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均賢醫師: 台灣新文學史:讀後感 WFU

2023年4月4日 星期二

台灣新文學史:讀後感


作者:林均賢醫師




台灣文學史有其主體性


台灣新文學史是陳芳明教授耗費十多年時間完成的巨作。

陳教授認為台灣文學史有其獨立性與整體性,即使受到殖民與再殖民,不得不使用日文、華文等各種語言書寫,但是作家本身仍具有時代精神,留下對台灣的感覺與美學。

我非常欽佩陳教授的說法。


一本台灣作家目錄


這本書按照歷史的時序與脈絡,依序介紹每個時代的作家與其代表作,立場與條理分明。

讀完這上下冊兩本書,彷彿讀完一百多年來的台灣文學目錄與評論。引起我想找出各個作家的作品來讀的強烈興趣。

我對文學有興趣,慚愧的是書讀得太少。有空會沿著此書的脈絡,系統性的閱讀台灣文學,加深對台灣這塊土地的認識。


台灣文學史的分期


本書將台灣文學史分成三期。分別是殖民時期、再殖民時期與後殖民時期。


殖民時期 (二戰前)
  • 啟蒙實驗時期 (1921-1931)
  • 聯合陣線時期 (1931-1937)
  • 皇民運動時期 (1937-1945)

再殖民時期 (二戰後)
  • 歷史過渡時期 (1945-1949)
  • 反共文學時期 (1949-1960)
  • 現代主義時期 (1960-1970)
  • 鄉土文學時期 (1970-1979)
  • 思想解放時期 (1979-1987)

後殖民時期 (解嚴)
  • 多元蓬勃發展時期 (1987-)

醫師與醫療相關文學作品


因為本身是醫師的關係,對台灣文學史提到的醫師與醫療相關文學作品特別注意,整理如下。

蔣渭水 (1891-1931)
  • 台灣人所患的病,是知識的營養不良症,除非服下知識的營養品,萬萬不能痊癒
  • 台灣文化協會:大覺醒的時代

賴和 (1894-1943)
  • 台灣新文學之父
  • 鬥熱鬧:兒戲暗示大人的爭權奪利
  • 一桿稱仔:日本警察欺侮農民
  • 前進:用隱喻手法、暗示對左翼運動的支持
  • 南國哀歌:抗議政府對霧社事件的屠殺
  • 蛇先生:漢醫在鄉間招搖撞騙
  • 棋盤邊:批評日本特許鴉片

李應章 (1897-1954)
  • 文化協會會員
  • 二林蔗農組合,彰化二林事件

吳新榮 (1907-1967)
  • 鹽分地帶詩人
  • 文學不能離開大眾,詩應該反映社會
  • 文學不能離開土地,無須忌諱它的地方性
  • 文學是反抗的,對於任何形式的壓迫都應批判

楊逵
  • 無醫村

周金波 (1920-1996)
  • 水癌:嗜賭的母親,害死口腔癌的女兒
  • 志願兵:兩種皇民化人物的典型

江自得 (1948-)
  • 那天我輕輕觸著了妳的傷口
  • 故鄉的太陽
  • 從聽診器的那端
  • 那一隻受傷的歌
  • 給NK的十行詩
  • 遙遠的悲哀
  • 月亮緩緩下降

鄭炯明 (1948-)
  • 乞丐
  • 歸途、悲劇的想像、番薯之歌、最後的戀歌

王浩威 (1960-)
  • 台灣查甫人
  • 台灣文化的邊緣戰鬥
  • 憂鬱的醫生,想飛
  • 我的青春,施工中
  • 沉思的旅步

陳克華 (1961-)
  • 欠砍頭詩
  • 與孤獨的無盡遊戲

沒有提到的醫師作家


醫師喜歡文學的很多,自己寫散文、小說者也不少。例如:陳耀昌、王溢嘉、鯨向海、侯文詠、鄧惠文、林韋地醫師等等。

我認為像陳耀昌醫師等人的作品將來也應該列入台灣文學史的脈絡中來探討,從島嶼 DNA 到魁儡花,非常具有時代意義與代表性。


台灣新文學史裡的新竹人


新竹過去文風鼎盛,自己是新竹人,在新竹看病,將書中提及的新竹文壇前輩條列如下。

吳濁流 (1900-1979)
  • 新竹新埔人
  • 黎明前的台灣、水月
  • 泥沼中的金鯉魚、波茨坦科長
  • 亞細亞的孤兒
  • 陳大人、先生媽、無花果、台灣連翹

龍瑛宗 (1911-1999)
  • 新竹北埔人
  • 植有木瓜樹的小鎮
  • 白鬼、黃家、村姑娘逝矣、黃昏月
  • 白色的山脈、貘、一個女人的紀錄、不知道的幸福

讀後感


讀書要有目的與系統。了解台灣文學是了解台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是本好書,系統性的介紹台灣文學有關的作者與作品,推薦給大家。


竹中,我的日記文學夢


悲情城市影評:醫師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