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均賢醫師: 1月 2023 WFU

2023年1月24日 星期二

了解自己:一生最重要的功課


作者:林均賢 醫師


大年初二醫院值班,兩床病人休克合併呼吸衰竭,抽了兩隻動脈血、也放了兩隻中央靜脈導管,其中一床在半夜的專責隔離病房。

記得以前實習的時候,抽動脈血常常抽不到;住院醫師的時候,中央靜脈管一開始也常打不上。在台大動作不快、學問也不怎麼樣,各方面都不是很理想,到了住院醫師尾聲,才比較熟悉這些內科基本技能。

回新竹當主治醫師主要都在看門診,除了甲狀腺就是看阿公阿婆的血糖,值班以外,這些技能是更少用到了。

不過說也奇怪,以前覺得很困難的事情,似乎過了某一個門檻,就變得很簡單。現在沒用超音波,手摸一摸就大概可以知道血管的位置和走向,手刀未老也!

抽動脈血、打中央靜脈管這些基本的技能,當年累積無數次的失敗經驗都烙印在腦海中,直到現在,多能盡量避開那些錯誤步驟,導致成功率上升。失敗為成功之母也!

內科還有一些進階技能,像是從肋骨中間劃開插入胸管、或是用導管把暫時性的心率節律器送進跳動的心臟等等,住院醫師在加護病房體驗過幾次,實在有點可怕,沒學會就畢業了,終生再也無緣。

雖說勤能補拙,但是在不擅長的領域,再努力、花再多時間投入,最多也只能跟別人不要差太多,要比別人好是很困難的。樣樣都想勤能補拙的話,人生太辛苦了。

人的一生有限,找到自己最有興趣也最擅長的事情去發揮,我覺得應該更為重要。

從小父母有父母的期待,老師有老師的期待,但是了解自己,找出自己的興趣與專長,不是父母的責任、也不是老師的責任,完完全全是自己的責任。

了解自己,是一生最重要的功課之一。

據我這幾年對住院醫師的觀察,醫療的技術可以練習、醫學的知識可以學習,但是是否願意關心病人,很大一部分來自內在的天性與感受。

發現這個真相的時候讓我受到很大的鼓舞,彷彿找到一條自己的路:

「只要我在乎我的病人、在乎跟他們的關係,為他們高興、為他們煩惱,無關任何技術或醫學知識,我就可以成為一位關心病人的醫師。」

這似乎一直是我喜歡做的事。

不論世界如何改變,醫師一直是個古老的好工作,在人生旅途中,陪伴各種健康與衰老、傾聽各樣的美麗與哀愁。謝謝我的病人,病人都對我很好。

回想起來選擇當醫師、也能夠當醫師,一直是我這輩子最好的決定。

2023 年 1 月 23 日大年初二為之記 


林均賢醫師的日記



2023年1月22日 星期日

台灣年菜營養分析(台大陳姿羽營養師)2024/02 更新


演講:新竹台大醫學中心 陳姿羽營養師 / 整理:林均賢醫師

指導:新竹台大醫學中心 歐陽鍾美 營養學博士




松阪豬油飯




玉米水餃




蘿蔔糕




年糕




魚翅羹




開陽白菜獅子頭




佛跳牆




燒賣




珍珠丸




芝麻球




年菜前:三低一高


1. 低糖


減少蜜汁、糖醋、勾芡及羹類等調味。

以水或無糖的茶類取代汽水果汁等含糖飲料。


2. 低油


以蒸煮、拌炒、烘烤、清燉及涼拌方式使用植物油。

選擇瘦肉,去除動物皮及肥肉。


3. 低鹽


用新鮮食材、以天然辛香料增加風味,減少醬汁及沾醬。


4. 高纖


以全穀雜糧類為主食,如糙米、燕麥、薏仁、地瓜、南瓜、山藥等。

增加蔬菜入菜,菇類、木耳、海帶、秋葵、牛番茄、玉米筍、豌豆、長年菜。

甜品選擇低糖高纖,如黑木耳露、百合銀耳湯。


年菜中:先菜肉後吃飯


先菜肉後吃飯:先攝取至少半碗青菜,再攝取蛋白質(豆魚雞肉);最後才是主食。

口味要清淡
  • 用全榖雜糧飯取代油飯
  • 用清蒸檸檬魚取代糖醋紅燒魚
  • 用醉蝦/醉雞/白斬雞/烤鴨等取代筍乾蹄膀

份量要代換



飲料選無糖:以無糖茶、氣泡水取代果汁及汽水。

堅果有上限:每天建議攝取一份堅果約 7-10 公克。

避免高鈉物:魷魚絲、海苔、肉乾、豆乾。


年菜後:出外運動走春去


輕食健康無負擔:大餐後,以輕食為主,例如豆腐青菜湯+水果或無糖豆漿+水果。

出外運動走春去:飯後與家人散步;外出健走、爬山等維持運動習慣。

血糖要自我監測:依照建議進行血糖測量及記錄。


新竹台大營養課程推薦


林均賢醫師的健康飲食



卡其短褲的回憶


作者:林均賢




過年吃年夜飯,伯母塞給我一個袋子,一看裡面是我的卡其短褲。

一直放在她們家,一下子就好幾年了。

那時候阿伯生病了吃不下,我買好葡萄糖水、白蛋白、帶著瓶瓶罐罐去他們家,皮膚消毒好,從人工血管下針打點滴。

點滴要打很久,阿伯在床上眼睛閉著,我躺在臥室地板上,我們兩個就有一搭沒一搭的瞎聊。

那條短褲就是我躺在地板上穿的短褲。

醫院值完班過去,有幾次我不小心睡著,阿伯會把我叫起來收針、收點滴瓶。

阿伯是個挑嘴的美食家,本來肥肥胖胖的,生病後瘦了一圈,化療後更是吃什麼都沒味道。

精神好一點的時候,我們會一起出去吃個好料,伯母希望他身體可以補一補。精神不好的時候,什麼都吃不下,伯母就開始很擔心...

那是我和他最後的一段相處時光,也是我人生中跟他相處最久的時光。

收下了短褲,我彷彿又回到他們家,角針打上點滴後,我躺在木頭地板上,跟胖胖的阿伯繼續瞎聊...。

阿伯很好聊,一生歷練豐富,雖然身體沒有很好,財經的、社會的、食物的各種觀察,東南西北亂扯,都可以說出一番道理,聊起來頗有趣。

生與死在醫學上有很嚴謹的分別,但是隨著歲月漸增,我愈來愈覺得,只要我們常常記得、常常想念,就表示愛一直都在,沒有離開。

我偶爾會夢到他,前陣子又夢到他跟我出門去吃好料。

雖然人的身體會凋零,但是愛其實是永不止息。

2023 年 1 月 21 日二九冥(除夕)


麥當勞叔叔



2023年1月15日 星期日

胰島素打多久?小惠與耀哥的故事


作者:蔡佳惠衛教師 / 林均賢醫師 / 范綱志主任

盧芳有、陳珮玲、王杏文、劉昀青、李情慧、王詩婷衛教師 共同協助製作




胰島素的苦惱


胰島素是人體天然所需,糖友聽從醫師指示,開始施打胰島素,卻有了一些新的苦惱。

以下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分享小惠與耀哥的故事。


小惠的故事


小惠是位活潑可愛的國小四年級女生,長相甜美、上課認真、也樂於助人,深得老師與同學的喜愛。

近幾個月來不明原因感到口很渴,需要不斷喝水,上課中一直需要去上廁所,體重也不斷減輕,大家都相當擔心。

到醫院進一步檢查,小惠被診斷為第一型糖尿病,其糖化血色素 11.1 %、空腹血糖 191(mg/dL),醫師仔細評估後開立每日注射 8 單位的長效型胰島素與速效胰島素。

注射一個月後,小惠每天早上測量空腹血糖 100-120(mg/dL),小惠媽媽詢問:

「空腹血糖很好,可以不用注射長效胰島素了嗎?」


耀哥的故事


耀哥是 53 歲男性,長期使用電腦,在科技公司身居要職,也娶了一位如花似玉的太太,家庭幸福。

但是工作忙碌疏忽身體,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多年控制不良,合併糖尿病腎病變、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在腎臟科門診就醫。

因嚴重視網膜剝離需進行眼科手術,故轉介至新陳代謝科積極控制血糖。

眼科醫師說:「血糖先控制好,開刀會比較安全。」

耀哥糖化血色素 8.3 %、空腹血糖 204(mg/dL),原醫師已開立每日注射 12 單位的長效型胰島素,來糖尿病衛教室學習胰島素注射及注意事項。

耀哥過去從未測量血糖,在學習胰島素操作後的隔天早上,很高興的來糖尿病衛教室說:

「昨晚睡前我有注射胰島素了,今早空腹血糖值126 mg/dL,我應該不用打胰島素了?」

由小惠與耀哥的故事,我們先了解一些關於血糖的醫學常識。


1. 何謂糖化血色素


糖化血色素是血中葡葡糖附著在紅血球的血紅素上,發生糖化作用結果產生的數值。

糖化作用越多,數值越高;因紅血球壽命 90-120 天,所以糖化血色素反映這 3-4 個月的平均血糖值。


2. 糖化血色素和血糖的關係


糖化血色素反應 3-4個月的血糖濃度的加權平均值。愈接近抽血的時間,加權比重愈大。

  • 抽血時間往前的第一個月的血糖濃度決定 50 % 左右的糖化血色素數值
  • 抽血時間往前的第二個月的血糖濃度決定 25 % 左右的糖化血色素數值
  • 抽血時間往前的第三、四個月的血糖濃度決定 25 % 左右的糖化血色素數值

糖化血色素提供一個長期的血糖控制檢視,但無法看出血糖的即時變化,所以會鼓勵糖友在家測量吃飯前後的血糖,以了解血糖變化。進而調整飲食與運動,邁向更健康的生活型態。

糖化血色素目標值通常建議小於 7 %,根據糖友不同情況個人化調整目標。


3. 何謂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是指 8-10 小時未進食任何食物,於早餐前檢測出的血糖數值;空腹血糖反映出胰臟細胞,也就是基礎胰島素的分泌功能。  


4. 何謂長效胰島素


長效胰島素是胰島素中作用最長的,作用持續時間因種類而異,通常可維持一天甚至一天以上。所以長效胰島素也稱為基礎胰島素。

每天固定時間注射長效胰島素,可以維持空腹血糖穩定。換句話說,醫師根據空腹血糖值,來決定長效胰島素的調整。


小惠的故事分析


小惠是第一型糖尿病個案,自診斷糖尿病後,一個月來規律注射胰島素,每天測量空腹血糖,數值由 190(mg/dL)下降到 100-120(mg/dL),表現很棒。

因長效胰島素是維持空腹血糖數值,所以建議仍須規律注射長效胰島素,血糖測量除空腹血糖數值外,仍須加測配對血糖以得知進食狀況,藉以調整飲食以利血糖達標。


耀哥的故事分析


耀哥罹患糖尿病 8 年,已出現糖尿病腎病變與視網膜病變等併發症。

第一次進入糖尿病衛教室時拒絶測血糖、也不想注射胰島素,所以才會測一次空腹血糖 < 130 (mg/dL),就立刻前來詢問是否可以不用注射胰島素了。

但因空腹血糖只能反應當下血糖狀況,且會受飲食量、種類及其他因素影響,建議仍須規律用藥、按時測量血糖並加上飲食及運動,以達到血糖的標準值。


佳惠衛教師、林均賢醫師小提醒


藉由上述兩個故事讓我們知道:

第一型糖尿病友因為身體缺乏胰島素,口服藥物效果不佳,診斷後就需使用胰島素。若中斷胰島素使用,體內胰島素不足、醣份無法被利用,會進而燃燒脂肪,造成酮酸中毒的危險。

第二型糖尿病友身體有胰島素,但是胰島素分泌量會隨著年齡慢慢下降,建議在高血糖時使用胰島素讓胰臟得到休息,或是在分泌量不足時開始施打胰島素,減少藥物的使用。

注射胰島素不是很嚴重了才要打,而是需要時就應該使用,才能讓血糖平穩,減少併發症的發生,同時減少藥物的使用。

至於什麼時候可以不用打胰島素?我們下次再跟您說。


特別感謝


楊宏智副院長、范綱志主任、林家宏醫師、嚴愛文醫師、黃則穎醫師、曾芬郁教授

與新竹台大全體同仁提供衛教文章建議與指導

病友的回饋是我們成長最大的動力


林均賢醫師:教你使用胰島素



2023年1月13日 星期五

阿婆特別門診


作者:林均賢醫師


哈拉不好,要表現專業


掃甲狀腺超音波,久了其實會倦怠。

人客一直來一直來,一直掃一直掃,若不太說話,真的會打瞌睡,因此我盡量跟病人講講話。但是要講什麼呢?哈拉不好,要表現出醫者的專業素養。

約莫半年前,我偶然研發出保證被阿婆稱讚的方法,用到現在成功率接近100%。


保證被阿婆稱讚的方法


那天,幫一個阿婆掃超音波,一如往常先看一下單子,剛好寫到病人最近骨折給王子康主任開刀,我說:「王主任的技術是全新竹上好的~

又寫到肺部腫瘤在看余忠仁院長,我說:「哇,阿婆你攏看咱上𠢕(gâu)的醫師欸(阿婆妳都看我們最好的醫師欸)~」順手比個讚。

阿婆笑了,笑得真歡喜。

我轉頭看一下技術員美華姐,跟阿婆講:「美華姐,伊馬是咱技術上好的護士喔!」接著我停頓了一下,沒有說話,用誠懇的眼神看著阿婆的眼睛。


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1、2、3,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不到三秒,阿婆躺在治療台上主動開口說:「林醫師~你馬是上好的醫生~

阿賢:「無影啦,妳沒棄嫌啦~

阿婆:「我那趕嫌啦~」

阿賢:妳囝陪妳來,足有孝呢~

阿賢與阿婆相談甚歡,下略五百字,依依不捨中結束。


後記


這招被阿婆稱讚的成功率接近100%,最近比較少用,繼續研發被阿婆稱讚的新方法。

說起來每個醫師都有適合的病人群。內科醫師看到小朋友,彷彿遇到動物園裡的小野獸沒輒。但是遇到老人就進入自己的守備範圍,守株待兔。

不管是講台語的阿婆還是客家話的阿婆,我好像跟阿婆都特別談得來。

阿賢沒什麼學問,有一天如果沒飯吃,也許可以開個阿婆聊天門診,跟阿婆聊聊天,避免流落街頭。

人生真是想不到阿。

2023 年 1 月 12 日為之記


2023年1月6日 星期五

甲狀腺髓質癌,與腸泌素有關?


作者:林均賢醫師

校閱:台大總院 檢驗醫學部 詹一秀醫師 / 基因醫學部 陳沛隆醫師 

審定:台大名譽暨特聘教授 張天鈞教授




罕見的甲狀腺癌


根據台灣癌症登記資料,在台灣甲狀腺癌最常見的是乳突癌(90%)以及濾泡癌(6%),合計占了 95% 以上。

甲狀腺髓質癌相對罕見,在台灣約佔所有甲狀腺癌的 0.5-1.0% 左右。

不同的甲狀腺癌治療方式有點不一樣。以下跟大家仔細介紹甲狀腺髓質癌的治療。


我為什麼會得到甲狀腺髓質癌?


甲狀腺髓質癌是由甲狀腺旁邊的一種神經內分泌 C 細胞不正常分化造成,目前研究發現可能跟 RET 致癌基因發生突變有關,部分基因型與家族遺傳有關。


怎麼診斷呢?


細針穿刺取出細胞後,在低倍顯微鏡下,可以看到排列鬆散的細胞分布。

高倍顯微鏡下,細胞核有雙核甚至多核,核大偏心,染色質呈現胡椒鹽狀。細胞質仔細看會有顆粒狀,張天鈞教授形容為女生畫眼線的樣子,相當傳神。

過去有經驗的醫師,透過劉氏染色細胞學檢查就可以幾乎診斷甲狀腺髓質癌。

如今透過液基細胞學製備的方法,可製作出固定良好的細胞學抹片。剩餘的液基細胞學檢體,在分子生物學的進步下,可抽取 DNA 進行分子生物學的分析研究。


怎麼治療呢?


跟其他甲狀腺癌類似,醫師透過甲狀腺全切除合併頸部淋巴結摘除手術,把腫瘤徹底清除。

但是不建議只部分切除甲狀腺,因為跟全切除者相比,部分切除者癌症復發率比較高。

通常來說,只要沒有癌症遠端轉移,早期的甲狀腺髓質癌,治療效果都相當不錯。


手術前完整評估


因為是神經內分泌細胞異常造成,神經內分泌細胞分布在身體各處,有時會產生多發性內分泌腫瘤(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2, MEN 2),同時造成副甲狀腺以及腎上腺等內分泌器官異常。

手術前會抽血和驗尿檢測身體的各種內分泌賀爾蒙是否異常,以及從影像上看腫瘤是否有遠端轉移或是合併其他神經內分泌腫瘤。


基因檢測


相當比例的甲狀腺髓質癌有家族遺傳,因此需要做基因檢測與諮詢。若抽血有特殊的基因突變,一等親也須做相關基因遺傳方面的篩檢與諮詢。


術後追蹤


手術治療後,會以專門的腫瘤指標抑鈣素(Calcitonin) 以及癌胚胎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簡稱 CEA,搭配影像追蹤是否復發。

同時需補充甲狀腺素,補足身體需要的賀爾蒙,維持正常身體機能。


術後需要做放射性原子碘嗎?


和甲狀腺乳突癌與濾泡癌不同,位於甲狀腺旁的神經內分泌 C 細胞並不會吸收放射碘。因此術後不需要使用放射性原子碘,沒有放射線暴露的顧慮。


術後其他治療選項


甲狀腺髓質癌對傳統的化學治療反應不佳。目前醫療不斷進步,發現有一些標靶藥物對甲狀腺髓質癌的控制效果良好。

術後搭配何種治療方式,須跟醫師充分討論。


存活率如何


整體而言,甲狀腺癌是身體存活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其中存活率最好的是乳突癌以及濾泡癌,甲狀腺髓質癌其次。只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治療成功的機會都相當高。


我太胖可以用腸泌素來減重嗎?


腸泌素俗稱瘦瘦針、瘦瘦筆,原先使用於糖尿病友控制血糖,因為具有減重效果,成為坊間熱賣的減肥藥物。

然而根據動物實驗,老鼠使用腸泌素會造成甲狀腺 C 細胞異常分化,增加甲狀腺髓質癌的風險。

對人類而言,腸泌素是否會增加甲狀腺髓質癌的風險呢?目前缺乏相關性的研究。

囓齒動物的 C 細胞腫瘤受到專一性腸泌素相關受體調控,囓齒動物對其特別敏感。一般認為與人類的相關性很低。

但是為了保險起見,根據衛福部健康保險署的規定,本人或是家族有人罹患甲狀腺髓質癌,以及有第 2 型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綜合症的患者都禁止使用腸泌素。


特別感謝


台大總院:詹一秀醫師、張天鈞教授

台大總院:基因醫學部 陳沛隆醫師(基因體暨蛋白體醫學研究所所長) 

新竹分院:楊宏智副院長、范綱志主任、林家宏醫師、嚴愛文醫師、黃則穎醫師、曾芬郁教授


2023年1月2日 星期一

高齡父母重病,家屬的困境


作者:林均賢 醫師




才剛出院,現在要不要再送醫?


新曆年第一天去看一位老阿嬤:90多歲臥床在家,意識不清,家屬很焦慮。

病人原先就臥床、意識沒有很好,心臟跟肺臟也不好,上周腳紅腫體溫上升,蜂窩性組織炎才剛治療好出院。不幸身體繼續衰退,現在意識不清、吃不下,要不要再次送醫呢?

這是台灣醫療常見的現象。病人反覆送醫,最後在某一次住院中結束


醫學很多莫可奈何


醫學的進步,產生很多奇蹟,很多過去無法治癒的疾病都被我們治癒了。

但是對90多歲多重器官衰竭的老人,醫學至今莫可奈何。舉幾個常見的例子說明。


抗生素造成消化不良


病人感染使用抗生素,感染好了卻產生腹瀉,某種腹瀉又要使用另一種抗生素來治療腹瀉。病人因腹瀉消化不良導致身體更虛弱。


鼻胃管導致雙手約束不得下床


病人身體虛弱、吃不下,只好放入鼻胃管強迫灌食,病人放了鼻胃管很不舒服掙扎要拔除鼻胃管,不得已只好將其雙手綁起來。

綁起來卻又導致病人心情更差,鬧脾氣,醫師不得已只好使用鎮定劑。

用了鎮定劑之後不會掙扎了,卻又昏昏沉沉...。綁在床上用鎮定劑沒有下床的結果是病人開始出現解尿困難。


長期導尿管導致泌尿道感染


病人尿不出來,只好放導尿管,尿順利解出來了,但是尿管放久了膀胱功能退化,無法自行解尿,只好長期放置導尿管。

長期放置導尿管,導致泌尿道感染,感染只好再次使用抗生素...。


救了心壞了腎、救了肺壞了心


另外病人心臟衰竭、腳水腫,使用利尿劑治療後心臟衰竭改善了,但是用了利尿劑後腎功能不幸惡化,又產生電解質異常的問題...。

病人呼吸很喘,使用氣管擴張劑讓呼吸改善,但是卻造成心跳加快、心律不整,讓原先心臟衰竭再次惡化...。


治療A產生B,治療B產生C


在醫院,治療這些多重器官衰竭的老人,常常治療好了「問題A」,又產生了「問題B」,治療好了「問題B」又產生了「問題C」。

當千辛萬苦終於治療好了「問題C」後,除了「問題A跟B」再次出現外,又產生「問題D問題E」。

問題不只無限循環,還有愈來愈多新的問題要處理。

同樣的蜂窩性組織炎,70歲的時候可以治好,80歲的時候也可以治好,但是到了90多歲時,就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因為全身器官已經很勉強在運作,一個感染就垮了。


30年老車沒辦法修:可以接受


一台開了30多年的老車拿去車廠維修,車廠師傅看了看老實說:「這台車很難修,維修成本很高,修了不久還是會壞...」

顧客聽聽通常可以接受,不修就算了。


90多年的身體:含淚也得修


一個用了 90 多年的身體,大腦、心臟、肺臟、腎臟,各個器官都衰退了,醫師看了看心裡想:「要勉強修,老實說非常困難」卻不敢說不能修。

家屬心裡也明白很困難,但是含著眼淚也不得不修。


含淚修的原因


主要的原因很多。在安寧緩和醫療的觀念推廣之後,家屬慢慢能接受安寧的觀念:也就是末期疾病不可逆轉時選擇緩和醫療。

但是末期疾病的定義,除了癌症末期以外,非癌的末期,不同的醫師在判斷上不盡相同,家屬更不用說了,選擇不治療的很少。

「我媽媽之前身體都好好的,現在年紀大器官退化了,這樣是末期嗎?上次治療好了,這次希望也可以先治療好...

不送醫治療,先不論家人親戚的眼光,自己都覺得很不孝。更無法面對親人短時間內離去的事實。


我的阿嬤如果重新選擇,要不要治療呢?


去年過年,我不經意的跟父親提起我那位逝世多年的阿嬤、他的母親

90 多歲有各種慢性病、嚴重失智長期臥床但沒有任何癌症,逝世前反覆感染住院,放鼻胃管、尿管,雙手約束,打抗生素...。跟常見臥床感染的病人一樣,經歷了人生的最後一段路

她逝世前,對於是否繼續治療,長輩們不知所措...,我那年是台大內科第一年住院醫師,家人只有我是內科醫師,雖然我還很菜但是長輩們想聽聽我的想法。


「唉,不要再治療了!」


我當時很年輕,主張:不要再治療了,不會好的。身上各種管子拔一拔回家休息,至少先讓阿嬤舒舒服服的洗個澡吧!」

現場一片沉默,氣氛很沉重。

父親沒有說我錯,但是最後仍然繼續住院,直到她斷氣的那一刻。

「如果有機會再選擇一次,你還會繼續治療嗎?」我看著我父親。

「唉,莫閣治療」多年後父親緩緩對我說。


放不下的其實也是愛


人生彷彿搭上台鐵的環島列車,從台北出發慢慢開,不論是走山線、走海線、走花東,不論看見多少美麗的風景,走了一圈之後終究要下車,回到最初的起點。

這幾年在醫院或是在家裡,經歷了許多家人至親的生離死別,對家屬的感受,我才開始有一些些同理,我的心也變得柔軟。

能放下的是愛;會放不下的其實也是愛,兩種的愛都是一樣的。


遺憾的可以圓滿,離散的可以團圓


我相信人世間多少的苦難,其實都是短暫的。

其中長存著有信、有望、有愛,只要願意相信、保持盼望,遺憾的有一天可以圓滿,離散的有一天都可以團圓。

因為世間最大的仍然是愛。愛沒有離開,一直都在。

照片攝於清晨,台大新竹醫院9樓內科病房值班室窗外

2023 年 1 月 2 日 林均賢為之記

文章發表於醫病平台


2023年1月1日 星期日

腸泌素減重?如何避免復胖?(2024/05 更新)


作者:林均賢醫師 / 新竹台大醫學中心 范綱志主任

盧芳有、蔡佳惠、陳珮玲、王杏文、王詩婷、李情慧衛教師 共同協助製作





腸泌素被搶購一空


日前新聞報導,民眾搶購含有腸泌素成分的減肥針,導致原先使用於糖尿病友的腸泌素斷貨,造成糖友無藥可用。

到底什麼是腸泌素呢?


什麼是腸泌素


腸泌素是一種身體天然的腸道賀爾蒙,成分包含 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s(GLP-1 RA)以及 Gastric inhibitory polypeptide(GIP)。

腸泌素可以刺激胰島素分泌、降低血糖。同時因具有減重效果,在肥胖患者也可用來減重,坊間又稱為瘦瘦針、瘦瘦筆、或減肥針。

但是只依賴腸泌素減重,沒有搭配生活習慣的調整,使用一段時間後非常容易復胖。


腸泌素作用原理


腸泌素除了降低血糖外,還有多重作用包含:

大腦:降低食慾,增加飽足感,降低體重。

胰臟:促進 beta 細胞製造胰島素,同時抑制 alpha 細胞製造升糖素。

肝臟:抑制糖質新生,減少肝醣的製造。

腸胃:讓胃排空速度變慢,肚子容易脹脹的,不容易餓。

肌肉:增加肌肉組織的胰島素敏感性。


腸泌素種類




每天注射的腸泌素


Soliqua 爽胰達
  • 含腸泌素 Lixisenatide 及胰島素 Insulin glargine。
  • 每日餐前一小時注射一次。

Victoza 胰妥善
  • 含腸泌素 Liraglutide。
  • 每天注射一次。
  • 劑量建議由 0.6 mg 開始每周上調 0.6 mg,最多 1.8 mg。

Saxenda 善纖達
  • 同樣含腸泌素 Liraglutide。
  • 每天注射一次。
  • 劑量建議由 0.6 mg 開始每周上調 0.6 mg,最多 3.0 mg。
  • 目前唯一核准於非糖尿病減重使用的腸泌素藥物。
  • 目前全自費,無健保。


每周注射的腸泌素


Ozempic 胰妥讚
  • 腸泌素 Semaglutide。
  • 每周注射一次。
  • 劑量建議由 0.25 mg 開始逐漸上調至 1.0 mg。

Trulicity 易週糖
  • 含腸泌素 Dulaglutide。
  • 每周注射一次。
  • 一次注射一隻(1.5 mg),無法調劑量。


口服的腸泌素


Rybelsus 瑞倍適
  • 同樣含腸泌素 Semaglutide。
  • 每天吃一次,需空腹。
  • 有 3 mg、7 mg、14 mg 三種劑量。
  • 目前唯一可口服的腸泌素。
  • 目前全自費,無納入健保。


可使用的族群


1. 第二型糖尿病友。

2.  善纖達Saxenda)為衛福部目前唯一核准於減重使用的腸泌素藥物。


健保適應症


因價格昂貴,目前給付相當嚴格,通常限用於符合下列條件的第二型糖尿病友
  • 使用特定組合的血糖藥物治療持續 6 個月之後,糖化血色素仍高於 8.5 %。
  • 或是發生重大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塞、接受冠狀動脈或其他動脈血管再通術、缺血性腦中風等。

註 :不同種類的腸泌素藥物,最新給付條件請以衛福部中央健康健保署網站公告為準。


和胰島素的差異


腸泌素間接降血糖效果較慢;使用胰島素降血糖效果較快,也可讓胰島細胞休息。

腸泌素可降低體重,使用胰島素體重會慢慢增加。

腸泌素抑制食慾有噁心嘔吐等腸胃副作用,胰島素則無此副作用。


腸泌素在臨床上的效果


1. 可降低血糖而不太會低血糖,改善糖尿病。

2. 可預防中風。

3. 可減少蛋白尿,保護腎臟。

4. 減輕體重,減少各種因肥胖引起的併發症。


腸泌素的副作用與可能風險


1. 噁心、嘔吐、腹瀉。

2. 急性胰臟炎。

3. 膽結石。

4. 視網膜病變。


個人或是家族有甲狀腺髓質癌病史的患者,以及有第 2 型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綜合症患者禁止使用腸泌素。


如何避免復胖


只依賴腸泌素藥物來減重,是不正確的觀念。

因為使用腸泌素一段時間後效果會減弱,食慾會恢復,停藥後經常會復胖。避免復胖的重點在於需要搭配生活型態的調整,也就是養成持續的健康飲食與規律運動的習慣。


林均賢醫師提醒


腸泌素為治療糖尿病及減重藥物,需醫師處方才可開立,請勿自行購買。

建議在門診由醫師、營養師專業評估,分析問題後,配合適當的運動丶飲食調整與菜單設計,並定期追蹤成效,才能循序漸進達到減重的目標,維持健康的體態。

切勿過度依賴坊間各種減肥藥或減肥針。

長期使用腸泌素藥物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有待更多大規模醫學研究證實。


特別感謝


感謝新竹台大范綱志主任與全體同仁及

台大台北總院:游紘權醫師、李宜鴻醫師、陳柏儒醫師、蔡元祐醫師。

台大雲林分院:林冠宇主任、施文蕙醫師、溫振宇醫師。

台大北護分院:林彥博醫師等共同指導。


參考資料


2022 台灣糖尿病臨床照護指引

Marso SP, et al. Semaglutide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N Engl J Med 2016

Bethel MA, et al. HbA1c Change and Diabetic Retinopathy During GLP-1 Receptor Agonist Cardiovascular Outcome Trials: A Meta-analysis and Meta-regression. Diabetes Care 2021

He L, et al. Association of 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 Use With Risk of Gallbladder and Biliary Diseas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JAMA Intern Med. 2022

Nuha A. et al.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9. Pharmacologic Approaches to Glycemic Treatment: Standards of Care in Diabetes—2023. Diabetes Care 1 January 2023; 46 (Supplement_1): S140–S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