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均賢醫師: 3月 2023 WFU

2023年3月31日 星期五

對病人,我很愧疚






暫停網路掛號


兩年前從台北總院回新竹看診,學長姐對我很照顧,轉了很多病人給我,我也喜歡看病,一下就不少病人。

雖然努力加速,上午診要看到下午,換診間繼續看;下午診一百多號又會看到晚上,每次走廊關燈,批價櫃檯也關門,病人不方便,也影響到同仁休息。

我想了很久,不得不暫時停止網路掛號。


對病人,我很慚愧


但是只要來現場願意等候的病人,不管是來看「台大隨便一個醫師都可以」,還是要來看「小弟我」,我幾乎沒有拒絕過任何病人。

大老遠來等這麼久、看那麼幾分鐘,病人有各種抱怨都是應該的,但是他們很少抱怨,讓我非常慚愧。

我是否盡我所能幫助病人?幾分鐘之內,我是否提供比診所更滿意的醫療服務呢?


醫院很多明顯的優勢


捫心自問,即使努力,答案也未必盡如人意。

醫院很多顯而易見的優勢,大家都想去大醫院,導致醫院的醫師永遠不夠,診間門口永遠大排長龍。

但是診所離家近、看病方便,多年的經營與在地連結,有許多醫院沒有的好處。


診所也有診所的好處


如果我家人有慢性病,我比較願意帶他去擠滿人的醫院耗半個下午,看個幾分鐘?還是給附近不錯的社區診所長期追蹤治療呢?

北區健保署近年來積極推動「雁行計畫」的轉診制度:

「診所需進一步檢查的病人轉診去醫院接受檢查,檢查後若病況穩定即可轉回原診所就醫。」

透過社區醫療群雙向轉診,我相信對大部分甲狀腺或糖尿病等慢性病人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對病人的承諾


感謝病人願意留下來等我。

不管病人多或是少、不管病人做出何種選擇?身為醫師的每一天,都要盡力以病人為中心,努力替他們著想,這是我對病人的承諾。


新竹是我的故鄉


回新竹看診,病人都對我很友善。

各種病人中,有一群是父母與阿公阿嬤的家人、鄰居與親朋好友、我求學各階段的同學老師以及他們的親友,與親友的親友等等,跟我們家多少有些認識。

在新竹看診的感覺跟台北完全不一樣。我才深切感受到我是新竹人,在新竹長大,跟這塊土地充滿著聯繫。


大街小巷的回憶


從東山街一路走到東門城、護城河,會經過麗池、玻工館、經過盛開的新竹公園與古樸典雅的新竹火車站。這裡有回憶裡的美哉吾校,與童年至今曾經走過、路過的每條大街小巷。

這裡有頭前溪、十八尖山、赤土崎,孕育我們的土壤;這裡有青草湖、香山濕地、南寮漁港,兒時記憶裡的各種自然風貌。


新竹是我要好好發揮與疼惜的地方


我是新竹人,新竹是我的家鄉,新竹也應當是今生今世,我要好好發揮與疼惜的地方。

我18歲離開家去台北,醫學院畢業、接受完專科醫師訓練,三十多歲回來新竹至今,最寶貴的青春歲月都在醫院中消磨殆盡。


感謝我的病人,當醫師是我的福氣


但是回想起來,能夠保持熱情做喜歡的事,我感到很有福氣。能夠當醫師,是我這輩子最好的決定。

感謝我的病人,我也要持續努力,才不會辜負他們的期待。


2023 年 3 月 30 日於國際醫師節


林均賢醫師的日記



2023年3月25日 星期六

日本航空的糖尿病餐


作者:阿賢之妻 / 林均賢醫師整理



(圖片註:英文字 DB 應該是糖尿病 Diabetes 的縮寫)


妻赴日前往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參訪,晚宴與大學好友(旅日眼科醫師)餐敍。

去程飛機餐上選擇糖尿病餐,與糖友分享菜單如下。


糖尿病餐菜單


# 沙拉:蔬菜沙拉

# 冷盤:烤雞胸與甜椒蘆筍

# 主菜:清蒸鱸魚、水煮蔬菜與藜麥米

# 水果:蘋果與葡萄

# 甜點:黑糖紅棗銀耳果凍


營養分析:醣類


# 主食:90 公克藜麥米,約 2 份醣

# 水果:蘋果和葡萄加起來不到 0.5 份醣

# 蔬菜類:水煮蔬菜 + 生菜,約 0.3 份醣(主要提供膳食纖維)

# 甜點:除了一顆黑糖紅棗外,果凍充滿幾乎不含熱量的銀耳

合計約攝取 2.8 份的醣類


營養分析:蛋白質


鱸魚 2.5 份蛋白質,雞胸 0.5 份蛋白質,合計約攝取 3 份蛋白質。


營養分析:脂質


整份餐點中幾乎不含脂質,只有鱸魚和雞胸都是低脂高蛋白的食物,含少量脂質。


美味度


鱸魚鮮美軟嫩,蔬菜水果新鮮爽脆,油含量極低,十分清爽的一餐。


賢妻總評


算好吃,糖尿病餐點還能吃到低熱量銀耳果凍解解甜癮,是很貼心的安排。

營養上醣類與蛋白質適量,唯一缺點是蔬菜偏少。餐點油脂含量極低,不只穩定血醣,還大幅消解旅途享用美食的罪惡感,故推薦之。


額外好處


餐會提早送,可以先吃,吃完又可以先上廁所不用排隊。糖友若點糖尿病餐,步步取得先機!健康又有保障。


阿賢醫師小提醒


糖友出國要怎麼吃?請記得飲食的原則,先吃蔬菜與蛋白質,後吃碳水化合物。

糖尿病藥物(若有胰島素)請記得帶在身上,按時服藥,定時監測血糖。

血糖穩穩穩,出國歡喜毋免驚。


2023 年 3 月 25 日 為之記


林均賢醫師的健康飲食



2023年3月19日 星期日

蔡明劼醫師演講心得


作者:林均賢醫師




週末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參加年會,準時聆聽蔡明劼醫師演講。

蔡醫師是南部大名鼎鼎的減重名醫,他提倡不吃藥的健康減重法,透過飲食與運動課程來達成持續減重且不復胖,效果卓著,在減重社群網路上聲名遠播。

跟其他教授以病生理為主的學術演講不同,蔡醫師以臨床醫師觀點,講解肥胖的原因與治療對策。

蔡醫師說:「很多變都會來門診問自己是不是有內分泌失調?」

內分泌影響肥胖的三個主要疾病分別是「庫欣氏症」、「甲狀腺低下」以及「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在肥胖人口中:「庫欣氏症」和「甲狀腺低下」造成肥胖的比例其實都非常低,各種研究顯示可能不到 1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雖病因較複雜,其實也是肥胖導致的結果。

有此可知,大部分「肥胖」的人其實都沒有內分泌疾病。

反而是「肥胖」導致胰島素阻抗等等原因,會造成各種內分泌系統失調。




蔡醫師演講觀點跟我臨床經驗類似,大部分肥胖多半都是長期不良的生活習慣造成,而不是內分泌失調引起的。

現在就要開始健康飲食與規律運動,請勿再為肥胖找藉口了。

聽完蔡醫師的演講非常有收穫,希望自己也可以跟蔡醫師一樣,用口語化也更有效的方式,幫助每個需要幫助的病人。

在我門診的糖尿病人,常合併高血壓、心臟病、尿酸高等慢性病,其實都是肥胖造成的。把體重控制好,三高的病人都可以減少藥物使用,甚至不用服藥。

阿賢從小就是個瘦子,一直吃都不會胖,很難體會肥胖的困擾。記得學生時代每次去義診都要吃兩個便當,同學吃不完的都拿來吃,把別人嚇一跳!

其實肥胖是一個集合身體、心理與社會上非常複雜的問題,身為醫師要對肥胖的人更有同理心。




我很贊同蔡醫師演講所說:醫師自己要以身作則,注意飲食與多運動。若每週中等強度運動超過5小時以上,健康的好處會更明顯。

我油炸類食物和含糖飲料已經很多年幾乎不碰了,每周扣掉值班日,都會運動五天左右,每次運動含前後伸展大約一小時,雖然有運動,但是強度跟時間應可以再增加。

醫師要以身作則,跟病人說的話自己也要盡力做到,和病人一起努力加油。

推薦大家去看蔡明劼醫師出的暢銷書:「搞懂內分泌,練成你的易瘦體質」,裡面寫得非常清楚又完整。

祝身體健康平安。


蔡明劼醫師的部落格



2023年3月9日 星期四

台北榮總新竹分院上課


作者:林均賢醫師




上午受邀至北榮新竹分院幫專科護理師上課與考試複習。

北榮新竹分院就在竹東台大隔壁,68快速道路一下來就到了。每個禮拜二看診都會路過北榮新竹分院,看到大大綠色的招牌,兩年來卻是第一次走進去。

整理專科護理師這兩年的考題,更新一些糖尿病指引上的建議,意外發現自己幾年前在台大總院幫專科護理師考前複習的檔案。

記憶中台大總院的專科護理師程度非常好、對病人親切有禮,對我們醫師也都很友善。

在榮總新竹分院上課的時候,看他們很認真學習的樣子,不禁又想起台大總院那群專科護理師。當時說是幫忙上課,但也有一半在聊天問問題,哈拉一下時間就過去了。

今天其實也是半閒聊,只不過初次見面,雖然也十分愉快,畢竟不太一樣。

關於榮總,不論是致德樓、神經再生中心的宿舍還是傍晚的磺溪,都有不少個人的回憶。不過此榮總終究非彼榮總,此台大亦非彼台大。

往返於新竹、竹北與竹東,穿梭在新舊與更舊的回憶裡,雖然台大總院的日子很遙遠了,各病房曾發生的事,依舊歷歷如繪。

2023 年 3 月 9 日為之記


林均賢醫師的日記



2023年3月7日 星期二

我是不是也聽懂了?

 
作者:林均賢醫師


客家話進步很多?


今天竹東門診,客家一姐倩萍跟診,對我說:「你客家話進步很多喔!」我不禁洋洋得意。

下診後,她補充說明:「你之前講客家話阿,阿婆們雖然一直點頭,但滿臉問號?好像都聽不懂的樣子。今天你雖然還不是那幾句而已,不過看她們的表情,好像都有聽懂喔。」


惱羞成怒


我本來很高興的,聽了不禁惱羞成怒:「稱讚就稱讚,講那麼多幹嘛!」

轉念一想,本來聽不懂的,現在都聽懂了,阿賢你太讚啦!


病人對我無限的包容


鄉下病人其實都很憨厚古意,他們樂天知命、不太會抱怨,不管醫師怎麼說、開什麼藥、聽不聽得懂,對我都是無限的包容。

上次有病人來門診送我家裡養的土雞;今天有病人從山上下來,拿一個超大的袋子裝了三四十顆橘子,放在診間就走,讓我一時不知道怎麼辦?

都市不缺醫師、鄉下很缺,我的個性喜歡天寬地闊,不喜歡太擁擠的地方,也許有一天,我應該去鄉下當醫生。

不是第一次產生這個念頭了。


聆聽內心的聲音


我的聲音別人聽懂了。聆聽內心的聲音,我自己是不是也聽懂了呢?

2023 年 3 月 7 日為之記


林均賢醫師的日記



2023年3月4日 星期六

小時候胖是真的胖!(游能俊醫師新書分享)


作者:林均賢醫師




小時候胖是真的胖!

台灣除了發明珍珠奶茶等手搖飲料,近年研究發現,台灣還是亞洲肥胖盛行率最高的國家之一,研究顯示和含糖飲料的攝取有密切關係。

台灣人除了肥胖,還有肥胖年輕化的趨勢,年輕人手一杯手搖飲料,無意間攝取了過多的糖份,令人憂心。

游能俊醫師又出新書了,這次講得是醣胖。

書中強調肥胖過多的脂肪堆積會造成身體發炎,即使 BMI 正常也要注意是否有腹部肥胖。

用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先算一下你的 BMI 是多少吧!

各國肥胖的定義不同,我們台灣目前定義 BMI > 24 為過重,BMI > 27 為肥胖。游醫師認為太寬鬆,建議應該下修為 BMI > 23 為過重,BMI > 25 就應該視為肥胖。

原因是很多人 BMI 落在正常標準但是體脂肪已經過高,罹患糖尿病前期與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已經上升。

罹患糖尿病前期表示已經和糖尿病訂婚,心血管病變的風險大幅上升。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大約有一半的機會在十年內罹患糖尿病,被迫跟糖尿病定終身!

目前國民健康署提供免費成人健檢:40 歲以上,每三年篩檢一次空腹血糖;若 65 歲以上,每年篩檢一次空腹血糖。

若有肥胖、或家人有人罹患糖尿病等危險因子,建議提早篩檢糖尿病。

以前長輩常說小時候胖不是胖,這其實是錯誤的觀念。

不只小時候的肥胖影響一輩子健康,研究發現孕婦罹患妊娠糖尿病,就已經增加胎兒未來肥胖和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游醫師呼籲,大家一起減脂增肌,每餐都需要先吃三份的蔬菜與蛋白質,最後才吃一份醣的飯。透過健康的飲食與規律運動,避免醣胖症,找回健康的身體。

游醫師雖然有小兒麻痺,但是透過飲食與重訓健身,身體力行逆轉了糖尿病前期,非常具有說服力。

讀完這本書很有收穫,跟大家分享,感謝天下雜誌贈書,糖友我們一起加油!

2023 年 3 月 3 日 林均賢於新竹台大


《游能俊醫師的133低醣瘦身餐盤》新書分享



2023年3月2日 星期四

我的竹中體育老師:葉日煌


作者:林均賢 醫師




前陣子看診,遇到高中時的體育老師。近 20 年不見,葉老師仍然全身肌肉、體格壯碩。


老師看不出年紀


因為甲狀腺結節來檢查,檢查後發現全部正常,老師非常高興,回診時合照一張紀念。

老師平常都在運動、打網球,古銅色肌膚、全身肌肉,看不出年紀。一起打球的學生都非常優秀,有一位最近去埃及參加職業網球比賽,獲得亞軍。


竹中運動風氣盛


新竹高中運動風氣很盛行,每次經過宿舍旁的網球場,人都很多。

當年下課大家常會去摸一下籃球,放學也經常會看到哲學家史作檉老師在跟學生三對三鬥牛。看一個阿伯在球場跟小伙子拼命,大家也都見怪不怪。


越野賽跑的啟示


竹中每年都要參加十八尖山越野賽跑(我們簡稱跑山),視為體育成績的一部分。5.6 公里的山坡路,賽前大家都在拼命練習。

我記得高一年那年跑山五百多名、高二跑三百多名,高三畢業那年進步到兩百多名。

雖然沒有跑很快,但是當年的越野賽跑,回想起來給我很多啟示。


速度要自己掌握


首先,每個人的體能條件不同,速度要自己掌握。

如果一開始就跟著楊哲、楊智凱(我們班兩個飛毛腿,其中一位還是扁皮足)衝出去,後面路程馬上無以為繼。


肌肉需要鍛鍊,意志力亦然


其次,路上很多陡坡,坡度都不太一樣,每次很喘很累停下來休息走一段再跑,會發現怎麼努力追趕,距離都會大幅落後。

所以之後我決定不管再怎麼累、跑步速度可以放再怎麼慢,就是不要停!

做任何運動,第一步都需要了解自己的體能狀況。跑步除了臀腿的肌耐力、核心肌群的穩定度以及心肺功能等物理上的因素,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叫做意志力。

肌肉需要鍛鍊,意志力亦然。


先了解自己再做決定


不只運動,人生做任何重要的事情前,我認為都需要充分了解自己、做好充分準備。

高中三年,經過三次的越野賽跑。印象中不論快或慢,幾乎全校所有學生也都有跑完越野賽跑。甚至很多老師也都會陪我們跑。


不想走完不啟程


「不想走完不啟程」,既然決定要啟程,就一定要堅持到底,用運動家的精神,完成我們短暫又極其有限的一生。

門診看到竹中的體育老師,又想起新竹高中給我的啟示。

2023 年 3 月 2 日為之記

註:不想走完不啟程,為成大醫學院創院院長,已故新竹中學校友黃崑巖先生(1933-2012)推廣的名言。

Go all the way, or don't go at all.


新竹高中相關文章列表



2023年3月1日 星期三

悲情城市影評:醫師觀點


作者:林均賢醫師




中午與妻看完侯孝賢 1989 年上映的「悲情城市」電影修復版。

看一個家族在政權交替、環境不斷壓迫的處境下:老大慘死、老二南洋失蹤、老三發瘋,全聾的老四最後也下落不明,令人百感交集。

「眾人騎、眾人食、沒人疼」,真是身為台灣人的悲哀!

很多年過去,以醫師的角度再來看這部電影又有新的感受。


進了醫院就不得追殺?


首先,日本戰敗後以勝利者之姿佔領台灣的新統治者,大量掠奪資源且歧視本島人,一年多來引起大量民怨。

二二八事件不幸爆發後,暴力事件在各地上演。電影中被毆打的傷者一路被追趕逃進醫院後,外頭的群眾看到醫師在指揮救治傷患,沒有踏入醫院一步,在外自動散去。

台灣早期確實有這個傳統:進了醫院就不得追殺。因為醫院是神聖的,能進到醫院就表示命不該絕,再大的糾紛,都等出院再解決;醫師也相當受人尊敬,一般人不敢隨意冒犯,連統治者也多少禮讓三分。

戰前對蔣渭水、賴和這些不聽話的醫師與知識分子,舊統治者只敢抓來關幾天、幾個月,像治警事件經公開審判,關完還得放出來,下手多少有點顧忌。

對滿心期待新政府的醫師與知識分子,不經審判就半夜擄人槍斃、或是鐵絲反綁槍決等等駭人聽聞的事情,都是戰後新統治者登台後才發生的事。


頭部外傷,可以喝水嗎?


第二是外傷處置:老三林文良頭部重傷流血被帶回家,家人讓他坐著,急急忙忙喝水餵食,以現代醫學角度來看萬萬不可。

在頸椎受損情況下任意移動患者,可能會傷害到脊髓造成下半身癱瘓,終身遺憾。另外喝水也是非常危險的舉動,意識不清下喝水容易嗆到,造成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

根據高級外傷救命術,頭部外傷第一步要先做好呼吸道及頸椎之保護,應先讓林文良維持倘姿固定好頸部,若意識不清不得進食。


約束帶,現在更好、更進步?


在更早的劇情中,林文良被政府以漢奸罪名逮捕,出獄後精神失常被送進醫院。住院期間大吼咆哮,攻擊醫護人員,因此被壓制並用皮帶約束雙手。

看到約束帶,令我眼睛一亮!我們內科病房,可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高齡患者雙手都被約束。常見的原因是身上有管路(例如鼻胃管)或是容易跌倒,為了避免拉扯受傷,不得已只好將其手腳以棉製約束帶或手套固定。

今天各大醫院樓下的醫材行,防抓、防拔管的約束帶、乒乓手套一直都是熱賣商品,實在相當無奈。

據說醫院評鑑時,美國醫師看到這麼多病人被約束起來,相當震驚!台灣常自詡為醫療先進的國家,但其實受限於醫療環境與健保體制,很多做法可能還相當原始,還好病人家屬多能接受、不予苛責。


聽力障礙跟基因有關嗎?


梁朝偉飾演的老四林文清。他不能聽、不能言,但他受苦、也做見證。

在社會混亂,生命受到脅迫下,艱難的糾結出一句:「我…台、灣、人」,火車上短短的場景,道盡台灣人處境,最深沉的悲哀。

根據劇中人物描述:林文清原本聽力正常,八歲時從樹上掉下來,頭部外傷後就聽不見。再根據劇中人物表現,林文清聽障程度應該接近全聾。

吾妻根據病史描述,認為林文清可能有 SLC26A4 基因變異,並且患有前庭導水管擴大症。


可評估人工電子耳手術


SLC26A4 基因變異是台灣第二常見的感覺神經性聽損基因,出生可能聽力正常或輕微聽損,但容易因頭部撞擊而造成急劇聽力下降。

建議八歲的林文清(梁朝偉飾)若生在現代,應接受聽力檢查及基因檢測,並安排顳骨電腦斷層與核磁共振,評估安裝人工電子耳植入手術。

八歲失聰屬於語言學習後聽力障礙(postlingual hearing loss),及早介入治療,效果應該相當良好。

至於林文清的小孩阿謙,也建議做基因檢測,若確定也有基因變異,應密集追蹤聽力變化。


結語


日治時代以來,醫師一直是受人敬重的職業。他們同時也是地方仕紳,除了關心病人,也關心台灣的前途與社會的發展。

讀吳新榮醫師回憶錄和許多醫師當時的回憶與訪談,多能感受到他們身為醫者悲天憫人的情懷,與大時代下鬱悶、有志難伸的心情。

二二八事件中大量的台籍醫師枉死、消失或終身沉默,至今仍是台灣醫界最大的傷痛、也是全體台灣人的損失。

七十多年後,我們醫師關心病人,也同樣要關心這個社會。佇咱的時代,繼續疼惜咱的土地:台灣。

2023 年 2 月 28 日為之記


參考資料









讀書、聽講、電影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