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均賢醫師: 腎上腺 WFU
顯示具有 腎上腺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腎上腺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10月8日 星期六

腎上腺切除術:注意事項

作者:林均賢 醫師 / 鄭詠庭 醫師

校閱:范綱志主任





前言


過去認為高血壓無法治癒。

現在大規模研究發現,腎上腺腫瘤引起醛固酮分泌過多的的高血壓。

透過內視鏡腎上腺切除術,高血壓可以大幅改善。

關於腎上腺腫瘤和原發性高醛固酮症的診斷與治療。請參考下方連結。


手術常見問題


目前內視鏡腎上腺切除手術技術已相當進步。

我們整理了病人常見的問題。泌尿外科鄭詠庭醫師替我們完整解答。


腎上腺腫瘤都要手術嗎?


不一定。

若腎上腺腫瘤小於 4 公分,加上完整的內分泌賀爾蒙檢查都是正常的,可以先追蹤。

若腎上腺腫瘤比較大顆或追蹤後發現變大,或是有分泌異常的賀爾蒙,造成醛固酮過高、庫欣氏症或是嗜鉻細胞瘤等情況,或是不能排除惡性可能時,都需要進一步評估手術。


我有原發性高醛固酮症可以手術嗎?


首先內分泌科醫師會先幫您做一系列完整的內分泌檢查。包含抽血、驗尿、腎上腺採血、腎上腺電腦斷層等。

確定腎上腺腫瘤和對側相比,有分泌大量過多的醛固酮。

符合上述手術資格,且醫師評估符合身體條件者,才能接受內視鏡腎上腺切除手術。


要切除單側全部的腎上腺還是只切除腫瘤的部分?


內視鏡全腎上腺切除術為目前腎上腺腫瘤的標準治療。

很少數的狀況可考慮部分腎上腺切除,保留其他正常的腎上腺。

例如兩側腎上腺腫瘤、僅存單側腎上腺的患者、具特定腎上腺疾病症候群的家族史等等。


手術前要做哪些評估及準備呢?


術前將評估心肺功能及麻醉風險。

控制血壓、血糖及電解質的平衡。

抗生素及點滴輸液的補給。

確認停用抗凝血劑相關藥物,並已校正凝血功能至正常。


手術大概怎麼進行呢?


手術前將進行鼻胃管及導尿管的置放。 

不論是腹腔鏡或是達文西手術皆屬於內視鏡手術,醫師會在患側腹部開 3-4 個約 1.5-2 公分的傷口以利手術器械進出。

其中靠近肚臍的孔洞會較大近3-4公分以利檢體取出。


內視鏡手術?跟達文西手術一樣嗎?


其實達文西手術也是內視鏡手術的一種。下表比較一般腹腔鏡和達文西手術的異同。


腹腔鏡腎上腺切除

達文西腎上腺切除

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

手術時間 

(不含麻醉及手術準備時間,視腫瘤大小及術中狀況有異)

👑

2-3小時

較長

3-4小時

術中失血量

較多

👑

術後併發症

出血、傷口感染、周邊器官損傷、血行動力學不穩定、腸胃蠕動不良、肺部擴張不全...等等

(兩者術後併發症無顯著差異)

住院天數

較長

4-6天

👑

4-5天

手術費用

(手術器械使用之鉗口閉合器、止血劑、傷口凝膠等部分需自費)

健保

其他手術相關醫材需自費


全自費,價格較高



開完刀我只剩一邊的腎上腺夠用嗎?


人有兩個肺、兩顆腎臟,也有兩顆腎上腺。

手術切除一邊的腎上腺,剩下單獨一顆腎上腺,在通常情況下都足夠使用。

少數患者,因對側腎上腺素被抑制,需要在術後短暫補充腎上腺素。


手術後照顧與注意事項有哪些呢?


手術後鼻胃管及尿管會在術後一天內移除,並於手術後隔天開始飲水。

引流管將於術後2-3天移除。手術後一個月內須避免提重物。


手術後就不用再吃血壓藥了嗎?


根據大型研究顯示,單側分泌原發性高醛固酮症手術治療後:

94% 的病友在術後可以改善醛固酮分泌過多和低鉀血症的情形。

37-47% 的病友血壓可以恢復正常,並減少降血壓藥物的使用。

手術後仍需在家固定量血壓,保持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

是否能夠完全停用高血壓藥物仍需跟門診醫師充分討論。


手術還有其他好處嗎?


還有很多好處。

研究發現,醛固酮分泌過多除了造成高血壓,還會血管發炎、心肌肥厚、心房顫動等等。

另外,原發性高醛固酮血症有很高的比例會共同分泌腎上腺糖皮質素,造成心血管病變、胰島素阻抗、代謝症候群甚至骨質疏鬆等等。

腎上腺單側切除手術,除了可以改善高血壓,還有機會改善上述的各種問題。


基因的時代


手術還有另一個好處是,若病友同意且符合收案資格,手術取下的腎上腺檢體可進一步透過基因檢測,偵測是否有 KCNJ5、ATPase、CACNA1D 等等的基因突變。

目前已知不同基因型的原發性高醛固酮症患者,治療的效果不同。知道基因型可提供後續追蹤的參考。

林均賢 醫師 / 鄭詠庭 醫師 祝您身體健康平安。


參考出處


Brandao LF, Autorino R, Laydner H, Haber GP, Ouzaid I, De Sio M, Perdonà S, Stein RJ, Porpiglia F, Kaouk JH. Robotic versus laparoscopic adrenalectom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Eur Urol. 2014 Jun;65(6):1154-61

Zarnegar R, Young WF Jr, Lee J, Sweet MP, Kebebew E, Farley DR, Thompson GB, Grant CS, Clark OH, Duh QY. The aldosteronoma resolution score: predicting complete resolution of hypertension after adrenalectomy for aldosteronoma. Ann Surg. 2008 Mar;247(3):511-8. 

Williams TA, Lenders JWM, Mulatero P, et al. Outcomes after adrenalectomy for unilateral primary aldosteronism: an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outcome measures and analysis of remission rates in an international cohort.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2017;5:689-699.

Vilela LAP, Rassi-Cruz M, Guimaraes AG, et al. KCNJ5 Somatic Mutation Is a Predictor of Hypertension Remission After Adrenalectomy for Unilateral Primary Aldosteronism.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2019;104:4695-4702.



【原發性高醛固酮症:診斷與治療





2022年9月10日 星期六

腎上腺腫瘤:檢查流程


感謝:范綱志醫師、許智堯醫師、林家宏醫師提供專業建議




疾病簡介


人有兩顆腎臟,兩顆腎臟的上方都有腎上腺。

腎上腺分泌很多賀爾蒙包含醛固酮、皮質醇以及兒茶酚胺等。

腎上腺偶見瘤指的是非刻意檢查,卻意外發現到的腎上腺腫瘤。


需要開刀嗎?(下列情況需考慮手術)


1. 腎上腺腫瘤分泌過多賀爾蒙,造成內分泌失調。

2. 腎上腺腫瘤懷疑惡性或是腫瘤較大、追蹤時腫瘤持續變大。

3. 醫師認為腫瘤可能是惡性、或是不能排除是惡性時。


抽血常規檢查


1. 醛固酮:包含腎素與醛固酮

2. 皮質醇:包含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與皮質醇

注意:賀爾蒙早晚分泌不同,需上午 8 點與下午 4 點各抽一次血


抽血進階檢查


抽血前一天晚上 11 點服用兩顆 Dexamethasone 0.5mg 的藥錠。

抽血當天上午 8 點準時來醫院抽血檢驗皮質醇。


24 小時驗尿檢查


兒茶酚胺:包含腎上腺素、正腎上腺素、多巴胺與相關代謝產物

醛固酮(視情況檢查)

皮質醇(視情況檢查)


檢查注意事項


1. 檢查前需在家休息不抽菸、不劇烈運動。

2. 驗尿前 3 天禁食巧克力、咖啡、茶。

3. 也不可以吃含香草之食物、甘草、香蕉與柑橘類水果。




2022年6月4日 星期六

原發性高醛固酮症:診斷與治療

作者: 林均賢 醫師 




疾病簡介


人有兩顆腎臟,兩顆腎臟的上面都有腎上腺。腎上腺分泌很多賀爾蒙,其中之一是醛固酮,分泌過量會造成高血壓和各種毛病。

如果腎上腺有長腫瘤或是不正常的增生,導致醛固酮分泌過多引起高血壓等問題,稱為原發性高醛固酮症。

最新研究發現,所有高血壓的人裡面超過 10 % 是原發性高醛固酮症。

針對腎上腺分泌過多醛固酮造成的高血壓,透過手術或專門的醛固酮拮抗劑來治療,效果會非常好,甚至有機會痊癒


名詞統一


原發性高醛固酮症疾病的英文是 Primary aldosteronism,中文翻譯本文按照 2022 年台灣內分泌學會暨糖尿病學會出版的名詞專刊,統一稱為原發性高醛固酮症

市面上的中文名稱還包含下列各種,其實都是指同一個疾病,大家請不要混淆:

1. 原發性醛固酮血症
2. 原發性皮質醛酮症
3. 原發性皮質醛酮增多症


何時該懷疑原發性高醛固酮症?


年輕就發生高血壓、頑固型高血壓(用三種以上降血壓藥物仍控制不良)。

高血壓合併低血鉀、自發性心房顫動、睡眠呼吸中止或有原發性高醛固酮症家族史等。


如何篩檢?


抽血檢查醛固酮(aldosterone/renin ratio)和相關賀爾蒙。

小提醒:在抽血篩檢前 4-6 周,建議更換高血壓藥物讓篩檢更準確。

如果篩檢結果有懷疑此疾病,醫師會安排相關檢查來進一步確診。


如何診斷?


門診或住院:吃藥抑制醛固酮,在開始、一小時與兩小時抽血驗醛固酮。

住院:打四小時的點滴抑制醛固酮分泌,在開始與結束時抽血驗醛固酮。

若上述或其他特殊檢查醛固酮無法被抑制,則確診為原發性醛固酮血症。


如何定位?


確診後會安排腎上腺電腦斷層檢查,確定腎上腺腫瘤位置在左/右或雙側。

同時考慮住院安排腎上腺靜脈採血,判斷腎上腺那一側分泌較多的醛固酮。

小提醒:腎上腺靜脈採血較侵入性,從鼠蹊部放導管伸到兩側腎上腺。

小知識:有腫瘤的位置,不一定會分泌較多的醛固酮喔~


手術優先


若腎上腺腫瘤的位置,和腎上腺靜脈採血的結果一致。 例如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到左側有一顆的腎上腺腫瘤,同時腎上腺靜脈採血也發現左側腎上腺分泌較多的醛固酮。 這時會請外科醫師評估能否執行腹腔鏡腎上腺切除手術。


藥物治療


若病人因年紀或風險高等原因無法手術、或是腎上腺靜脈採血檢查結果兩側的腎上腺都有分泌賀爾蒙,腎上腺腫瘤那側並沒有分泌較多醛固酮。

或是其他情形醫師評估手術治療效果較有限時,應考慮口服醛固酮拮抗劑治療。


口服醛固酮拮抗劑介紹


目前口服醛固酮拮抗劑首選用藥 spironolactone(Aldactone)。

起始劑量從每天 1 顆 25 毫克開始,最多可以使用到每天 400 毫克。通常每天 1 到 2 顆的劑量,降血壓的效果即相當顯著。

常見的副作用包含噁心、嘔吐、高血鉀、男性女乳症、月經不規則等等。

副作用和劑量有關,在低劑量情況下副作用較少出現,停藥後副作用通常會消失。

此藥物由肝臟代謝,也會影響腎功能,因此服藥後醫師會定期監測腎功能與身體鉀離子濃度。另外需注意孕婦不得使用。

若服藥無法耐受相關副作用,可選擇另一種藥物 eplerenone (Inspra)。

此藥物的降血壓效果較弱,但對於醛固酮受器拮抗劑更具專一性。適合用在無法耐受 spironolactone 治療的患者。


台灣之光


過去我們對原發性高醛固酮症不甚了解,隨著醫學檢查的進步,目前對它的了解愈來愈多。發現甚至高達 10% 以上的高血壓患者是醛固酮在作怪。

針對醛固酮的分泌,無論是透過手術或是醛固酮拮抗劑對症下藥,效果都比傳統高血壓藥物好很多。

台大醫院過去在吳寬墩教授領導下,於2006 年成立台灣原發性醛固酮症研究群(Taiwan Primary Aldosteronism Study Group,TAIPAI Study Group

成立至今發表一系列相關研究,在國際上居於領導地位,研究成果相當豐碩。更發表台灣原發性高醛固酮症的治療共識。

目的是希望讓更多因為原發性高醛固酮症的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療。


住院醫師的回憶


在台大住院醫師訓練的時候,聽吳寬墩教授望之儼然、充滿威儀的演講,以及跟著吳允升老師查房,聽老師信手拈來、滔滔不絕的講解,對這個疾病印象特別深刻。

總醫師時,因為台大內分泌科病房就在腎臟科病房隔壁,跟腎臟科一樣,內分泌科病房也有收治很多原發性醛固酮症病患,住院做進一步檢查。

主治醫師回來新竹之後,門診也不少患者,因為醛固酮篩檢異常,轉診來進一步檢查。

一路走來,跟原發性高醛固酮症似乎很有緣份。

原發性高醛固酮症看似單純,其實是很複雜的疾病,牽涉到的基因跟共同影響的賀爾蒙很多。學得愈多,愈覺得這個病很深奧,實際上並沒那麼單純。

但是親眼看到一些患者手術成功後,高血壓大幅改善,本來吃四五種藥物變成幾乎不用吃藥的狀況,結果令人驚艷。

值得我們好好努力!一起找出病因,讓更多的病友終身受惠。


參考資料


Funder JW, Carey RM, Mantero F, et al. The Management of Primary Aldosteronism: Case Detec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 Endocrine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6; 101:1889.

Reincke M, Bancos I, Mulatero P, Scholl UI, Stowasser M, Williams T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aldosteronism.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1;9(12):876-892. 

2021 腎上腺疾病新知(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內分泌學會出版

2022 臨床內分泌與新陳代謝名詞專刊(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內分泌學會出版

全文感謝:林家宏醫師、嚴愛文醫師、范綱志醫師、詹傑凱醫師提供專業建議

(全文獲每日健康網站刊登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