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均賢醫師: 11月 2021 WFU

2021年11月28日 星期日

血糖問題總整理:林均賢醫師


林均賢 醫師2024 年 02 月 10 日 更新




我有糖尿病,怎麼辦?


醫生說我有糖尿病,感覺晴天霹靂!冷靜一下,聽聽看林醫師怎麼說吧!



購買血糖機與正確測血糖















胰島素怎麼使用?




建議參加新竹台大糖友會嗎?


歡迎一起來參加我們新竹台大糖友會的衛教活動。以下是糖友心得分享。




我有糖尿病,怎麼動?







糖尿病與骨質疏鬆症







我有糖尿病,醫生怎麼做?










聽說懷孕也會得到糖尿病是真的嗎?


沒錯,這是個特殊的疾病,稱作妊娠糖尿病。





新竹人比較會得糖尿病嗎?


我是新竹人,發現跟朋友說起新竹,大家的印象通常是兩多一大一小:



林醫師的阿公也有糖尿病,想聽他的故事嗎?




早上沒吃東西就血糖高的原因有哪些?


早上空腹高血糖的原因很多,我們來分析一下吧:




糖友常見問題整理





其他血糖的小故事








甲狀腺細針穿刺注意事項(2024/04 更新)


作者:林均賢醫師 / 校閱:張天鈞教授




每天門診都有很多病人是健檢發現甲狀腺結節,轉診來台大希望安排甲狀腺細針穿刺檢查。病人關心的問題很類似,把常見問題整理給大家參考。

小提醒 1:檢查請勿穿高領、勿帶項鍊!才會方便檢查脖子。

小提醒 2:檢查前可以吃東西,不用特別空腹。

小提醒 3:細針穿刺並非手術,年長老人家需要幫忙壓傷口,健康的成年人,不一定需家屬陪同。


林醫師,請問什麼是結節



結節其實就是瘤,在人體很常見,透過精密的超音波檢查,一半以上的人都會看到大小不等的甲狀腺結節。

不過研究發現 90% 以上的甲狀腺結節為良性,只要定期追蹤,通常不用太擔心。


我的甲狀腺為什麼會長結節呢



問得好!雖然甲狀腺結節在人體內很常見,目前成因不明

和性別、基因、環境、賀爾蒙、碘攝取量、自體免疫等都有關係。


有結節一定需要穿刺嗎



絕大部分的甲狀腺結節都是良性的,對身體無害,可以單純追蹤就好

細針穿刺的目的主要是排除惡性的可能


細針穿刺有風險嗎



甲狀腺是一個血流豐富的器官,附近有氣管跟血管,穿刺主要的風險是出血

醫學研究統計,甲狀腺細針穿刺是相當安全的檢查,傷口只有針孔般大小,局部出血的風險約 5-10 %,嚴重出血的風險小於 1 %。

臺大醫院當年由張天鈞教授引進即時超音波導引甲狀腺穿刺術,可以避開血管、並且定位精準,將出血風險又降至更低。目前已成為國內各大醫學中心的黃金標準

然而,如果您有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抗凝血藥物或其他影響凝血功能的食物或健康食品例如紅麴、納豆、銀杏、深海魚油,請務必停藥,否則仍可能不易止血。

穿刺檢查後,請務必遵照指示局部按壓傷口減少出血風險。


甲狀腺細針穿刺會痛嗎 



下針的時候穿越皮膚,會有些許疼痛感,跟抽血的感覺類似。

請正常呼吸,遵照指示不動、不吞口水、不清喉嚨或發出聲音。

如果有任何問題請舉手,我們會停止檢查以策安全。


我有吃血壓和血糖的藥,有需要停藥嗎?



血壓和血糖的藥物都不是通血路的藥物,所以都不用停藥,也不可以隨便停藥,否則會讓血壓或血糖飆高。

再次強調是抗凝血劑、抗血小板藥物、以及其他會影響凝血功能的藥物,在穿刺檢查前才需要停用喔!


去年穿刺沒有停魚油,這次為什麼要停?



研究發現魚油也可能會影響凝血功能,導致傷口出血。

為了您的安全,魚油和其他保健食品需要停用一個禮拜以上會更安全。


去年穿刺過一次,今年又要刺?



當穿刺結果為:無法診斷或非典型結果、有很多顆結節需要分別評估、結節明顯增大、或是有新的惡性特徵等等,都可能再安排重複穿刺。

甲狀腺結節有時候有很多顆,型態都不相同。就好像一碗八寶粥,不能舀了一口看到紅豆,就說他是紅豆湯。多舀幾次,才能知道八寶粥還有哪些料。


兩邊都有結節,這次要刺哪一邊?



林均賢醫師每次穿刺會根據當下超音波的形狀,決定是否穿刺及穿刺的部位。

為了安全起見,通常一次穿刺一顆結節,不會通通都穿刺。


良性還是惡性?



細針穿刺後,檢體委託新竹台大,病理部醫師透過顯微鏡查看細胞的型態學變化來區分良惡性。

例如最常見的甲狀腺乳突癌,就有很多特殊的細胞形態學特徵可以辨認。

但有些情況下,檢查結果為非典型細胞或是濾泡細胞瘤等,單靠細胞型態難以區分其良惡性,這時候就可能需要進一步手術

因此相對於手術取得大塊檢體確認良惡性來說,細針穿刺檢查的侵入性較低,但也有其診斷上的侷限性


上次穿刺完醫師說檢體不足,是不是技術有問題?



甲狀腺細針穿刺,因為是細針,不是把脖子挖一大塊起來化驗,檢體量當然比較少所以檢體不足的情況其實相當常見。

為了提高診斷率,台大醫院的做法是透過即時超音波導引定位,針對病灶處定點重複抽吸,診斷率跟過去相比大幅提升。

但是細針就是細針,檢體量不可能太多!若是細胞量較,需要再次穿刺,也請病人加以配合體諒。


穿刺多久會有報告?



穿刺兩周後會有正式報告,回診就可以知道結果。


穿刺完脖子有刺痛感是正常的嗎?



穿刺後下針的地方會有暫時性的疼痛感是正常的情況,請務必仍然壓緊至少 20 分鐘,待檢查人員確定無出血狀況再離開。

回家後兩天內勿做劇烈運動。

回家後若有脖子腫脹或呼吸困難,請立即至急診就醫


穿刺重點提醒



由於健檢愈來愈普遍,甲狀腺結節的診斷率大量增加,除了使用醫療資源,也造成民眾相當大的焦慮。

其實多數小於一公分的甲狀腺結節都不需穿刺,定期追蹤即可。

如果真的需要接受甲狀腺穿刺,也請配合醫師指示,我們一起將穿刺的風險降至最低。


附上穿刺衛教影片


附上由我們台大代謝內分泌科醫師們共同演出的甲狀腺穿刺衛教影片,配音方面也是由我們台大代謝內分泌科醫師們特別錄製。

分別有台語、客語、華語配音,希望可以滿足家裡長輩的需求。若有其他問題,歡迎跟我們充分討論喔。

全文由台大醫學院張天鈞教授親自校閱。


台語版 (台大醫院 林均賢醫師配音) 




客語版 (台大醫院 劉明侑醫師配音)



華語版 (台大醫院 林彥博醫師配音) 



甲狀腺穿刺常見問題 (台大醫院 林冠宇醫師、林均賢醫師)



衛教影片致謝


技術指導:台大醫學院 施翔蓉副教授。

拍攝人員:台大醫院 溫振宇醫師、施文蕙醫師、林均賢醫師、林冠宇醫師、陳咨方護理師。

專業攝影台灣肝炎基金會 許雅純組長。

配音:台大醫院 林均賢醫師(台語)、劉明侑醫師(客語)林彥博醫師(華語)

台語指導李英芬(台語認證教師)、張寶明(台語認證教師)。

客語指導:古榮政 委員(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委員)。

特別感謝吳宗信 教授。




甲狀腺問題整理:林均賢醫師


作者:林均賢 醫師 (2024 年 1 月 21 日 更新)




甲狀腺穿刺專區








甲狀腺日常保養












其他腦下垂體、腎上腺疾病



林均賢醫師門診時間





2024 年 1 月起林均賢醫師除了台大醫院,在林安復診所也開始看診,糖尿病和甲狀腺問題可以在診所先處理。

診所有醫學中心等級最新的的甲狀腺超音波及導引設備,門診當天即可穿刺。

專業、快速又方便。



林安復診所門診





新竹台大門診


掛號與看診進度查詢


因看診人數遠超過醫院規定之合理門診量。為了維持看診品質,目前僅開放舊病人回診,敬請見諒。



竹北台大門診


掛號與看診進度查詢


因看診人數遠超過醫院規定之合理門診量。為了維持看診品質,目前僅開放舊病人回診,敬請見諒。


主治項目


糖尿病與糖尿病前期。

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

肥胖與代謝性異常。

甲狀腺(亢進、低下、結節、癌症)。

腦垂體、腎上腺等內分泌疾病。

骨質疏鬆症。


醫師簡介

我是新竹人,新竹長大。

新竹高中畢業後到台北,在台大醫院接受內科住院醫師與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訓練後,回到家鄉服務至今。

目前在新竹台大分院擔任新陳代謝內分泌科主治醫師,專攻糖尿病、甲狀腺與各種內分泌疾病。

平常的興趣是寫日記、寫文章,紀錄生活裡發生的故事。

這個網站是為病人設立,把糖尿病、甲狀腺的飲食用藥等等細節,在網站上做更詳細的補充。

讓病人能夠更加了解疾病、更加了解生活上的注意事項、也更安心來看醫生。

希望自己可以持續增進醫病之間的互動與了解,在故鄉當一名有溫度的醫師。

更新:2024 年 1 月起林均賢醫師回林安復耳鼻喉科、內科診所看診。


現職


新竹台大分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 主治醫師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專欄醫師



主治項目


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等慢性共病整合性照顧。

體重管理:藥物與非藥物長期減重。

甲狀腺(亢進、低下、結節、甲狀腺癌):甲狀腺超音波與細針穿刺。

腦垂體、腎上腺等內分泌疾病。

骨質疏鬆症。


診所優勢


診所創立近 40 年,林安復院長歷任新竹市醫師公會理事長等要職,醫界與地方聲名卓著。

路口位置明顯,國賓飯店斜對面,鄰近新竹火車站與北新竹站。

診所獨棟三層樓,僅一樓面積即超過一百坪,內科全新裝潢,空間寬敞舒適。

診所有兩間專屬特約停車場,停車方便。


診所特色:糖尿病


1. 慢性病藥物齊全,積極引進台大同品項原廠藥物。

2. 獨立營養室與衛教室專門衛教,營養師與衛教師熱情專業。

3. 全新全自動非散瞳眼底鏡、心電圖檢查室,篩檢糖尿病併發症。


診所特色:減重


1. 全新身體組成分析儀,科學化分析身體組成。

2. 最新口服與針劑型腸泌素種類齊全。

3. 連續型血糖監測儀,智抗糖線上追蹤管理。

4. 全職營養師與衛教師專業服務。


診所特色:甲狀腺


1. 林均賢醫師台大完整受訓、技術純熟,師承台大張天鈞教授等甲狀腺權威。

2. 診間附設醫學中心等級甲狀腺超音波,看診時醫師可當場做超音波檢查。

3. 超音波檢查若發現異常,可當場安排甲狀腺細針穿刺,檢體送台大化驗。


林均賢醫師開藥原則


盡量以不開藥為原則,真的有需要的藥才會開。

若沒有吃某顆藥請跟林醫師說。


林均賢醫師看診原則


所有糖尿病友在家都需要測血糖、量血壓以及紀錄體重。

血糖、血壓紀錄本每次回診都要拿給醫師看,否則視為沒有紀錄。

所有甲狀腺病友也都需要量血壓、紀錄心跳和體重。

目前有智抗糖等 App,歡迎使用自動上傳功能,讓我們團隊即時追蹤回饋。


經歷


台大醫院 內分泌新陳代謝科 兼任主治醫師

台大醫院 林和惠基金會 最佳醫師

台大醫院 內科部 學術總醫師

台大醫院 內分泌新陳代謝科 總醫師/研究員

台大醫院 內科部 住院醫師


學歷





一步一腳印


2024 林安復診所榮獲智抗糖糖尿病好診所

2023 糖尿病衛教學會 第十屆營養發展委員會 委員

2023 以病人為中心門診整合照護計畫

2023 新竹市衛生局 糖尿病共照網課程 講師

2023 新竹台大分院 住院醫師指導老師

2023 新竹台大分院 甲狀腺癌診療指引 編輯


2022 新竹台大分院 甲狀腺癌診療指引 編輯

2021 新竹台大分院 甲狀腺癌診療指引 編輯

2021 台灣內分泌患者感染新冠肺炎及疫苗接種建議 編輯群

2021 台灣腦下垂體學會 腦垂體擂台賽 銅獎


2021 台大內科學教科書第八版 編輯群

2020 台大醫院住院醫師論文集 作者群

2020 台灣內科醫學會 論文口頭報告 佳作


2011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見實習代表

2009 亞洲醫學生年會 學術論文組 亞洲第二名


醫學專業證照


中華民國內分泌新陳代謝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合格衛教師

中華民國內科專科醫師

台北市糖尿病共同照護網醫事人員認證 (2020/7-2026/6)
新竹市糖尿病共同照護網醫事人員認證 (2020/7-2026/6)

連續血糖監測課程繼續教育證明
甲狀腺消融術課程繼續教育證明
 
台灣內科醫學會 會員
Taiwan society of Internal medicine

中華民國內分泌學會 會員
The Endocrine Societ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 會員
The Diabetes Associati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 會員
Taiwanese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educators

台灣腦下垂體學會 會員
Taiwan Pituitary Society

高級心臟救命術證書
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 ACLS


義診經歷 


台北醫學大學 社會醫療服務隊第一隊

2013 寒假 社會醫療服務隊 71期 
診療組長 (台中和平 義診)

2012 暑假 社會醫療服務隊 70期 
診療組員 (屏東琉球 義診)

2012 寒假 社會醫療服務隊 69期 
籌募組員 (屏東滿洲 義診)

2011 暑假 社會醫療服務隊 68期 
社服組長 (連江馬祖 義診) 馬祖日報報導

2011 寒假 社會醫療服務隊 67期 
社服組員 (台東海端 義診) 


林均賢醫師門診時間



疫苗問題整理


作者:林均賢 醫師



糖友應該打的四種疫苗,你打了嗎?

糖友除了新冠武漢肺炎疫苗以外,還需要接種那些疫苗呢?



問:糖尿病可以打第四劑嗎?




問:我有糖尿病,打哪一種疫苗最好? 


都很好了,不用挑

對一般糖尿病患者而言,選擇施打哪一種新冠(武漢)肺炎疫苗,對預防重症而言,都有相當好的保護力。

不同疫苗廠牌保護力,因為研究設計的關係,不能直接比較。更與疫苗價格高低無關。絕對不是愈貴愈好啦!


問:我血糖現在控制不太好,要不要延後打疫苗? 


不管控制得好不好,都要趕快打疫苗喔!

研究指出,糖尿病友們由於老年人多,合併多重共病,若感染新冠(武漢)肺炎,罹患重症的死亡率是一般人的 2-3 倍,所以有提供疫苗就記得去登記施打。

施打疫苗雖然常見有發燒、全身無力等副作用,但是出現血栓等嚴重不良反應的比率統計學上仍屬罕見。

在台灣由於糖尿病盛行率高達 10 %,半數更合併共病症,因此糖尿病學界強烈建議糖尿病患者應接種疫苗以提升個人免疫力,避免感染後發生肺炎重症等併發症造成遺憾。


問: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劑疫苗,後續怎麼打比較好呢? 


老兄真的深謀遠慮,但是我的建議是 ... 還是交給專業的來吧

糖尿病友常跟我詢問第二劑、第三劑疫苗如何施打、混打會有最佳保護,這其實是相當專業的醫療與公衛議題。

由於病毒不斷變異、醫學知識也不斷更新,在這裡我建議一般民眾尊重醫療專業,按照政府指示施打即可,可免除許多煩惱。



問:打疫苗有哪些副作用?糖尿病患,打疫苗前要先吃退燒藥嗎?


問得好,既然這麼認真問了,分享一篇深度文章如下,含疫苗與治療的完整知識喔~


新冠武漢肺炎知識與治療建議-張凱銘醫師



2021年11月26日 星期五

醫生,你怎麼看這麼慢?


作者:林均賢 




林醫師,外面已經在抱怨了啦!


回來新竹當主治醫師,病人都對我很好,唯有一件事情,對病人一直很過意不去...就是我看病好像真的太慢了。

病人走進來通常不會直接說,但是也有少數忍不住好心提醒:「林醫師,你看仔細當然好,但是後面人這麼多,外面已經在抱怨了啦!

護理師雖然沒有抱怨,但是她們都會看我上周看到幾點,預估今天晚多久下班。

上週三下午初診病人很多,看到晚上還有很多沒看完,跟診的護理師已經輪流吃完飯,我小聲問:「歹勢歹勢,我較緊咧 (khah-kín--leh),外口 (guā-kháu) 猶有幾个?有沒有在抱怨?


病人在診間外面打太極拳!


護理師推門出去拿藥單給病人回來後,面無表情地回我說:「是沒有抱怨啦,不過...有一個病人在外面打太極拳欸!

我愣了一下沒反應過來,先繼續看診...,這幾天腦海中一直浮現病人在候診區打太極的樣子。


如何看快一點?


為了可以看快一點,跟總院的師長一樣,門診前一兩天都會把病人病歷與抽血報告整理過,想好下一步的處置,看診當天通常只要根據症狀來調整藥物即可。看診時也努力再快一點,希望不要讓病人等太久。


經驗比學問重要


記得在總院跟張天鈞教授(張P)門診的空檔,他曾經對我說: 「經驗比學問重要,甲狀腺我一摸就診斷好了,剩下的時間只是關心病人而已!


會看的看很快啦,不會看的看再久也是沒用!


接著補一句: 「會曉看ê足緊啦,若袂曉看ê...,看較久嘛是沒路用」(會看的醫師看很快啦,不會看的醫師,看再久也是沒用!)

那天張P在診間,一如往常右手靠在桌上托著下巴、睜開眼睛悠悠的對我說。

那時我在他右邊正用電腦打著病歷,聽完大吃一驚!放下鍵盤,眼睛從螢幕轉往身旁那位托著下巴的一代宗師。

四目交會的瞬間,張P的眼睛傳來一陣神秘幽微的訊號,我好像頓悟了!


我頓悟了!


每次外面很多病人在等,看診有點焦慮的時候,腦海中常常想起張P那天跟我講那段很臭屁的話,還有那個自在如意的眼神!

不過自己看病太慢,除了經驗功力,跟個性應該也有關,阿公阿婆外面等了很久,剛坐下來很親切地對我說上兩句話,實在不太忍心隨便打發他們...。這個問題到今天一直無解。


張P的境界


希望某天自己可以達到部分張P的境界,快點診斷處理完畢,有多一點時間可以關心自己的病人。

2021 年 11 月 26 日為之記

張天鈞/水電工的啟示



張天鈞教授畫展



2021年11月4日 星期四

努力度過


作者林均賢 醫師



週末準備隔天門診病人時,看到我回新竹照顧的一個糖尿病酮酸中毒的年輕患者,出院後第二次回診前的抽血報告,看到他血糖進步很多,有個好的開始,螢幕前為他感到高興。

回診時他精神氣色都好很多,人很健康的樣子心情不錯!想想當醫生其實很好,可以跟病人當朋友,遇到生命中的困難,一起努力度過。

2021年11月4日為之記

2021年11月1日 星期一

網路掛號與看診進度查詢

 

新竹醫院(請點選)







居家運動:阿賢醫師分享


整理:林均賢 醫師2024 年 04 月更新




20分鐘早晨瑜伽


八段錦 (適合長輩)




手臂:站立練手臂


背肌:15分鐘





(文章後面附上詳細心得,站著就可以運動囉~)


吃藥吃到怕...可以減藥嗎?


糖尿病友常常有三高,也就是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分別都要吃一兩顆藥物,一天很容易就吃了五六顆甚至十顆以上藥物,很多病人常常覺得藥吃得很煩...。

病人常常問我可以不用吃那麼多藥嗎?答案是可以的。


答案就是要運動


除了健康飲食,運動很重要。

運動的好處多多,可以降低血壓、降低膽固醇、降低血糖,三高都降下來之後,自然可以少吃一些藥。

其實林醫師門診有些糖尿病友慢性病控制良好,藥量很輕,甚至不需吃藥。

根據美國糖尿病學會指引,糖尿病友建議每周至少運動三次,總時間 150 分鐘以上中強度的體能活動,以及每周 2-3 次的阻力訓練,年輕或體能較好者可考慮高強度運動或間歇訓練。

如何讓不運動的病人開始運動,阿賢醫師實在傷很多腦筋。

以下分享我們家的運動經歷給大家參考,適合沒在運動但身體狀況許可的病友。


改變觀念:運動其實很快樂


提到運動,很多人都覺得很痛苦。

其實運動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不要強迫自己,要找自己喜歡的運動去做可以散步、可以爬山、游泳,可以騎腳踏車,可以打球、可以打拳、可以跳舞,找到自己喜歡的運動去做,才會快樂。


我太太過去從不運動,提到運動就生氣



林太太過去從不運動,很多很多年前的某一天神奇的早晨,她第一次出門和林醫師一起去健身房重訓、有氧、踩飛輪,展開了全新的生活!持續多年。

然而新冠武漢肺炎疫情期間,出門運動不方便,健身房也都停止營業,怎麼辦?

林太太漂亮又頭腦好,上網找到一些 Youtube 運動頻道在家每天做,一開始從基礎 Coffee Lam、進階到 JOEY TNG 各種拳擊有氧與重量訓練。我在旁邊看了嘖嘖稱奇,無聊跟著做,實在累。

她也找了一些八段錦,建議我給老年的病人家裡做,我覺得非常好。

只要一面鏡子、一張瑜珈墊就可以開始了。


居家運動:好處


1. 節省時間,不用出門。

2. 在家隨時可以運動,不受下雨等天氣影響。

3. 上 Youtube,幾乎不花錢。


居家運動:準備物品


1.  可以上網的手機、平板或電腦。

2. 瑜珈墊:若沒有瑜珈墊就只能挑站立式的運動來做。

3. 鏡子:連身鏡或大面鏡子。在窗戶前運動也可以。

4. 充足的水份。

5. 家人陪同更安全。


居家運動:注意事項


1. 從來都沒有任何運動習慣的人,建議先做伸展。

2. 不熟悉的動作建議從空手開始,不需重量,才不會受傷。

3. 運動後都需搭配足夠時間的伸展拉筋。

4. 高齡或體弱者建議更緩和的運動,避免跌倒。


運動順序


1. 熱身 → 訓練課程 → 緩和。

2. 先大肌肉群,再小肌肉群。

3. 先多重關節運動,再單一關節運動。


補充:糖尿病友血糖監測與處理


1. 運動前血糖 > 300 mg/dL 不宜運動,需先處理高血糖。

2. 運動前血糖 < 100 mg/dL 需先比照低血糖處理完再來運動。

3. 運動持續時間 > 30 分鐘應視情況補充 15-30 克(1-2份)碳水化合物。

4. 運動中大量流汗與賀爾蒙影響,可能導致血糖上升,需補充足夠水分。

5. 運動後 3-5 小時可能發生延遲性低血糖,須小心監測。


補充:糖尿病特殊情況的運動建議




希望大家都可以透過各種運動找回身體的放鬆跟平衡。大家如果在網路上有看到其他不錯的運動,也歡迎分享給我。

雖然能出門還是最好,不方便出門的話,就讓我們在家裡做點運動。

分享一些比較簡單的給大家參考。


手臂


林醫師心得:簡單輕鬆,適合當熱身,除了手臂還可以練到肩膀和背肌,不用瑜珈墊。 
 
林醫師心得:稍微難一點,建議空手開始,熟練之後慢慢增加重量。
林醫師心得:和上兩者類似。




背肌


林醫師心得:練背肌效果很好,上中下背肌都有練到。


胸肌


林醫師心得:手臂跟胸肌都會練到。


腹肌


林醫師心得:簡單,適合初學者,站立式不須瑜珈墊,值班也可以做。 
 
          林醫師心得:2022年最新,同時可以練習下半身,練習身體保持平衡。

林醫師心得:一開始超累,中間要休息,練一個月後腹肌明顯變強。

林醫師心得:更累。

林醫師心得:畫面左上角小框框裡有modification模式,如果腹肌不夠,可以先練習簡化過的版本。



腰臀腿


林醫師心得:站立式比較輕鬆,適合暖身。同時可以練平衡,小心不要跌倒。

林醫師心得:小進階,跟前者比都在瑜珈墊上運動,不用站。 

林醫師心得:主要練大腿內外側,把肌肉拉開的感覺很舒服,對膝蓋較沒負擔。

林醫師心得:深蹲,主要是練股四頭肌,動作要小心確實才不會受傷。

林醫師心得:也是深蹲,不過多一些平衡,最後還有跳躍的動作。




伸展


林醫師心得:早上起床放鬆一下緊繃的筋骨。

林醫師心得:坐著就可以做,全身的放鬆包含肩頸,很舒服。

林醫師心得:也是全身的放鬆,最後的青蛙式放鬆大腿內側很有感。

林醫師心得:也是全身的放鬆,和上一個其實差不多。

林醫師心得:一個動作時間長,有更深層的放鬆效果。


其他運動頻道推薦


劉育志、白映俞醫師的照護線上運動專區,有各種適合居家的簡單運動,白醫師親自示範,非常專業,大家可以點進去仔細看。


林醫師運動小提醒


網路後疫情時代,在家運動成為熱門顯學,各式各樣的運動頻道,很多都很不錯。

注意家裡沒有專業教練,不熟悉的動作要慢慢做,太困難或進階的動作,建議還是去運動中心或健身房有教練在旁比較安全。

以上是我們近年來實際在家的運動經驗,祝大家一起找到適合與喜愛的運動。

林均賢醫師 祝大家身體健康 健康愉快


適合長輩:八段錦




腦下垂體、腎上腺疾病


作者:林均賢醫師


腦下垂體疾病



腦垂體腫瘤


高泌乳素血症

尿崩症



醫文天地


作者:林均賢醫師




醫學院都有「醫學與人文」之類的人文課程,長期目的是培養我國醫師的人文精神,短期也可以讓學生休息與補眠。

多少年後過去了,阿賢成為大醫院小醫師,看病之餘對「醫學與人文」仍心嚮往之。

東拼西湊下,整理出自己的「醫文天地」,文辭不通之處,尚請多多包涵。

畢竟只是懷念某一段路上的風景,記錄一段回不去的青春。


前情提要



竹中,我的日記文學夢



文史領域














醫學書籍與演講
















林均賢醫師的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