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均賢醫師: 一場婚宴:三代的交情 WFU

2022年12月21日 星期三

一場婚宴:三代的交情

作者:林均賢醫師

參加一場小型跨國婚宴,場面相當溫馨。

雙方父母都是亞洲人,在美國工作生活,因此新郎新娘都在美國出生長大,在美國因就讀同所大學互相認識而結婚。

主婚人與來賓致詞使用台語、華語、客語、英語、日語各種語言,現場賓客也都懂部分語言,司儀不時以華語、英語即時翻譯,語言切換相當流利。

來自美國的來賓致詞提及:他本人父母分別有歐洲數國與亞洲血統,因為美國是移民社會,優秀的移民讓美國不斷成長,成就婚姻...。

想想咱台灣其實也是移民社會,平埔族、高山族,漢人、荷蘭人、西班牙人、日本人,各國人在不同時間其實都在台灣留下不等的腳印。

雖然我們對前途的看法不同,即使同一個家庭裡也充滿對立的聲音,但是只要我們認同台灣,我相信多元與包容讓我們可以跟美國一樣愈來愈強大。

這是我今天參加這場婚宴深刻體會到的第一件事。

我體會到第二件事,是因為剛好同桌跟幾位董事長、副董們吃飯,其中之一表示:他其實很樂意舉辦員工健康促進活動,因為員工更健康,生產力可以提高。

但是很可惜沒有一個簡單的數據報表可以呈現差異。董事長希望能進一步用大數據建立員工的健康指標,當作考核的依據...。

在場有關的教授表示沒那麼容易,執行上會面臨科技、法律與隱私上的困難等等...,現場討論相當熱烈。

阿賢平常的工作是看診,興趣也是看診,看診對象以市井小民與中產階級居多,大老闆想的果然不一樣!

宴席上我再次想起 20 年前新竹高中的歷史課,趙淑慧老師在圖書館播放卓別林的摩登時代:

「一大群工人為了生產產品,不斷執行重複的工作,老闆用電傳螢幕監督大家不得偷懶!」非常諷刺又令人同情的電影。

員工是公司、社會的生產力來源,但人還是人,除了生命徵象與各種健康指標,還有思想、有感情,我相信都不是大數據可以輕易蒐集、呈現或分析的。

從小醫學院的老師都說:「病人是我們最好的老師。」我深有同感,其實社會更是。

受益於院長、主任的大力提攜,回新竹擔任主治醫師後,快速累積大量的臨床經驗。看診站穩腳步較有餘裕後,抬起頭看看這個社會,開始接受社會教育的洗禮,過程充滿新奇與震驚。

希望自己對新事物永遠保持好奇心;對不同人,不論財富與階級的高低,要永遠行公義,保持謙卑與憐憫。

新郎的阿公,多年前致贈我阿公一條領帶,紀念關於二次世界大戰台灣一群學徒,在異地奮鬥求生,戰爭中生死流離,透過各種方法輾轉回台後,再次重逢的故事。

我阿公逝世前鄭重的把領帶轉交給我,如今我每天都繫著這條領帶看門診,他的精神就彷彿一直與我同在。

婚禮我也繫著這條領帶,走去主桌找他的主人:新郎的阿公 90 多歲了,和阿嬤兩人身體都還算硬朗。

祝福新郎新娘百年好合,一轉眼就是三代的交情。

2022 年 12 月 20 日 林均賢敬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