量多走路,上班少搭車、醫院多爬樓梯,努力增加總步數。但是步數的累積逐漸遇到瓶頸。

因為婆婆媽媽的我,下班回到家之後,總堅持做完繁瑣家務,才會安心外出散步活動,算算一星期工作之外的運動時間勉強也才 60 分鐘上下而已。

如果只是走路好像步數累積太少了,我突然靈機一動:「不如用跑的,步數增加的比較快?


跑步其實不簡單


我心想:跑步不就一雙布鞋、一套運動的衣褲?應該很簡單吧。

於是手上帶著先生送我可以記步的運動手錶,開始每週至少 4-5 天到新竹縣運動場跑步的生活。

天真的我以為跑步一點都不難,沒想到跑步一開始就遇到狀況,才跑個 2 圈(800 公尺)就氣喘吁吁,跑個七八圈(不到 3 公里),隔天就全身痠痛。

我心想:「運動場上八十歲的老阿伯,怎麼跑起來這麼輕鬆自在呢


跑步有方法




於是,我上網爬文並與先生和跑步前輩們請教秘笈。

才知道原來跑步必須循序漸進,跑步前先暖身,起跑時不要急,姿勢先擺好跑伐穩定向前踏,依照個人體能狀況,漸漸拉長時間。

跑完後更須做緩和的收操運動,唯有不受傷才能達到運動真正的健康目的。

了解這些運動知識後,除了持續不斷的調整外,為加強跑步時身體的支持力量,我也開始加入平板運動的練習來加強自己的核心肌群。讓跑步跑起來更穩定,不會受傷。

漸漸地我克服了 5 公里障礙,接著又克服了 10 公里的障礙,跑起來愈來愈得心應「」了。


挑戰台北馬拉松


2020 年底,運動場上一起跑步的朋友,鼓勵我嘗試參加馬拉松,當時心裡非常膽怯,但生性好強的我,嘴硬的回答:「沒問題,我們一起報名明年的台北馬拉松,跑半馬

訂了一個目標之後,經過不斷的練習與調整,練跑的日子很快的又過了好幾個月。肉腳的我,一開始覺得累,慢慢的進入享受跑步的狀態。

2021 年 10 月初,大約活動 2 個月前,賽事慢慢逼近,除了平常練跑 5-10 公里,假日也加入 16 公里長距離的練跑。


開跑日終於到來


台北馬拉松開跑日,跑者們蓄勢待發


2021 年 12 月 19 日這一天,開跑日終於到來,抱著期待又忐忑的心情迎接挑戰。

當天台北清晨有點寒冷,遠處的電子溫度計只有 14 度,放眼望去,看到上萬個為比賽正在暖身的跑者,頓時再也不怕寒冬。

一聽到開跑槍響,盡全力向前衝、衝、衝!


2 小時 11 分完賽


平日辛勤的練習真的沒有白費,最終以 2 小時 11 分的成績,完賽半馬 21.0975 公里,完成一個以前以為是不可能任務,心情非常雀躍。

跑步的朋友群知道我完成賽事時紛紛給予讚許,頓時更有滿滿的成就。


運動後成為更好的自己


那日我們重生(The day we reborn)


跑完才知道,原來運動會上癮。

我先生總能固定時間跑步運動、我的媽媽保有晨泳的習慣已經超過 40 年。相信自有讓他們著迷之處。

我不是天生的運動員,但現在練跑時,我享受當下它的脈動。

在汗流夾背後除了身體舒暢外,思緒也變得清晰,彷彿重生一樣,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我做得到,相信你也可以。大家一起來運動吧

新竹台大衛教師 王杏文 2022/02/21 


林均賢醫師回饋


過年前林醫師與護理師、衛教師合照


看完這篇文章很有感觸,我們醫療人員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健康。除了教導病人多運動,自己也要多運動來以身作則。

上大學之後我開始去運動中心運動,持續保持固定的運動習慣至今。也開始去鄰近的國中跑操場,曾經參加過一次 10 公里組的馬拉松之後,就沒有跑更長的距離。

新冠武漢肺炎疫情之後,除了上班以外比較少出門,運動也改在家裡做做體操和伸展,有氧運動的部分變少了。看完這篇分享覺得很熱血,突然又想開始跑步!

戶外的運動還是很好的,提醒各位病友,可以出門的話,只要空氣品質許可,鼓勵大家到戶外人少的地方活動活動,有益身心健康喔


小提醒


糖尿病友,若無周邊神經病變,在體能許可下,跑步是很好的運動。

跑步時需有人陪伴,並且監測血糖、適時補充水分與糖分等熱量,才會安全又健康。


王杏文 衛教師、林均賢 醫師 

祝大家身體健康平安


居家簡單運動(林醫師實際經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