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均賢醫師: 8月 2023 WFU

2023年8月31日 星期四

北醫校園懷舊之旅

 
文字與攝影:林均賢醫師


生病在北醫住院,回去校園走走,懷念一下青春的滋味。



平常很少走的正門。



北醫蛋黃區,擺攤必爭之地。當年的萊爾富和 Mr. J 餐廳都已不知去向。



二字頭教室川廊。



左邊是沉思者,右邊是希波克拉底。



醫學綜合大樓,圖書館出來往宿舍看去。



左邊是游泳池,左邊是足球場。



籃球場與網球場,後方是姆山宿舍,大一新生的回憶。



楓林大道,宿舍上學必經之路。



形態學大樓外,馬上浮現記憶中福馬林的味道。



形態學大樓外。



形態學大樓往足球場看。



上生化等實驗課的大樓,沒有認真上課,幾乎都在跟同學聊天。



二字頭教室。




雖然同學很多,印象中教室內人都很少。要點名時才會突然變很熱鬧。



校訓躲在草叢一隅,北醫這幾年倒是愈來愈光鮮亮麗了。



拆除圍牆後,學校跟周圍社區融為一體的感覺很好。



左邊是第三醫療大樓,正前方是第二醫療大樓。


北醫大103學年度畢業典禮



2023年8月27日 星期日

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


整理:林均賢醫師 

審定:新竹台大 范綱志主任

校閱:台大內分泌科 曾芬郁教授

指導:台大名譽教授 張天鈞教授




前言:螢火蟲的亮光


很多病友在診斷肢端肥大症前覺得身高高人一等很好,或是認為大手就是富貴,而不以為意。

金門服兵役的阿偉,每年回家一次與家人相聚,久未見面,親友都看出他臉型變得寬大,手也比當兵前更加厚實,以為是在軍中磨練的成果,沒有在意。

沒想到後來嘴唇變腫、舌頭變粗,長得越來越像電影裡的「史瑞克」,最後確診肢端肥大症。

治療腦下垂體腫瘤疾病數十年的台大內分泌教授張天鈞,在2015年將多年累積的案例故事集結發表「螢火蟲的亮光:大肢的故事」一書,希望讓民眾認識肢端肥大症的疾病症狀,縮短就醫時間。

什麼是肢端肥大症呢?


病因簡介


孩童或青少年生長素(growth hormone, GH)分泌過度會造成巨人症。

若是成人,生長板癒合後,生長素分泌過度,會造成肢端肥大症。

生長素分泌造成肝臟類胰島素生長因子-1 (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GF-1)活化。

肢端肥大症多數的臨床症狀都是 IGF-1 過度活化引起。


流行病學


此疾病非常少見:每百萬人盛行率約 40-80人,男女比例接近,平均診斷年齡 40-50 歲。

根據台灣五大醫學中心合作的肢端肥大症登錄研究,結果和國外類似:

1. 疾病進展緩慢,不易診斷,通常診斷時已發病 7-10 年。

2. 有 70% 的病友於診斷時已經是腦垂體巨腺瘤。

3. 有 43% 的病友從來沒有感覺到外表變化的不適。


發病機制


 
( 2020 Williams 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 - 14th Edition 


超過 95% 的患者是因腦垂體腫瘤分泌過量生長素所引起。

其他少見病因則來自:

1. 下視丘腫瘤或神經內分泌瘤過量分泌生長素釋素。

2. 腦垂體以外的組織 ( 如淋巴癌或胰臟癌 ) 分泌過多生長素。

3. 遺傳性疾病。


生長素的功能


脂肪分解與脂肪酸氧化,清除低密度脂蛋白、活化低密度脂蛋白受體表現。

反向調控胰島素。

刺激蛋白質合成。


臨床症狀:腫瘤壓迫


七成的病患於診斷時已經是腦垂體巨腺瘤。

因此病患可能有腫瘤壓迫產生的症狀如:

1. 頭痛

2. 壓迫到視神經引起的視力或視野缺損。

3. 壓迫到周圍的正常腦垂體組織導致其他腦垂體荷爾蒙低能症 (hypopituitarism)。

3. 腫瘤壓迫到腦垂體柄引起高泌乳素血症。


臨床症狀:軟組織與皮膚


外觀的變化是最常見的症狀,也是最常被診斷出疾病的原因。

包含下頜前突 ( enlarged jaw prognathism (macrognathia)),導致咬合不正,齒縫明顯 。

鼻樑變寬、顴骨明顯、前額突出、嘴唇變厚、舌頭變大、手腳變得比較粗大肥厚。

手腳腫 ( 鞋子穿不下、戒指戴不下),手與手之間的空隙變小甚至消失。

其他包含下咽部塌陷而引起打鼾,甚至睡眠呼吸中止症。

腕部軟組織增生壓迫正中神經導致腕隧道症候群 ( Carpal Tunnel Syndrome )。


其他合併症:甲狀腺


甲狀腺結節:54%

瀰漫性甲狀腺腫:20%

甲狀腺癌:1.2-7.2%


其他合併症:乳房


乳癌風險增加。

腦下垂體瘤可能會同時分泌生長素和泌乳素,或是腫瘤壓迫垂體柄 ( pituitary stalk )

因此肢端肥大症約 30% 會合併高泌乳素血症。


其他合併症:代謝性疾病


胰島素阻抗,造成無法控制的糖尿病。

第一線治療建議使用 metformin。

肢端肥大症容易糖尿病酮酸中毒,若有糖尿病不建議使用鈉-葡萄糖共同轉運器–2抑制劑 ( SGLT2 inhibition )。


其他合併症:大腸


1. 七倍大腸癌風險:建議每年糞便潛血檢查,每五年安排大腸鏡檢查。

2. 大腸息肉、大腸憩室等。


其他合併症:心血管疾病


若無治療,心血管疾病占 60% 肢端肥大症相關死亡。

先發生舒張性心臟衰竭,後發生收縮性心臟衰竭。

引起高血壓、左心室肥大、心肌病變。

心律不整:肢端肥大症最常見死因。

建議須常規安排心電圖與心臟超音波。


抽血診斷


第一線:抽血檢查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是否升高?

若 IGF-1 相比同年齡性別者升高,進一步安排口服葡萄糖抑制生長素分泌試驗(OGTT)。

附註:一些生理狀況也會影響 IGF-1的量測結果 ( 懷孕及青春期會上升;肝腎衰竭、甲狀腺低能症、營養不良、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時會下降 ) ,因此判讀時應配合臨床狀況及口服葡萄糖抑制生長素分泌試驗結果。

第二線:抽血檢查生長素 Growth hormone 是否升高?

由於腦垂體生長素為陣發性分泌,因此不建議只以單次生長素結果作為診斷依據。


口服葡萄糖抑制生長素分泌試驗(OGTT)


原理:正常人葡萄糖上升時生長激素會下降:在一小時後的低谷應 < 1 (μ g/L)

若生長素仍然高表示可能有肢端肥大症,此檢查目前為黃金標準

附註:可惜此檢查仍不是非常準確,因為肢端肥大症患者經過 75g OGTT 檢查後,生長素約 1/3 上升、1/3 不變、1/3 降低然而低谷仍 > 1(μ g/L))

偽陽性的可能:飢餓、營養不良、青春期、糖尿病、肝腎疾病、厭食症。

偽陰性的可能:病人有生長素過度分泌。


診斷:Bromocriptine test 


原理:正常情況 Bromocriptine 會抑制生長素和泌乳素。

給予 Bromocriptine 2.5mg 一劑,在 0、1、3、6 小時檢驗生長素和泌乳素。

若生長激素減少大於 50%,表示此病患可用 bromocriptine 治療肢端肥大症。


診斷:影像


腦垂體腫瘤大小與血液中生長素濃度成正比。

核磁共振:直接看腦垂體腫瘤大小,是否有腦垂體巨腺瘤 (macroadenoma)。

Skull PA + Lateral view:間接看到蝶鞍擴大 with double flooring 以外也可以看到頭骨增厚,下頜骨突出等。

手腳的 X-ray:可能會看到 Spade phalangx sign、Prominent metacarpal/metatarsal heads、soft tissue hypertrophy。


鑑別診斷


Pachydermoperiostosis(PDP)(厚皮骨膜病)。

Pseudo-Acromegaly(假性肢端肥大症)。


流程圖



修改自肢端肥大症之診治 : 台灣專家共識 . 內科學誌 2016;27:283-294


治療目標


生長素隨機測量值 <1.0 μ g/L 且 IGF-1 數值降至年齡校正的正常範圍內。


手術治療


多數肢端肥大症病友的治療首選為手術治療。

蝶竇的腦垂體腫瘤切除手術(Transsphenoidal surgery)。

可考慮先 Somatostatin agonist 3-6個月,讓腫瘤縮小後再手術,或直接手術。

只有 60% 病友手術後達到完全痊癒,未達緩解者,需搭配後續藥物或放射治療。


藥物:Somatostatin analog(SSA)


原理:體抑素,抑制生長素分泌,對大部分患者有效。

Octreotide (Sandostatin):分成短效與長效 LAR。

Lanreotide (Somatuline):分成 60、90、120mg 三種劑型。

Pasireotide (Signifor®)
  • 第2代體抑素受體類似物,與 octreotide 相比,本申請藥品對於 SSTR5、SSTR1、SSTR3 的受體親和力高,對於 SSTR2 受體親和力低。
  • 由於肢端肥大症疾病與腫瘤表面受體高度表現 SSTR2,SSTR5 受體有關,本品與兩者受體結合,因此與第一代藥品僅與 SSTR2 受體結合不同。
副作用:可能造成高血糖、心跳過慢、膽結石。


藥物:Dopamine (D2) agonists


Cabergoline (Dostinex 過乳降)。

原理:因為生長素和泌乳素結構式相似,過乳降也可治療肢端肥大症。

可先用 Bromocriptine test 確定過乳降是否有效。

可治療輕微的肢端肥大症。注意在台灣尚未取得肢端肥大症的適應症。

副作用:噁心嘔吐腹脹,多巴胺上升可能造成類似思覺失調的症狀。


藥物:GH Receptor Antagonist


Pegvisomant,目前於台灣尚未上市。


放射性治療


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分多次進行。

Stereotactic radiation surgery (SRS):一次到位。

作用:放射性治療作用非常緩慢,通常需數年時間才出現緩解。

好處:接受過放射性治療比較有機會停用 Somatostatin analogue (SSA)。

副作用:腦垂體低下、視神經病變、增加心血管風險與顱內腫瘤風險。


預後


死亡率是一般人的兩倍。

最常見死因:過去為心血管疾病,現在為癌症。


預後良好的指標


densely granulated adenoma → SSA 治療效果好。

Hypointense on T2-weight MRI → SSA 治療效果好。

老人、IGF-1 低者預後佳。


參考資料


2020 Williams 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 - 14th Edition

2021 內分泌學會腦垂體專刊

肢端肥大症之診治 : 台灣專家共識 . 內科學誌 2016;27:283-294

Tseng FY et al. A registry of acromegaly patients and one year following up in Taiwan. JFMA. 2019;118, 1430-1437.

2015 螢火蟲的亮光:大肢的故事(張天鈞著)


阿賢醫師後記


雖然是少見疾病,但是在台大總院尤其張天鈞教授門診,看到非常多的肢端肥大症病友。

很感謝當年在台大總院的訓練,讓我對這個疾病有比較多認識與興趣。

整理內容當作自己的紀錄,也希望可以給其他一般科或有興趣的內科醫師參考。

螢火蟲的亮光,依舊在黑夜中閃耀。


腦垂體、腎上腺疾病整理



2023年8月25日 星期五

海明威與一滴淚:病中日記


作者:林均賢醫師


我倖存,回來矣!



I came. I suffered. I survived.(我歸來、我受難、我倖存)。

巫寧坤先生在「一滴淚」裡描述,他之所以終能「倖存」下來,如果沒有夫人的全心全意支持,是不可想像的。

我亦然。


妻子的照顧



除了湯堯舜、陳嘉哲醫師的醫療團隊。

我能平安出院,最要感謝的是我外表柔弱,內心卻無比堅強的妻子。身處病痛中,對我無怨無悔的照顧。

如果沒有她的全心全意支持,後果是不可想像的。


以為是盲腸炎


腸胃不適已經四天繼續看診,本來以為是腸胃炎,多休息就會好。

奇怪的是喝了幾天運動飲料,症狀仍然不見好轉。

而且也沒有噁心嘔吐等腸胃炎常見症狀,心裡覺得不太對勁。


腫瘤引起腸套疊!



周末在台北與妻吃飯,右下腹隱隱做痛,我懷疑可能是盲腸炎。

去了附近的北醫急診,主治醫師陳紹鈞安排了電腦斷層,在迴腸末端竟然發現一顆腫瘤!

原來是腫瘤引起的腸套疊。

成人的腸套疊相當罕見,不到萬分之一,通常都是腫瘤引起。文獻統計顯示:腫瘤為良性與惡性的比例大約一半一半。


肚子打了四個洞


值班外科醫師剛好是實習帶過我的學長湯堯舜醫師,安排好和陳嘉哲學長隔天一起開刀。

隔天腹腔鏡開進去懷疑是惡性,下午的手術開到晚上,切掉了右邊升結腸、15公分的迴腸、闌尾、腹腔周邊淋巴結大大小小清了幾十顆。

肚子打了四個洞,釘一排釘子,放一根引流管。

醒來時發現妻一直握著我的手,但是我連翻身的力氣都沒有。


第一口水的滋味多麼甘甜


隔天早上拔除尿管,緩緩側身,花了一點功夫,扶著床欄,慢慢坐起來休息。

術後從妻手上慢慢拿起杯子,喝到第一口水的滋味是多麼甘甜難忘!


第一次用尿壺解尿



休息一下,床邊第一次用尿壺解尿,新手上路尿不出來。

花了一番功夫試著放鬆,才能慢慢解尿。原來疼痛時,解尿很困難!

坐著想起身,第一次起身失敗。第二次才成功地慢慢站起來,但是身體挺直肚子會痛,只能抱著肚子前彎站立。


終於站起來了


站立要移動也很緩慢,因為動一下傷口就會痛。

其實不只移動會痛,連呼吸都會痛,咳嗽更是劇痛。

從躺、側身、抬高頭側床角度,腳放平,腳下去,手出力,身體轉坐姿,每一個步驟都要思考如何進行。


可以站起來,就可以躺回去?


手術隔天就可以走路很高興,雖然走一下就有點喘。

想說既然可以站起來走路,當然可以躺回去!錯了,坐下來卻躺不回去。

原來從躺 → 坐 → 站,跟從站 → 坐 → 躺,其實是不同事情。

搞了半天,才終於躺回床上,已經用盡力氣。


雙腳水腫痛難耐



術後第二天開始發現走路時腳愈來愈緊繃,很不舒服!雙腳用手壓下去有脛前水腫,大約兩價。

護理師建議我穿彈性襪,睡前遵照指示穿上去,半夜因為太緊而痛醒過來。

不想吵醒妻,在病床上費盡全力把彈性襪脫掉,再努力扶著點滴架下床解尿,再努力掙扎躺回床上,才終於鬆了一大口氣。

穿了彈性襪雖然腳腫消了、尿也變多,但是除了很痛以外,另外一個副作用可能因靜脈回流增加?肚子變很脹,開始噁心想吐。


貝多芬與巴哈


當點滴減少、移除靜脈針、恢復力氣時,心情不錯。

當知道自己恢復速度其實不算快,咳嗽或走路仍然很痛,力氣突然消失時,心情難免低落。

住院期間白天聽 Emil Gilels 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晚上聽李希特的巴哈平均律。

音樂不分白晝與黑夜,總是帶給我強大的力量。


海明威:不敗的人



讀妻送來的海明威短篇小說集,第一篇是「不敗的人」(The Undefeated)。

講一位老衰的鬥牛士,在鬥牛士快被遺忘的時代,仍一心一意堅持上場鬥牛。

即使旁人看不起他,他依舊信心滿滿,在殘酷的鬥牛場上用全部的生命搏鬥,用盡最後一分力氣,直到倒下。

「人可以被擊倒(Be Beated),但不能被打敗(Be Defeated)。」

海明威重新改寫了英雄的定義:英雄不是克服某件事情得到勝利,而是當這個世界出現足以擊倒他的力量時,才知道他是否值得尊敬。


生命可能提早結束?


手術取出的腫瘤,主治醫師委婉表示腹腔內淋巴結很多,不能排除淋巴瘤或其他癌症的可能。

我聽了很淡定,但有點醫學常識難免猜想:低惡性度的淋巴瘤,打打化療雖然折騰,終究會好不會死。

若是高惡性度的淋巴瘤或其他癌症,最壞最壞的情況,我的生命是否可能因此提早結束?

這真是個好問題。


我是好人嗎?


若是如此,這輩子我是好人?還是壞人?

在這個世界上,到目前為止的三十多年的時光,我最得意的是什麼?最遺憾的是什麼?最懷念的是什麼?最珍惜的又是什麼呢?

財富名聲有何意義?死亡,會去哪裡?


親友的聲音


不在人世的親友們,他們的面貌、他們的聲音,一個一個在我腦海中出現。

我也準備好接受審判了嗎?都在忙自己的事,我好事是不是做太少了...

如果死亡有機會見到死去的家人,似乎也沒那麼恐懼了...現在死也太早了吧?哪有這麼衰?

躺在床上我想了很久很久...又沉沉睡去。


社療服務隊大集合



急診幫我看診的主治醫師是陳紹鈞、放射科幫我推藥做電腦斷層的是蔡承杰醫師、剛升主治跑來看我的一般外科醫師是劉皓元,三位剛好都是社療服務隊的學弟。

在北醫單感染科主治醫師的同班同學黃筱雯,也是社療夥伴,一起出過隊,感情很好。

雖然身處病痛中,看到這麼多以前的同事、學弟來幫忙,非常懷念與感謝。


黃筱雯、劉皓元陪我散步



術後黃筱雯、劉皓元怕我偷懶,常跑來病房陪我散步。

跟劉皓元散步很特別,有穿長袍的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陪我散步,感覺走路有風!

跟黃筱雯散步感覺也很好,同班同學閒話家常一番,十多年來的往事,都付笑談中。


盡量下床走?


我當然知道術後要多下床走路,不過動一下就會喘,傷口會痛。

除非傷口不痛,沒有特別誘因,例如劉皓元陪我走路,真的不會想走太久。

當過病人之後,想法會改變:病人沒有想偷懶,也想快點好起來,但手術後體力差非常多,他們是真的很累...。


第一口稀飯多麼美味



一個禮拜沒進食了,術後第四天,吃的第一口稀飯感覺多麼美妙!

停點滴、拔除一隻點滴管、開始吃稀飯、覺得多一點力氣,每天一點點的進步都是令人雀躍。

妻在旁總是與我一同受苦、一同高興。


吳建志系主任



身體慢慢比較好之後,開始聯絡北醫的老師們。

吳建志老師是以前臨床技能中心主任,現在已經是北醫醫學系主任。

老師很熱心,以前被我邀請去醫療服務隊當隨隊醫師,也給我們服務隊不少援助。

記得出隊時曾經隨口問我 AKI (急性腎損傷)的原因,我完全答不出來。

連 AKI 分成 Pre-renal、intrinsic、post-renal 都不知道,實在超遜。

不過那時才醫學系四五年級,沒有認真上課,都在想系學會或服務隊準備去哪裡玩,不會也是情有可原吧?

會來參加義診的醫師都有一股樂於奉獻的特質,跟老師友誼保持至今,讓我很感念。


施純明導師



施純明老師是我大學時代的導師,當年是生化學科主任。

記得當年幫我們上 DNA、RNA 的轉錄轉譯,上課寫黑板很認真。

老師人和隨和,一路步步高升,當了副學務長、學務長、校長室主任秘書等各種職務,最近才功成身退。

因為常常不務正業,跟老師有不少交集。一別多年,師生重逢相當高興。


腹腔內 45 顆淋巴節都是良性


感謝上帝,出院前一天,病理報告出來:腫瘤是良性的,腹腔內大大小小摘下了 45 顆淋巴節也通通都是良性的。

看起來我還有很多任務要完成,暫時不會被帶走。

瘦了四公斤,人看起來虛累累(hi lè-lè),拔除引流管後,平安出院了。


平安出院:最大的是愛


人生遭逢苦難,堅強無法克服的時候,最需要的仍然是愛。

折騰了一個多禮拜,與妻終於回到久違的家,終於可以好好洗個澡,回到床上好好睡個覺。

隔天在餐桌上一起吃個早餐,看到彼此平安無事,就已經很滿足了。

2023 年 8 月 26 日為之記


出院致謝


感謝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湯堯舜、陳嘉哲醫師專業的外科醫療團隊、與病房護理同仁的細心照料。

感謝台大總院與新竹台大分院:楊宏智副院長、賴超倫主任、范綱志醫師、李宜鴻醫師、林家宏醫師、嚴愛文醫師、黃則穎醫師、呂菁醫師、曾芬郁教授與全體同仁的支持與關心。

感謝魏兆宏醫師、蔡明宏醫師、陳敬左醫師大力協助值班。

感謝秘書秀真幫忙聯絡門診與值班事宜。

感謝家人無怨無悔的付出。


後記



畢業後離開北醫已經很多年了。

比較完整的醫學訓練在台大完成,各種內科的思維與邏輯都受台大栽培。

然而畢竟我還是北醫出身,醫學的啟蒙在北醫,醫學之外的本能在這裡養成。


回到最初的起點



北醫的校園是我們青春的舞台。

學生時代參加的醫療服務隊從北醫出發、每學期管弦樂團音樂會在這裡演奏、寫給教官的公開信從這裡發出、勢均力敵的學生會選舉當年在這裡激烈進行。

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北醫結交,妻子也是在北醫認識,結理至今。我人生最青春的記憶與璀璨年華,都與北醫密不可分。

輾轉多年,又來到最初的起點。看著熟悉的校園,內心百感交集。青春是一去不回頭了!而我,又要迎接下一個舞台。


人生要奉獻


當醫師變成病人的時候,才知道面對脆弱的生命,要保持謙卑;面對無助的心靈,要盡力去撫慰。

一名醫者,若懂得愛自己的病人,有傳道的使命,願意為病人奉獻,就會變得不一樣。

這幾年反覆思考的問題,生病中都得到解答。


奮力迎戰的海明威



每個人最終都會倒下,面對每個困境都要奮力迎戰,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路上有光,就能夠度黑夜如白晝,在困境中不時奮起。

當我們用心去感受,光就在黑暗中閃耀。


這次住院的體悟



2023年8月23日 星期三

山道猴子的一生:阿賢醫師心得


作者:林均賢醫師

昨日與妻一起看完山道猴子的一生」,感觸很深。




呈現台灣社會面貌


這部劇很寫實的呈現台灣許多年輕人:低薪、工時長,工作沒有成就感、心靈空虛的困境。

男主角山道猴子為了尋求精神慰藉,騎重機拍照、打卡、直播,在網路上努力獲得掌聲,滿足內心的寂寞。

但是購買重機超過自己經濟負擔,又被零利率等話術所吸引,背負沉重的貸款,最後連最低繳款金額都付不出來...。


本性不壞,卻一步步走向毀滅?


山道猴子其實跟我們一般人一樣本性不壞。

除了第一任女友心懷不軌,家人與所有身邊的朋友都對他很好,不斷嘗試拉他一把,山道猴子卻仍然一步步走向毀滅...,真是令人嘆息!

看完這部劇,關於山道猴子的網路行為,我特別有感,整理心得如下。


網路時代,身分更複雜


人活在世界上,在職場、在家庭等等本來就扮演各種角色。

網路時代之後,除了現實的身分,還有各種網路的身分,身分是更加複雜了。


人性依然渴望認同


雖然網路世界改變很快,但是人性渴望被認同、接納、甚至愛慕虛榮等等的特性...

人類文明經歷幾千年來的發展,人性的變化其實不大。


不會寫論文,寫衛教文


醫學論文寫不出來,寫了很多的衛教文。

同事都在讀研究所、博士班,不斷升等,自己跟不上,就想從看病人和其他事情中得到滿足。

儘管我走的路很不台大,學長姐都很照顧,主動幫我校閱衛教文章,讓我很感激。

某方面來說我跟山道猴子騎重機的行為一樣,寫衛教文或看病,也是渴望被接納與肯定。


網路經營並不容易


兩年前我成立一個醫學部落格,整理糖尿病、甲狀腺的衛教知識和一些生活隨筆。

一篇文章,即使我主動傳給病友看,通常三五百人瀏覽就差不多了,總瀏覽量也不大。

親自投入就會發現網路經營並不容易,除了要有興趣,更要有強大的動機,才能堅持下去。


成立部落格的動機


面對眾多的病人,門診的時間遠遠不夠用,部落格的初衷是希望能花多一點時間衛教病人。

把病人常見的問題,做成易懂的衛教單張發給病人,衛教單也附上 QR code 連結到我的部落格。

讓想了解更多的病友,有更充分的資訊可以回家慢慢吸收。


建立知識體系


對自己而言,從醫師的身份轉換角度,試著用病人的語言,建立完整的衛教知識體系,讓自己頭腦更清楚。

讓自己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那些不足的地方?目標在哪個方向?


網路上可以做自己嗎?


有時候覺得自己寫得很好的文章,卻沒什麼人看,多少有點沮喪。

有時候覺得自己衛教文章寫得普普通通,卻反應熱絡,甚至被媒體引用,不免洋洋得意。

雖然文章瀏覽量還受到很多潛規則決定,但是心情和寫作方向不免受到影響。

因此我很同情山道猴子為了自尊心、為了爆紅而走上偏鋒。

他因網路成名而崛起受益,也因網路成名而迷失受害。

他不是網路上第一位成功者,也不會是最後一位受害者。


舞台是什麼滋味?


渴望舞台,是人性的優點也是弱點。

我永遠記得實習結束前的大學畢業典禮,我站在台上,鎂光燈一直閃、一直閃,我眼睛幾乎睜不開。

台下黑壓壓的三千多人、還有外面沒座位的一兩千人,通通都在聽我說話,每講完一段話,就熱烈鼓掌。

那年我才 26 歲,就嘗到了舞台的滋味。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


舞台彷彿興奮劑


畢業典禮下台後繼續完成實習醫師最後的時光。

繼續放鼻胃管、尿管、抽血、換藥,開刀房裏面推床、拿病人的鞋子...。繼續被呼來喚去,做各種狗屁倒灶的事。

從此我就了解為何很多看似衰老過氣的政客,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出來選舉。

因為有了舞台彷彿吸了興奮劑,總是讓人英姿煥發、精神百倍。


山道猴子的教訓


網路上多少直播主、多少 Youtuber、多少部落客如過江之鯽,真正持續發揮影響力者幾希?

山道猴子渴望舞台,也把網路上的社群平台(IG、Youtube)經營的有聲有色。

影片中雖無特別描述,但我相信山道猴子必然有他的才華與過人之處,才能在社群媒體中脫穎而出。

卻為了追逐網路平台上的群眾與掌聲而迷失了自己,真是可惜。


善用網路,而不為網路所困


網路時代,多多善用網路,可以快速達到現實中無法達成的事,例如聯絡朋友、病人衛教等等,對我而言獲得非常多好處。

不過也要注意網路上的一言一行,跟現實中一樣,做人愛實在,才能走得長遠。

有的醫師用心經營網路社群,卻跟本業幾乎無關,我覺得很可惜。

如果熱愛自己的工作,網路就應該跟現實工作結合,相輔相成,發揮更大的力量!

「山道猴子」的教訓,使用網路社群媒體的我們都需小心切記。


阿賢醫師心得


寫衛教文章看的人不可能太多,主要還是寫給自己的病人看,心態上已有所準備。

我熱愛工作、喜歡看病。網路(寫作)對我而言不是山道猴子作為逃避現實的出路,而是下班後繼續和工作結合的興趣。

我每天都在做我有熱誠與興趣的事,生病中亦如是。


珍惜健康


短暫的生命,可能春風得意馬蹄疾,也可能舉步蹣跚、備感艱辛。

有使命要去承擔,會珍惜健康的人生,努力活下去。


2023 年 8 月 23 日 為之記


林均賢醫師的日記


北醫大103學年度畢業生致詞



2023年8月22日 星期二

適合長輩的運動:八段錦(坐姿)


整理:林均賢醫師



八段錦(坐姿)


上一篇分享站式的八段錦,可以練到深蹲與平衡。

不過有些長輩不太能久站,或是有跌倒的危險,那麼可以改坐姿的八段錦。

運動強度較低,但是比較安全。

一共約 20分鐘,坐在椅子上就可以開始囉!


第零段:預備式

  • 調整呼吸

第一段:雙手托天理三焦

  • 雙手上下伸展

第二段:左右開弓似射鵰

  • 雙手左右伸展

第三段:調理脾胃須單舉

  • 雙手上下伸展

第四段:五勞七傷向後瞧

  • 雙手左右伸展

第五段:搖頭擺尾去心火

  • 安全的訓練背肌

第六段:兩手攀足固腎腰

  • 伸展訓練柔軟度

第七段:攥拳怒目增氣力

  • 訓練手臂肌力

第八段:背後七顛百病消

  • 訓練小腿肌肉


阿賢醫師心得


坐式的八段錦,對於大腿肌力不足或是平衡功能退化的長者而言,相對安全很多。

建議家人多在旁一同陪伴與鼓勵,增加長輩想運動的誘因。


居家簡單運動:阿賢醫師實際經驗分享



2023年8月21日 星期一

適合長輩的運動:八段錦(站式)


整理:林均賢醫師 / 校閱:游能俊院長



八段錦介紹


老年人運動特別要注意平衡、避免跌倒。

八段錦是由八種動作組成,每種動作都需配合呼吸,反覆多次為一段。動作舒緩適合各年齡層的人鍛鍊。


梁艷霞師傅八段錦(粵語版)


這個影片一共12分鐘,動作清楚,搭配聲音與字幕,節奏容易跟上。

讓家裡可以站立、保持平衡的老人試著做看看!

我每天當作熱身還不錯,跟大家分享。每天做,不只老人,你可能也喜歡八段錦。



蔡運寧醫師示範八段錦(華語版)


如果不習慣聽粵語的話,也有由台灣衛福部出品,由蔡運寧醫師親自示範的華語版本。

節奏較緩慢,更容易跟上。您也可以試看看。




第一段:雙手托天理三焦

  • 調整呼吸

第二段:左右開弓似射鵰

  • 馬步站穩練深蹲

第三段:調理脾胃須單舉

  • 垂直調整呼吸

第四段:五勞七傷向後瞧

  • 水平調整呼吸

第五段:搖頭擺尾去心火

  • 深蹲同時練背肌

第六段:兩手攀足固腎腰

  • 上下伸展拉筋

第七段:攥拳怒目增氣力

  • 再次深蹲以及練手臂

第八段:背後七顛百病消

  • 墊腳,最後收勢


阿賢醫師心得


太極拳這類東方運動,已經寫入糖尿病的治療指引,證實對病人控糖與身心都有幫助。

阿賢親自練習八段錦,也覺得對身體有幫助,推薦給大家。

若家中長輩步態不穩站立較困難,可以參考坐姿的八段錦連結如下。

祝您身體健康平安。


適合長輩的運動:八段錦(坐姿)



2023年8月20日 星期日

老年病症候群:讀後整理


心得整理:林均賢醫師




前言


內科看慢性病主要都是老年人居多,對老年議題也一直很有興趣。

月初參加台灣老年醫學會「醫院以病人為中心門診整合照護計畫」講習課程,除了上完課,同時複習一下這本書,整理一些內容如下。


老年病症候群特色


一般疾病為單一致病機轉導致多重表徵,例如腎上腺皮質醇過多症,導致有月亮臉、水牛肩等多重表徵。

老年病症候群則相反,特色為多重致病機轉造成特定表徵。例如藥物作用、認知功能減損、脫水、高齡等等共同造成譫妄。

老年病症候群重要者有:譫妄、認知功能減損、憂鬱、跌倒、尿失禁、壓瘡。


譫妄


分為低活動型、高活動型、混和型。

非藥物治療:提供安靜的環境、增加定向感、給予眼鏡或助聽器、儘早移除管路、提早下床、攝取足夠營養。


憂鬱


問診技巧:積極追問病人除主訴外,其他不舒服。問後保持沉默,投以眼神的關注。給予老人足夠的表達時間,培養醫師的耐心。透過四階段問話方式,問到最多的症狀。

1. 還有沒有其他不舒服?

2. 我想知道你所有的不舒服,以便為您做最正確的診斷

3. 只要有一點點不舒服都可以講

4. 若有不放心的症狀,都可以講


認知功能減損(失智)


阿茲海默症

額顳葉失智症

路易士體失智症

血管性失智症

可治療性失智症


可治療性失智症


1. 新陳代謝問題:庫欣氏症、甲狀腺低下、電解質不平衡

2. 顱內病灶:外傷、腫瘤、水腦

3. 中毒:金屬、藥物

4. 中樞神經感染

5. 營養失調:B1, B12, 葉酸缺乏

6. 系統性疾病:肝腦病變、腎功能不全、心衰竭、嚴重貧血、肺氣腫、癌症

7. 心理精神疾患:憂鬱症


跌倒


外在因素:多重藥物、不當處方、不當鞋子與輔具、環境危險

內在因素:醫療及神經精神狀況、視力聽力受損、神經肌肉功能步態改變與衰退


尿失禁


分為急迫型、應力型、滿溢型、功能型、混和型。

急迫型:膀胱訓練(提醒排尿、定時排尿、習慣訓練)
  • Doxazosin (Doxaban)
  • Oxybutynin (Vesicare)
  • Tolterodine (Detrusitol SR)
  • Mirabegron (Betmiga)
  • Imipramine (tofranil)

應力型:骨盆底肌肉訓練(凱格爾運動)
  • Duloxetine

滿溢型:手術移除阻塞部位或留置尿管
  • Doxazosin (Doxaban)
  • Tolterodine (Detrusitol SR)


  • 壓瘡


    預防壓瘡:增加活動力、維持知覺程度、避免大小便失禁皮膚浸潤、注意翻身等摩擦力與剪力、補充足夠營養、注意血管性病變、矯正低血壓與貧血、戒菸、減少身心壓力。

    有些壓瘡可能有潛在疾病,如關節炎或轉移性癌症,可造成翻身或變換姿勢的疼痛,此時疼痛控制應為首要目標。


    衰弱症


    老年病症候群的核心議題為衰弱。衰弱為功能惡化的開端。

    健康 → 衰弱 → 失能 → 住院  → 機構化 → 死亡。


    避免多重用藥


    start low, go low 原則:每次增加藥物只增加一種、藥物保持簡單。

    出現新症狀應優先審視與藥物的關係。

    切勿陷入處方惡性循環:不要用一種藥品來治療另一種藥品的副作用。

    注意藥物交互作用:Micromedex。

    定期回顧藥品效果與適當性做整合。

    減少多重用藥、減少藥品種類與頻次。

    減少效果不明顯的藥:例如制酸劑、保肝片等。

    療效不如預期時,首先詢問病人用藥的忠誠度,而不是反射性加藥。


    阿賢醫師心得


    參加居家醫療時,經過賴秀昀主任的教導,學到很多老人醫療的知識。

    老人的單一主訴,背後常有多重機轉,雖然門診時間有限,仍應該盡力花時間抽絲剝繭,試著把問題找出來。即使問題無法解決,最基本的關懷與聆聽仍然是我們身為醫者不可或缺的態度。

    醫界有很多很好的老師,都是我心目中的典範。

    趁著假日把「老年病症候群」一書瀏覽一次,收穫頗多,故為之記。


    高齡父母重病,家屬的困境



    2023年8月16日 星期三

    妊娠期糖尿病:血糖試紙給付新規定


    整理:林均賢醫師

    指導:台大醫學院 李弘元教授

    給付血糖試紙


    好消息!

    從 2023 年 9 月起,針對所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婦,可在診斷後給付血糖試紙,一天最多 5 片直到生產。


    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定義


    1. 孕前糖尿病孕婦(第1型、第2型與其他型)

    2. 孕期新診斷的糖尿病孕婦

    3. 妊娠糖尿病孕婦

    新的辦法取消了原先妊娠糖尿病 28 週以上才能開立的限制,只要確定診斷就可以給付血糖試紙。


    李弘元教授與眾人的努力


    感謝李弘元教授、黃峻偉醫師、郭俊亨醫師,糖尿病學會黃建寧理事長、楊宜瑱秘書長、林慶齡理事、與婦產科醫學會的共同推動,周產期醫學會與內分泌學會的支持。

    感謝健保署專家會議與共擬會議的委員們、以及健保署石署長、蔡副署長與署內長官能夠認同母嬰健康的重要性,讓此案能夠順利通過。


    阿賢醫師提醒


    試紙不便宜,請符合給付的孕婦,按時監測血糖,讓媽媽與寶寶都平安。

    林均賢醫師,祝您身體健康平安、平安康復。


    妊娠糖尿病:注意事項



    2023年8月15日 星期二

    賴超倫主任:內科交班會議


    作者:林均賢醫師




    昨晚值班由內科部賴超倫主任親自坐鎮。

    7:30 準時進行交班會議,學弟李宜鴻醫師回新竹升主治後第一次值班,主持的很好。我的區域整晚只進兩床新病人,一夜好眠。

    相片為賴主任親自拍攝。

    2023 年 8 月 15 日 為之記


    林均賢醫師的日記



    2023年8月14日 星期一

    帶狀疱疹疫苗:糖友施打建議


    整理:林均賢醫師




    水痘病毒潛伏在神經節


    大家小時候幾乎都得過水痘。我們得過水痘之後,病毒會潛伏在神經節中。

    當身體免疫力低下時,會再度活化引發帶狀疱疹,俗稱皮蛇。


    帶狀疱疹症狀


    初期會有身體單側酸麻抽痛與燒灼感,接著開始出現皮膚病徵,例如紅疹、水疱、膿疱等。

    急性期雖然在 7-10 天內結束,但是傷口結痂後,泡疹後神經痛可能持續數個月甚至數年,部分患者更會造成憂鬱、失眠等症狀,嚴重影響生活。


    預防帶狀疱疹


    五十歲以上或免疫力功能低下者,是帶狀疱疹的高風險族群。

    預防的方法包含固定運動、健康飲食,施打疫苗。


    建議施打對象



    50歲以上未曾接種過帶狀疱疹疫苗者(包含糖尿病友,建議施打

    18-49歲糖友,若屬於帶狀疱疹高風險者,如同時合併慢性腎病變、器官損傷、大小血管病變等,建議接種非活性重組疫苗。

    不論之前是否得過水痘或帶狀疱疹,都建議接種帶狀疱疹疫苗。


    帶狀疱疹疫苗有兩種


    目前進入台灣的帶狀疱疹疫苗有兩種,需自費,以下分別介紹。


    1. 活性疫苗


    只需打一劑,下列情況不宜施打:

    1. 孕婦。

    2. 有嚴重免疫功能缺失,例如後天免疫不全、先天免疫缺失症。

    3. 白血病、淋巴癌等惡性腫瘤病人。

    4. 接受化療、免疫抑制藥物治療及高劑量類固醇的人都不建議施打。


    2. 非活性疫苗


    無上述禁忌症,然而需打兩劑,且價格高昂。

    若經濟可負擔,學理上施打非活性疫苗對身體較好。



    四種糖友應施打的疫苗


    肺炎鏈球菌疫苗:糖友施打建議


    整理:林均賢醫師

    諮詢:台北仁愛 許智堯醫師

    指導:新竹台大 范綱志主任

    校閱:蘇景傑院長

    林安復耳鼻喉科、內科聯合診所




    簡介


    肺炎鏈球菌透過飛沫傳播,一旦感冒或是免疫力降低,肺炎鏈球菌會侵入呼吸道或血液中造成肺炎、菌血症、腦膜炎等嚴重疾病。


    13價、15價還是23價的疫苗比較好?



    過去台灣上市的成人肺炎鏈球菌疫苗主要為 13 價 跟 23 價疫苗,各有優點。

    13 價跟 23 價疫苗分別可以涵蓋最常見的 13 或 23 種鏈球菌血清型,提供保護力。

    13 價疫苗可以維持至少十年以上的保護效果,免疫記憶力較長。

    23 價疫苗涵蓋的血清型較廣,但是保護力最多維持五年左右。

    目前還有一種最新的 15 價疫苗,跟 13 價疫苗作用類似,保護效果較久,免疫記憶力較長,同時比 13 價疫苗涵蓋兩種血清型!可以說是 13 價疫苗的加強版,不過目前需要自費。


    健保公費疫苗最新規定


    65歲以上民眾有福了。

    健保在 2023 年 10 月起,開放 65 歲以上民眾公費施打 1 劑 13 價 與 23 價公費疫苗。

    請大家保握機會,不要錯過。

    1. 65 歲以上從未打過肺炎鏈球菌苗者,先施打 13 價公費疫苗。

    2. 施打過 13 或 23 價疫苗者,間隔一年可施打另一劑公費疫苗。

    註:15 價疫苗目前仍為自費。


    高風險族群:一律建議施打


    1. 5 歲以下幼童及 65 歲以上老人

    2. 慢性腎病變、慢性心臟疾病、慢性肺臟病、慢性肝病與肝硬化患者

    3. 糖尿病(只要是糖尿病,不分年齡都建議施打,65 歲以上可公費)

    4. 酒癮者、菸癮者

    5. 脾臟功能缺損或脾臟切除

    6. 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含括愛滋病毒感染者)

    7. 腦脊髓液滲漏者

    8. 人工耳植入者

    9. 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者或器官移植者


    林均賢醫師提醒


    65歲以上長者,建議施打一劑 13 價及一劑 23 價疫苗,獲得完整保護力

    詳細施打方式可參考衛福部網站。



    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雖然不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武漢肺炎),卻能夠大幅降低其他肺炎或呼吸道感染併發重症的風險。

    因此下列高風險族群者若無禁忌症,都建議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以提高保護力。


    那些人不適合施打?


    1. 先前接種該類疫苗或對該類疫苗任何成分曾發生嚴重過敏反應者。

    2. 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

    3. 其他經醫師評估不適合接種者。

    4. 13 價疫苗出生未滿 6 週,因無使用效益及安全性等臨床資料,故不予接種。

    5. 23 價疫苗對 2 歲以下之嬰幼兒無效,故不宜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