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均賢醫師: 12月 2023 WFU

2023年12月24日 星期日

新竹台大最後一個值班夜


作者:林均賢醫師




結束新竹台大最後一個值班。

晚上看到護理師在訂飲料,以前她們都會被我唸:「不可以喝含糖飲料!要就喝無糖!」

這次阿賢沒講話,因為她們多訂了一杯燒仙草請我吃,說要幫我慶祝一下。


喝燒仙草陷入各種回憶


在醫院裡最後一次值班,獨自喝燒仙草的時候,內心百感交集...陷入醫院裡一個又一個回憶裡。




這麼多年來醫院值班,晚上通常都在睡覺,不過半夜偶爾也會被叫起來CPR,尤其當年實習醫師的時候...,住院醫師的時候...。

各種得意之作,或是各種糊裡糊塗的事,不過都是很多很多年前的往事了...。


PSVT 結束這一回合


凌晨病人心律不整跳了幾次 PSVT,戴聿晨(戴姊)打來,病床旁備好電擊器與急救車,以很久沒使用的急救藥物 Adenosine 6mg and 12mg 結束生涯最後一個值班日。

打了兩次藥,心電圖上的心跳,由快而慢,由慢復快,最後終於恢復了竇性心律。


感謝醫院裡的每一個人


感謝醫院裡教導我的師長,與持續協助我的團隊夥伴。

承蒙您、恁仔細、感謝勞心勞力。

會想念各位。

2023 年 12 月 24 日 林均賢補記。


阿賢值班日記(新竹)










阿賢值班日記(台北)








2023年12月10日 星期日

2023年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指引:筆記整理(下)


筆記整理:林均賢醫師

以下內容整理自由 2023 年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共識指引。

上集已經將非藥物治療的部分做整理,下集主要針對骨鬆藥物的部分做說明。 



骨鬆為什麼要用藥?可以吃鈣片就好嗎?


預防與治療骨質疏鬆症的最終目標在於減少骨鬆性骨折。

非藥物治療包括補充足量之鈣質與維生素 D、改善生活型態、戒菸、戒酒、適當運動及預防跌倒。

然而,對於具高骨折風險(併低骨量或骨鬆)或已發生骨鬆性骨折的患者而言,除了提供非藥物治療,應積極使用抗骨鬆藥物治療,因為接受藥物治療後可減少骨折的發生,甚至可以降低死亡率。


骨鬆藥物可以減少骨折


目前已有多種藥物通過大規模臨床試驗,可減少脊椎及脊椎外之骨折,亦可使用於男性骨鬆症或類固醇相關骨鬆症(GIOP)或其他次發性骨質疏鬆症。針對低骨量或骨鬆但尚未有骨鬆性骨折病史之骨折高風險患者,也已有治療藥物可積極降低骨鬆性骨折的發生。

與所有慢性病之治療概念類似(如治療高血壓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之風險),針對無骨鬆性骨折病史之低骨量患者(-2.5 < T-score < -1)的藥物治療可視為初級骨鬆性骨折預防; 而針對有骨鬆性骨折病史或骨質疏鬆患者(T-score ≤ -2.5)的治療則可視為次級骨鬆性骨折預防。


骨鬆藥物的種類



治療骨鬆及骨折的藥物依其機轉,分為減少骨質流失、促骨質生成,以及混合型藥物三類。

減少骨質流失 (抗骨質再吸收劑)

1. 雙磷酸鹽

2. 抑制 RANKL 單株抗體(denosumab)

3. 雌激素

4. 選擇性雌激素調節劑(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 SERM)

5. 選擇性組織雌激素活性調節劑(selective tissue estrogenic activity regulator,STEAR)

促骨質生成劑:刺激造骨細胞之促骨質生成劑以副甲腺素及其活性片段為主。

混合型:雙重作用之混合型藥物,如抑制 sclerostin 單株抗體(romosozumab)。


藥物可以合併使用嗎?


依目前已發表的臨床試驗結果來看,合併使用藥物,除 teriparatide + denosumab 或 teriparatide + zoledronate可增加骨密度外 (但目前仍缺乏數據證實可有效降低骨折發生率),其他藥物之合併使用並無加成效果,反而會互相抵制,或是增加副作用之發生率或強度。

所以目前各國各種骨鬆防治指引,均不建議併用兩種破骨細胞抑制藥物,或是併用破骨細胞抑制藥物與造骨細胞刺激藥物。


骨鬆藥物治療時間與檢查項目


使用任何骨鬆藥物,建議檢查血中鈣、磷濃度以及腎功能等,評估低血鈣或腎功能變化。

使用骨鬆藥物的病人,不論任何藥物,治療需一年以上(最好持續三年)才真正可達減少骨折之效果,不宜太早停藥;累積藥量若不及一半,幾乎沒有骨折防治效果。

另外,在使用造骨細胞刺激藥物,如副甲狀腺素注射治療一年至一年半以後,固然可以明顯增加骨密度,但若停止治療,不再使用破骨細胞抑制藥物,原先增加之骨密度,幾乎又會流失殆盡。

其他如:SERM、雌激素、抑制 RANKL 單株抗體(denosumab)、抑制 sclerostin 單株抗體(romosozumab)等,在完全停止治療後,骨量也會有快速流失的情形,使原有的治療成果消失,甚至增加反彈性骨折機率。

所以就如同其他慢性病的治療一樣,停經後骨鬆及老年性骨鬆之治療,應有長期持續性與接續性執行規劃。醫師也宜告知病人治療之目標在於停止骨折發生,只要不再骨折,而骨密度沒有顯著減少,就是治療計畫成功。


骨鬆藥物誰效果最好?



對於具有極高骨折風險的骨質疏鬆症患者,可優先選擇 romosozumab、denosumab、teriparatide、zoledronate 作為初始療法。

其中治療效果卓越的 romosozumab 治療可至 1 年、teriparatide 治療至多 2 年。然而費用高昂。需考量健保給付之規範及醫病共享決策。

雙磷酸鹽藥物及 denosumab 則適用於大多數高風險骨折的骨質疏鬆症患者初始治療。


骨鬆藥物有何副作用?


治療骨質疏鬆症之藥物,在使用期間宜注意病人是否發生不適反應。

現今證據觀察到,高骨折風險病人繼續用藥的效益應會多於發生顎骨壞死之風險。


骨鬆藥物要治療多久?


相反的,若屬於骨密度穩定、未曾發生骨折、且屬骨折低風險發生之患者,宜評估繼續用藥之效益,是否持續用藥。

低骨折風險的患者停藥期間須做評估及追蹤,確保患者低骨折風險或骨鬆沒有惡化的情況。

根據研究,停用骨質疏鬆症藥物使用的患者,骨折之發生,相對風險較高,但由於雙磷酸鹽藥物會累積且可能在骨骼中作用時間延長(停藥後的存留治療效果),因此曾有建議適度考慮暫停使用雙磷酸鹽藥物,即“雙磷酸鹽假期(bisphosphonate holidays)”之概念。


雙磷酸鹽假期



依據使用不同骨質疏鬆症藥物可建議定期追蹤檢測 DXA及估算整體骨折風險。

對於口服雙磷酸鹽,如果骨折風險不再存在(例如 T 值高於 -2.5 或患者沒有發生骨折),則可在治療 5 年後暫停使用口服雙磷酸鹽。

如果骨折風險仍然高或極高風險患者,則可繼續延長 5 年治療(共 6 至 10 年)再評估是否暫停使用口服雙磷酸鹽。

對於注射針劑雙磷酸鹽如 zoledronate 在高風險患者中考慮 3 年後重新評估使用需求,或者直到骨折風險不再居高為止。

在極高風險患者中則建議持續 6 年治療再評估是否繼續治療。

雙磷酸鹽假期是否中止應基於個體患者的情況,例如骨折風險增加、骨密度降低幅度超過 DXA 的最小顯著差異值 (LSC),或骨代謝指標的明顯變化。


骨鬆藥物可以轉換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造骨細胞生成劑及抑制 RANKL 單株抗體停藥後,骨密度會加速流失,故需銜接其他抗骨質再吸收類藥物,以保護骨密度,避免多發性骨折風險的發生。

接續療法(sequential therapy)用藥原則參考如下:

使用造骨細胞生成劑如(abaloparatide、teriparatide)或混合型藥物(romosozumab)後續宜使用抗骨質再吸收劑(如雙磷酸鹽、denosumab、raloxifene)接續治療,以防止骨密度下降及喪失了減少骨折風險的療效。

雙磷酸鹽藥物及 SERM 類藥物之後可以轉換到造骨細胞生成劑,但 denosumab 治療後轉換到造骨細胞生成劑後有髖部骨密度短暫流失的現象,雖會逐漸恢復增加,但仍應注意。

抗骨質再吸收劑之間可相互轉換,使用 denosumab 治療後可轉換到雙磷酸鹽類(如zoledronate 或 alendronate)或 SERM 類藥物,反之亦然。每次轉換藥物後宜持續至少 1-2 年以上,並再次評估是否需轉換至其它藥物接續治療。


更年期後女性病人的骨鬆治療



若更年期後女性病人不適合使用雙磷酸鹽或 denosumab,可考慮使用選擇性雌激素調節劑(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 SERM)或選擇性組織雌激素活性調節劑(selective tissue estrogenic activity regulator, STEAR)或雌激素。

SERM 建議用於深部靜脈栓塞風險低或乳腺癌風險高的更年期後女性病人。

STEAR 或賀爾蒙療法 (子宮切除術的女性可單一使用雌激素療法)或可考慮用在以下更年期女性病人:

60 歲以下或停經少於 10 年、低深部靜脈栓塞風險、有顯著的停經血管舒縮症狀、有明顯更年期症狀、沒有禁忌症、沒有心肌梗塞、中風病史或乳腺癌病史。


藥物健保規範:簡要版



如果骨密度 T 值小於等於-2.5,再加上一處脊椎壓迫性骨折或髖部骨折,可健保給付使用減少骨質流失的藥物。

如果骨密度 T 值介於-1到-2.5之間,就要有兩處以上脊椎壓迫性骨折或髖部骨折,才可健保使用這些藥物。

若要使用較貴的增加骨質生成藥物「骨穩」、或是雙重作用的「益穩挺」,健保給付條件就更嚴格了:

骨密度 T 值須小於等於-3.0,需有兩處以上脊椎壓迫性骨折或髖部骨折,且須先使用別的藥物有不良反應或使用滿 1 年以上還發生新的骨折,才能健保給付使用。

完整與最新健保給付規定請以健保局公告為準。


骨質疏鬆:飲食注意事項(2023/12更新)



2023年12月9日 星期六

2023年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指引:筆記整理(上)

 
筆記整理:林均賢醫師

以下內容整理自 2023 年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共識指引。


骨質疏鬆症:多嚴重?


骨質疏鬆症是全球第二大的重要流行病,僅次於心血管疾病。

依據 2005-2008 年國民營養調查報告指出,台灣 50 歲以上男女以 DXA 檢測骨鬆症盛行率分別為 24 %及 38 %

骨質疏鬆症可造成全身各部位之骨折,其中以脊椎體及髖部骨折最嚴重。

大約三分之一的台灣婦女在一生中會發生一次脊椎體、髖部或腕部之骨折;男性也約有五分之一的風險。發生過一次骨質疏鬆骨折後,再發生第二次骨折的機會高達 50%。

骨折引發急性疼痛、長期住院、臥床、長時間復健,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甚至增加死亡率。

台灣髖骨骨折發生率很遺憾的竟然是亞洲第一,全世界第九!


骨質疏鬆症:治療的很少


雖然治療骨質疏鬆症很重要,但是台灣女性僅約 30% 接受健保骨鬆藥物治療,而男性更只有 10% 接受骨鬆藥物治療。

除了藥物治療,骨質疏鬆症非藥物治療包括補充足量之鈣質與維生素 D、改善生活型態、戒煙戒酒、適當運動及預防跌倒都非常重要。

骨鬆治療比率很低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原因是民眾與醫師對骨質疏鬆症的認識不足。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好好認識骨質疏鬆症吧!


骨質疏鬆症的定義


世界衛生組織:「一種因骨量減少或骨密度降低而使骨骼微細結構發生破壞的疾病,惡化的結果將導致骨骼脆弱,並使骨折的危險性明顯增高。」

骨骼強度(bone strength)包含骨密度(bone density)及骨骼品質(bone quality)。


骨質疏鬆症的診斷


1. 骨密度 T 值(T-score) ≤ -2.5。

2. 低創傷性骨折(low traumatic fracture)。

3. 任何一節脊椎椎體高度變形超過 20 %。

診斷骨質疏鬆症時,應調查是否有次發性骨質疏鬆症的可能性,並確認有沒有胸椎或腰椎或其他的骨折病史。此外,經評估骨折風險很高者,宜等同骨質疏鬆症病人來處理。


骨密度檢查的黃金標準:雙能量 X 光吸收儀(DXA)


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之測定,以中軸型的雙能量 X 光吸收儀(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為黃金標準,且應測量腰椎、髖骨,至少二個部位。若兩處都因骨折而不能測定時,則可用非慣用側前臂橈骨 1/3處之測定取代。

T 值的使用時機為停經前後、停經後婦女或是 50 歲以上之男性。

而停經前婦女及未滿 50 歲男性之骨密度報告則建議採用 Z 值,並使用所在地區的參考資料庫來計算 Z 值。Z 值大於 -2.0 為介於同齡的預期值,小於 -2.0 為低於同齡的預期值。


哪些人該建議接受骨密度檢查?


(1) 65歲以上的婦女或70歲以上男性。

(2) 65歲以前且具有危險因子的停經婦女。

(3) 即將停經並具有臨床骨折高風險因子的婦女,如體重過輕、先前曾經骨折、服用高骨折風險藥物。

(4) 50至70歲並具有骨折高風險因子的男性。

(5) 脆弱性骨折者 (指在低衝擊力下就發生骨折)。

(6) 罹患可能導致低骨量或骨流失之相關疾病者。

(7) 所服用藥物和低骨量或骨流失有相關者。

(8) 任何被認為需要用藥物治療骨質疏鬆症者。

(9) 接受治療中,用以監測(追蹤)治療效果者。

(10) 有骨密度流失證據而可能接受治療者。

(11) FRAX®骨折風險列為中度風險以上者。


骨質疏鬆症的其他檢查


X 光影像:X 光影像顯示至少 30%的骨量流失才能被識別。

定量超音波(quantitative ultrasound, QUS)或其它部位之雙光子或單光子吸光檢查(周邊骨密度測定儀):在目前只宜當做初步篩檢的工具,若發現異常,則應以上述 DXA 施行髖骨或腰椎檢查來確認。


骨代謝指標


骨吸收指標(CTX)與骨生成指標(P1NP),可作為短期監測骨質疏鬆患者治療效果的工具。

使用抗骨鬆藥物後 3-6 個月時,進行抽血或尿液監測骨代謝指標,可以幫助臨床上判讀是否有減緩骨量流失狀態。


骨質疏鬆症之風險因子



1. 年齡

2. 性別

3. 低身體質量指數(BMI)

4. 骨折,特別是髖部、脊椎骨、腕部骨折

5. 身高減少 (超過 4 公分) 

6. 父母髖部骨折史

7. 目前抽菸

8. 飲酒過量

9. 次發性骨質疏鬆症

10. 藥物

11. 長期臥床、衰弱症或少動


骨質疏鬆症之篩檢



牆與頭枕部間距 (wall-occiput distance, WOD ):

請受檢者靠牆站立,肩、臀與後腳跟貼緊牆壁、兩眼自然平視,此時測量頭後枕部與牆壁的水平間距。正常人應當幾乎沒有距離或小於 1 公分,如果距離超過 3 公分要強烈懷疑,超過 6 公分時(或是三指幅距離)幾乎可以肯定為異常。

肋骨下緣與骨盆間距 (rib-pelvis distance, RPD) :

這是篩檢潛伏性腰椎壓迫性骨折的快速方法之一。請受檢者站立,兩手自然平舉,此時測量側面肋骨最下緣與骨盆上緣的垂直間距。正常人應當有2-3 指幅寬或大於 5 公分,如果距離小於一指幅寬(2 公分)幾乎可以肯定為脊椎異常。


骨折風險評估工具


骨質疏鬆症預防與治療目的是減少骨折發生及其所造成的照顧問題,骨質疏鬆症的診斷並不能僅依靠 T 值低於(或等於)-2.5 作為依據。

T 值顯示非骨鬆的病人,另需考慮加入骨折風險評估工具(FRAX®)及骨小樑指數(TBS)做進一步評估。


骨折風險評估工具:(FRAX)



骨折風險評估工具(FRAX®),可估算每個人未來 10 年骨質疏鬆症骨折風險,提供預防和治療上的參考。

評估表主要是針對 40 到 90 歲的未曾接受治療族群,故年齡若小於 40 歲,則以 40 歲來計算,如大於 90 歲僅以 90歲計算。任何欄位不確定時應先填寫"否"。


骨折風險評估工具:骨小樑指數(TBS)應用



利用軟體分析脊椎海綿骨影像的紋理,可間接偵測骨小樑結構,可和 FRAX 整合,提供調整後的十年骨折風險。


肌少症之定義


肌少症(sarcopenia)為骨骼肌的流失。

肌少症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危險因子之一。


肌少症診斷:EWGSOP2


2018 年修正之 EWGSOP2 以 FACS 作為肌少症診斷流程。

Find (篩選)

首先以 SARC-F 問卷作為篩檢工具(包含力量、行走、起身、登階、跌倒等 5 個項目,共 10 分),若大於等於 4 分則為篩檢陽性,需進行肌力檢測。

Assess (評估) 

肌力檢測如果肌力下降(low muscle strength, 例如握力不足)可視為疑似肌少症(probable sarcopenia)。

Confirm (確診)

此時再以DXA、生物電阻抗分析(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BIA)、電腦斷層(CT)、核磁共振(MRI)等進行肌肉質量檢測,以確診肌少症。

Severity (嚴重度) 

最後再藉由生理功能表現之量測,如步行速度、簡易身體功能量表 (short physical performance battery, SPPB)、起立行走計時測驗(timed-up-and-go test, TUG)、4~6 公尺步行測試等,進一步評估肌少症的嚴重程度。


亞洲族群肌少症的診斷 (AWGS 2019) 



男性握力標準 < 28kg、6 公尺行走速度之標準為 1 m/s。

AWGS 2019 除認同 EWGSOP2 以 SARC-F 作為篩檢工具外,還進一步提出 SARC-CalF 作為另一種篩檢指標(SARC-F 加上小腿圍之量測。

若男性小腿圍<34 公分、女性<33 公分則多計 10 分),若 SARC-CalF 大於等於 11 分則視為篩檢陽性,需再進行肌力、生理功能表現與肌肉質量之評估。


肌少症之預防與治療


迄今尚未證實可採用任何藥物來達成治療肌少症的效果,因此在預防與治療上仍首重增加活動量和營養補充。

研究證實老年人需補充比年輕人更大量的蛋白質,來維持肌肉量和肌力。

一般老年人的蛋白質攝取量,可提高為每公斤1-1.2克左右,但建議平均分布於三餐當中。

此外,攝取過量肉類食物的同時,若蔬菜和水果食用量不足,反而對肌肉量會產生不利影響,所以在增加蛋白質攝取量時,應注意與蔬果之間的平衡,才能改善肌少症。

其它研究證實在進行阻力運動訓練後攝取營養補充劑(如creatine supplements, 或是leucine、isoleucine、valine等支鏈胺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 , BCAA)),有助於增加老年人的肌肉量。此外,維持血中足量維生素 D,亦有助於改善肌力和體能。

骨鬆防治策略中,肌少症與跌倒的預防與處置是不可欠缺的一環。多面向因子評估與預防跌倒需不斷強調,而運動與足量營養補充,更為其核心策略。


骨質疏鬆症之預防與保健:飲食


針對停經後婦女骨質疏鬆症患者,每日建議的鈣質攝取量為至少 1200毫克。50 歲以上男性之骨質疏鬆症患者,每日建議的鈣質攝取量為至少1000 毫克。所有骨質疏鬆症患者的每日維生素 D 攝取量為至少 800 國際單位。(攝取量之計算包含飲食及補充劑)

同時補充足量鈣質與維生素 D,可以有效降低骨折風險。但單獨補充鈣質或單獨補充維生素 D,則無足夠證據顯示可以有效降低骨折風險。

高含鈣量食品以乳酪類最便利取得,其他如豆類、深綠色蔬菜、芝麻、金針、海藻、海帶、香菇、小魚乾、頭髮菜、堅果類等。此外,攝取富含維生素 C 之水果,如橘子、柳丁、奇異果、芭樂等,可促進鈣質吸收。

每次補充的鈣建議不超過 500mg(實際鈣含量),並且避免與鐵質同時使用而影響吸收率。

攝取過量的鈣質(超過 1,500 毫克)並不會產生更多益處,且可能有潛在結石或心血管疾病風險。

補充鈣質與維生素 D 無法取代藥物治療。骨質疏鬆症患者、已發生脆弱性骨折患者,應同時接受抗骨鬆藥物治療及補充足量鈣質、維生素 D。


骨質疏鬆症之預防與保健:良好的生活習慣


除了攝取足夠的鈣與維他命C和D以外,平常還需戒菸、戒酒、多運動。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預防骨質疏鬆、也預防跌倒。


骨質疏鬆症之預防與保健:運動


運動可增加骨密度、增強肌力、改善平衡功能、減少跌倒和骨折,但過量運動反而會有害骨骼健康。

停經前婦女和年輕人以重量訓練、荷重有氧運動、高衝撞的訓練及阻抗力訓練等較為合適;停經後婦女和年老者則採用規律運動,可從事一般有氧訓練、阻抗力訓練及平衡訓練等比較合適,如慢跑、太極拳、運動場上運動和球拍類運動、游泳等。


跌倒防治



骨密度隨著年齡增長每年下降,並伴隨跌倒風險增加。防止跌倒跟防治骨質疏鬆症一樣重要。

65 歲以上的老人,每年跌倒的發生率大約是 30~40%,超過 80 歲的老人,每年跌倒的發生率可高達 50%。

老年族群的跌倒通常不是單一原因所導致,跌倒的危險因子愈多,跌倒的機會愈大,常見的危險因子可略分為內在因子與外在因子兩大類。


預防跌倒的八個步驟


1. 住家安裝扶手和走道照明設備,根據環境設置適當的防滑設施。

2. 通道處切勿放置太多雜物、電話線或延長線等,以防止通道間行走之危險。

3. 必要時根據個案狀況提供適當輔具,包括床邊的扶手、拐杖、助行器和髖部保護帶等。

4. 定期進行適當的負重和加強肌力訓練,以改善身體平衡能力。

5. 維護視力清明、保持眼鏡清潔和良好功能,並戴太陽眼鏡減少眩光。

6. 穿著舒適的鞋子,需有寬闊的鞋跟和防滑鞋底,確認有良好穩定支撐。

7. 攝取健康飲食,包括新鮮水果,蔬菜和含鈣食物。

8. 如果感到頭暈,活動前先休息片刻再起身,與醫生諮詢調整藥物,避免服用不明成藥。


骨質疏鬆症之藥物治療及用藥注意事項




類固醇引起的骨質疏鬆症



類固醇的使用會縮短成骨細胞及骨細胞的壽命,減少其活性以及骨骼的血管分佈,因而削弱骨骼強度。

研究顯示所有人口中有將近 1%使用類固醇,而使用類固醇六個月以上的病人約 50%會罹患不同程度之骨質疏鬆症。

FRAX 計算未來 10 年骨鬆性骨折風險時,需依每日平均使用類固醇的劑量調整權重,作為個人的假設性介入閾值。

現行治療指引中並不因病人使用類固醇的劑量不同,而給予不同的藥物建議,但建議應參考病人情況、安全性、使用藥物遵從性以及各國的藥物使用適應症後,共同決定。


次發性骨質疏鬆症的原因、診斷與治療


高達 30 % 的停經後婦女,以及超過 50 % 的停經前婦女和男性病人,可能有潛在的次發性骨質疏鬆症的病因。

大多數專家所建議的基本檢驗項目,包括一般血球計數、肝腎功能、血中鈣、磷、維生素 D 與副甲狀腺素濃度、甲狀腺功能及性荷爾蒙等,以排除掉常見導致次發性骨質疏鬆症的原因。

(1)內分泌代謝疾病類 : 

糖尿病、肢端肥大症、生長激素缺乏、庫欣氏症候群、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機能亢進、性腺機能減退等。

(2)營養、胃腸道相關疾病 : 

酗酒、神經性厭食、低血鈣症、慢性肝病、吸收/營養不良的乳糜瀉、克隆氏症、胃切除或胃繞道手術、中心靜脈營養使用、維生素 D 缺乏等。

(3)藥物 : 抗癲癇藥、芳香酶抑製劑、化療/免疫抑製劑、類固醇、GnRH 促性腺激素、肝素、鋰鹽、氫離子幫浦阻斷劑、選擇性血清回收抑制劑(SSRI)、SGLT2 抑製劑、胰島素增敏劑、超生理量之甲狀腺素等。

(4)其他:成骨不全、僵直性脊椎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友病、重度憂鬱症、骨髓瘤、癌症、器官移植、腎功能不全、腎小管酸血症、類風濕關節炎、地中海貧血等。

針對糖尿病人者骨鬆性骨折之硏究發現,糖尿病人者其骨折風險相對較高,故建議此類患者骨密度 T值-2.0 可視同一般人的 -2.5,T值 < -2.0 可考慮介入治療。


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之評估與治療流程




附上骨質疏鬆症的評估流程圖。

關於骨質疏鬆症藥物治療的部分,放在筆記整理(下),請參考。


2023 年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指引:筆記整理(下)



2023年12月7日 星期四

阿賢的晨會血糖時間:最終回


作者:林均賢醫師




今年度最後一次幫住院醫師與專科護理師們上課。

地點從過去的六樓改到五樓會議室。空間小、氣氛佳,講起來特別愉快。

明年起新竹台大改兼任主治醫師,應該沒有機會再幫大家上課了,有點依依不捨。

今天的上課內容是我這幾年來去蕪存菁後的整理,大家程度很好,半小時結束。

剩下的時間可以一起拍照!

這幾年感謝內科專科護理師們的幫忙。

用心、細心、耐心,專業訓練有素,阿賢感激在心。

2023 年 12 月 7 日為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