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均賢醫師: 尋找最小的弟兄:居家醫療紀錄 WFU

2022年11月25日 星期五

尋找最小的弟兄:居家醫療紀錄



竹林中出現一間三合院




從台大新竹醫院出發來到新竹縣新埔鎮,從大馬路彎進去,搖搖晃晃的走過一小段山坡路,在竹林中左彎右拐,樹叢背後隱約可見一棟棟傾圮的老房子隱匿其中。

山坡路某個大轉彎後,眼睛突然一亮,在一片菜園的後面矗立著一座頗有歲月的三合院,四周遺世而獨立。

車子在門口停下來了。

這是我第二次居家醫療所造訪的個案。


客家阿婆陪我逛菜園


在護理師更換管路的空檔,我跟著患者的老母親走出來透透氣,逛逛菜園,聽她介紹自己種的菜,聽她悠悠的講起這幾年來發生的事...

眼前是多麼的天寬地闊,人生的所有問題,似乎都顯得如此微不足道。

每次從醫院出來看診,都彷彿來到另外一個世界...


長輩來電的契機


居家醫療的念頭,起於今年 2 月 19 日。那天週末接到某位世交長輩來訊,電話中病況問不仔細,剛好人在附近,就直接去他家看看。

走進家裡看到 70 歲的老人,本身身體也不太好,努力照顧 90 多歲的老母親,細心照顧的模樣,令我非常感動。

我除了雙手沒有帶任何工具,連聽診器都沒有。就翻一翻眼皮、看一看、摸一摸,同時看看桌上吃的藥,就一般內科的知識大概解釋一下可能的原因和基本的建議。

突然想起大學時代參加醫療服務隊,我們去偏鄉義診家訪不也是這樣子嗎?


醫學生時代的熱情,我還記得嗎?



(2012 年 69 期社會醫療服務隊,攝於屏東縣滿州鄉)


那時候什麼也不懂,憑著一股熱情,傻傻的闖進別人家裡,真是懷念。

現在都是主治醫師了,為什麼不能去別人家裡看診呢?

當天晚上聯絡台大家醫科的學長張哲瑞,確認我參加家醫科居家醫療的可行性。就想出發了!


準備:請教洪德仁醫師



(2016 社區醫學結訓於北投文化基金會,最右為洪德仁醫師)


不過心裡想,我又不是家醫科醫師,住院醫師沒受過這方面的訓練,先去請教洪德仁醫師。

洪德仁醫師在我心目中很有份量。

當年不分科住院醫師 (PGY)有幸去洪醫師創辦的北投文化基金會學習。

洪醫師一個耳鼻喉科開業醫師,看病以外推動社區營造、保留北投舊火車站,自己做居家醫療,或是報紙媒體投書,做各種事情都勇往直前,充滿熱血。

很多年以前的那個月,他帶著我們一群 PGY 醫師們上山下海,被他的熱情感動。

其中居家醫療的部分我也是跟著洪醫師的腳步,進到患者家裡,聆聽病家的需要。

除了 facebook 或媒體上常常看到洪醫師,其實很久沒跟洪醫師聯絡了。

洪醫師聽到我要來很高興,跟以前一樣熱情。跟我分享居家醫療要注意的地方,離開前還送了一本他寫的關於居家醫療的書給我。

受到洪醫師的鼓舞,突然信心大增。


第一次觀摩:藍亦倉學長指導


首先拜訪新竹台大老醫科賴秀昀主任,主任很年輕,歡迎我的加入。安排我跟藍亦倉學長觀摩學習。

藍醫師是我竹中高一屆的學長,學霸級的人物,目前在新竹台大家醫科擔任主治醫師。


湊巧來到自己童年住的舊社區



那天是 3 月 24 日,我記得非常清楚,第一站前往訪視的病友住在明湖路,剛好在我舊家的社區,小時候每天經過的地方。離我舊家不到 30 公尺!

看著社區熟悉的景物,心中感慨萬千。沒想到離開這裡很多年後,竟然是穿著白袍、坐著醫療車回來看某位鄰居長輩。

可惜的是即使想回去家裡看看,家裡畢竟沒有人了。


新豐訪視一位百歲的阿婆


第二站在新豐訪視一位百歲阿婆。藍亦倉學長親自教我電腦、讀卡機等等如何設定和使用。

新豐是學長老家,跟百歲人瑞阿婆的家屬聊天,一聊才發現學長父母跟病人家都互相認識。

來到新豐,中午學長請我們到他家吃麵,還很巧的遇到他弟藍亦明,是我我新竹高中同班同學,目前是有名的 youtuber。


藍氏兄弟齊名


藍亦倉國中和高中考試一路都是竹苗區榜首,學測也是滿級分(印象中當年滿級分全國不到 100 人)。雖然個性內斂低調,從小威名遠播。

記得竹中高一暑期輔導,我第一天去學校,剛坐定位,班導師彭貴香老師就跟大家介紹藍亦明,說他是藍亦倉的弟弟。

藍亦明從小可能一直都是「藍亦倉的弟弟」,但現在已是台灣知名 youtuber。

藍亦倉說他這幾年開始會被問說:「藍亦明是不是你哥哥或弟弟


第二次觀摩:賴秀昀主任指導



結束了難忘的第一次居家醫療觀摩,想再觀摩幾次,持續累積經驗。

為了我賴秀昀主任特別調整醫訪的時間,讓我可以跟著主任學習。

第二次觀摩,更清楚狀況,賴主任居家醫訪很仔細,提醒我除了門診熟悉的開立藥物醫囑以外,居家醫療還要注意很多細節。

例如每日的蛋白質是否足夠、氣墊床的壓力設定、洗澡的地方怎麼樣、臥室到洗澡的動線,是否有台階、是否有無障礙設施等等,都要注意。

兩次居家觀摩,學到非常多以前看門診從來沒有注意過的事。


獨立行動出發



順利的兩次觀摩完,五月開始正式上路。坐著醫療車,穿梭在大街小巷,進入病人家裡。

那天來到新埔鎮山坡上的老舊三合院,從竹林鄉間小道,回程經過繁華的竹北再回到醫院,場景一下子又切換回到醫院。

回到醫院,仔細咀嚼那位客家阿婆的話,鄉下人有鄉下人的智慧,不得已中總是可以找出不得已的辦法...

進行居家醫療轉眼間已經半年多了,每次出來心裡都充滿無限感慨。


尋找伊的下落


回來新竹看診,看診前後,我其實一直留意尋找一個人的下落。

伊可能在走路,只是走路比較慢一點;伊可能坐在輪椅上,等著我跟伊一起看病。

在伊身體還比較好的時候,伊來看診會順便帶一盒 RT 蛋糕捲來病房門口,要我拿進去請同事吃...

醫療車從我舊家前門經過。我穿著白袍、拿著聽診器,很想搭一台時光機,再回去一次看看。

我很確信早個幾年回來,屋子裡會有人出來熱情的迎接我,屋子裡充滿熱鬧的聲音,就跟以前一樣。

在伊身體很好的時候...


行佇兄弟至微細的一个


回來新竹似乎晚了!然而我時常提醒自己,要努力去尋找最小的弟兄,因為每當我在尋找最小的弟兄,伊一直都與我同在。

轉來新竹敢若傷晚矣!但是我常常提醒家己,愛認真去揣上小 ê 兄弟。因為我那行伊佇兄弟至微細 ê 一个,伊就和我相佮作伙。

馬太福音 25 章 40 節


尋找最小的弟兄


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我常常忍不住回頭。

回頭雖然沒有伊的人影,來來去去的,依舊是伊的聲音。

林均賢 2022 年 11月 26 日 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