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均賢醫師: 古典音樂 WFU
顯示具有 古典音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古典音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7月4日 星期四

看門診親像聽音樂:卡拉揚與福特萬格勒


作者:林均賢醫師




光輝燦爛的卡拉揚


白天忙完一場演講,夜晚突然想聽貝多芬,拿出幾個版本,就第九號交響曲前幾分鐘,來個小小的版本比較。

有一陣子熱愛老錄音的版本比較,其中卡拉揚跟福特萬格勒是一定要比的:

同款的貝多芬交響曲,年輕的卡拉揚節奏快、氣勢如虹,錄音品質穩定,小時候聽覺得貝多芬理當如此光輝燦爛!


遲緩的福特萬格勒


福特萬格勒剛好相反:指揮速度慢、節奏遲緩,二戰前後的現場演奏,音響效果不理想,甚至會少掉整個樂章。

因為第三帝國廣播公司的錄音在二戰末期不是毀於戰火,就是被攻入柏林的紅軍掠奪殆盡,少數錄音母帶歷經劫難,留下來的都已經很好運了。

同一首曲子,兩者的詮釋總是南轅北轍,聽音樂就知道兩人合不來:「看法不一樣,實在不能勉強。」


慢有慢的韻味


福氏對音樂的詮釋跟卡拉揚截然不同,他的風格深沉細膩,呈現完全不一樣的味道。慢有慢的韻味,需要一點時間才能醞釀與體會。

這幾年聽年輕的卡拉揚,雖然還是很過癮,總覺得速度實在太快了!味道還沒出來,千軍萬馬已經整整齊齊地在大平原上奔馳而過,如入無人之境,這個貝多芬何其壯也!

反倒是老年的福特萬格勒,似乎正如一些樂評家所說,演出經常表現出遲疑與猶豫,經過一段寧靜後,又慢慢發展出新的東西,彷彿舊的消逝了,在空無之中又發展出全新的生命。


1951年拜魯特音樂節的貝九


福氏的錄音都有很多沙沙聲與炒豆聲,氣質蒼涼卻帶有餘韻,這個貝多芬似乎更符合許多時候的心境。

以前很少專心聽音樂,都是一邊打病歷或處理事情時順便聽,沒有能力處理大編制的曲子。上次完整聽貝九是去年有一次回家,我拿出1951年福氏在拜魯特音樂節演出的經典版本,跟我媽坐在沙發上一起聽。

我拿了幾個版本進行比較,隨意發表評論,她沒有贊成、也不表示反對...只是靜靜地聽而已。


圓圓的盤子,仍舊是大團圓


這幾年家裡聽音樂的人少了,然而印象中每次回家都會聽到滿屋子的鋼琴聲與歌聲,卻不時在印象中出現。

把唱片放進播放機,就會出現很多熟悉的聲音:「有鋼琴聲、有歌聲,有少年人有老人、有猶閣少年的老人,厝內誠熱鬧,充滿無限無盡的活命。」

幾經搬遷,家裡有點年歲的 CD 予我從舊家拿到台北,又從台北搬回新竹, 一直帶在身軀邊。

雖然網路上有近乎無限多的版本可聆聽,音質和實體唱片也幾乎沒有分別,還是捨不得丟掉:

一張張圓圓的盤子在身邊,感覺仍舊是大團圓。


看門診親像聽古典音樂


最近我才慢慢體會到,指揮家對音樂的詮釋,出自對樂曲「理解」的不同,而人生亦然。生活中面對外界的反應,也都是對生命「理解」後的回映。

每天看門診,病人一進診間就用各種不著邊際的言詞喋喋不休,我是否能「理解」她的焦慮?病人進來一言不發,我講完話發現她坐著開始掉眼淚,我又是否能「理解」她的悲傷呢?

看診好比聽古典音樂:見過各種的歲月風華,來診的病患與日俱增、音樂是愈聽愈慢了。

林均賢,2024 年 6 月 26 日起筆,2024 年 7 月 04 日完。


總醫師的最後一日



2023年6月2日 星期五

莫札特後續:淒美的愛情女主角杜普蕾

 
作者:超音波一姊美琪 / 紀錄:林均賢醫師




今天有沒有哪裡不一樣?


超音波診間播放莫札特三周了。

阿賢隨機詢問病人:「今仔日有啥物無同款無?(今天有沒有哪裡不一樣?)」

病人都說沒有不一樣...,緊張的一樣緊張、不緊張的還是不會緊張。

「咱今仔日放的是莫札特(モーツァルト)」阿賢補充說明。

病人:「...」


莫札特效應,上周發酵了!


音樂神童莫札特橫空出世,病人毫無反應,阿賢很沮喪。

不過莫札特效應,上周發酵了!

彼日播放的是巴倫波因演奏的莫札特鋼琴奏鳴曲,我隨口跟二寶媽美琪姊說~


用生命在拉琴的杜普蕾


「我和妳講!巴倫波因的太太賈桂琳杜普蕾,用生命在拉琴,被稱作大提琴最愛的女兒,音色感動人心,當年夫妻兩人可是古典音樂界的金童玉女,不過...」

「毋過...杜普蕾不到30歲時手開始無法控制,弓在舞台上掉下來,音樂會提早結束,一系列診斷才發現得到了多發性硬化症,有點類似漸凍人,到現在都不會好的病!」

「先生後來...跟她分開,另娶她人,40歲杜普蕾就香消玉殞了!」阿賢用簡短卻充滿遺憾的口吻說明。


美琪姊的愛情即席演講


美琪姐聽了非常感慨,立刻掏出手機搜尋杜普蕾的生平,從自己當年的胎教音樂開始,發表了一場關於愛情與人生體悟的即席演講...阿賢非常感動!

篇幅有限,下略五千字。

欲知詳情,新竹台大超音波古典音樂教室,竭誠歡迎您!


向大提琴傳奇杜普蕾致敬




註 1:杜普蕾命運多舛的人生故事,後來翻拍為電影:無情荒地有琴天。1999年曾獲得奧斯卡與多個電影大獎。

註 2:杜普蕾雖逝世多年,在阿賢心中,她永遠還是那位充滿朝氣,用生命奮力拉琴,光芒萬丈的音樂家。

那首傳世不朽的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彷彿為她而生!向大提琴傳奇杜普蕾致敬。

2023 年 6 月 02 日 古典阿賢為之記


甲狀腺常見問題整理



2021年7月31日 星期六

總醫師 ê 最後一日

作者:林均賢 醫師




不變的承諾


疫情期間,看完門診走回13C病房護理站,看到護理師們辛勤地工作,我突然有感而發,對著空氣很誠懇地說:「不論世界如何改變,不變的是我們對病人的承諾!

話一說完,吵鬧的環境突然一片安靜。

護理師有的皺了皺眉頭,似乎見怪不怪;有的把手邊的工作停了下來,用意味深長的眼神彼此互望;突然間,背後有人把雙手弄得喀喀作響,接著一聲大吼:

「我們這麼忙,你還有空在那邊一堆廢話!」


我們這麼忙,你在那邊一堆廢話!


阿賢強忍內心恐懼,勇敢地回頭一看,是誰?原來是我們單位身高超過 180 cm、喜歡用高跟鞋踹人,嗓門也最大聲的何大娘是也!

她兩眼噴火、露出白晃晃的牙齒首先開嗆,順手再用力拍一下換藥車,「砰」的好大一聲,嚇得藥缽裡剛磨好的一群小藥粉們,在空氣中瑟瑟發抖、不敢回家!

眾人目目相覷,緊張的氣氛不斷升高!阿賢一看苗頭不對,偷偷一瞄,平常說錯話可以溜回醫師值班室的尿遁小路,此時卻被何大娘的同夥吳小娘,那個天天重訓打拳、以捶牆為樂的小拳女,鼻孔朝天、蠻橫地擋在路口了,雙手還擺出一個兇猛的攻擊姿勢,彷彿隨時都會撲上來把獵物撕成兩半!


痛哉!翻臉比翻臉書還快


痛哉!何吳二娘不顧咱們多年來一起為病人浴血奮戰之交情,今日竟翻臉比翻臉書還快!阿賢生死存亡之際,內心實在悲憤莫名…。

其他善良的、平常總會站在阿賢這邊出來伸張正義的護理天使們,今天都默不作聲,眼神也是飄忽不定,看來內心沒有中心思想,隨時都會倒戈到何吳二娘那邊!阿賢此時孤軍深入,已被重重包圍,沒有退路,局面是愈來愈凶險了…

冷靜一想,阿賢他也不是沒見過這種場面,在醫院多年來受到各種打擊,能夠盡忠職守、屹立不搖,堂堂正正地一路當到內科部學術總醫師,除了無怨無悔、負重前行,還有他過人的法寶–也就是像老鷹的眼睛一樣敏銳的「觀察力」!


運用「觀察力」逃生


阿賢此時已「觀察」出他能活命的一線生機,跟平常無怨無悔的情況完全相反,想活過今日,就要把握主動,趁何吳二娘尚未煽動善良的護理群眾們發起總攻前,先毫不留情地迎頭痛擊,再趁機逃跑、徐圖再起!

急中生智,阿賢左手在口袋中亂摸亂摸,竟然摸出一張皺巴巴、上個月忘記丟掉的培訓李斯特,趕緊拿出來在空中堅定的揮舞,同時雙眼微閉、口中唸唸有詞:「不要激動、不要激動、大家不要動…」

眾人目瞪口呆之際,無暇多想,阿賢使盡全身的力氣,氣凝丹田,大喝一聲:「喝~飲~料~啦!」


氣凝丹田,大喝一聲


說時遲、那時快,一陣歡呼與掌聲從四面八方響起,溫柔與善良又回來了!

眾人拋下手邊的工作,手勾手、有說有笑地一起走來訂飲料。真、善、美回到了病房;溫馨、關懷與愛在空氣中蕩漾。人群中只見何吳二娘特別的開心,哎呀~剛剛似乎都是誤會一場!果然如俗語云:

「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化干戈為玉 B,B as Beverage!哈哈哈哈哈!」



躊躇滿志

雖然滿頭大汗、代價不斐,用盡在醫院闖蕩多年的智慧與勇氣,阿賢再度救活了自己,取得全面勝利!看他一身白袍、兩袖清風,瘦巴巴的站在護理站門口摸口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

危機過後終於可以靜下心來,阿賢清了清喉嚨,再次對著空氣緩緩地說:「是的,不論將來去到何方,我都會一直記得台大總院,這個養我、育我,以愛為中心出發的單位...」

「也永遠記得我們醫師、藥師、護理師、營養師、衛教師、書記姊姊、掃地阿姨、傳送弟弟,大家同心合力、一起照顧病人,就是我們對病人不變的承諾…

講著講著,不禁百感交集,內心陷入台大醫院幾年來各種英勇的、不堪的、難忘的、驚喜的、疲憊的、糊裡糊塗的,一個又一個深沉的回憶裡,連說話的聲音都啞了…


不要再講了,你是在演講喔?

「好了好了,不要再講了,你是在演講喔?要講回家跟你老婆慢慢講!我要玫瑰鮮奶茶微糖少冰,沒有的話給我海鹽焦糖鮮奶茶一樣微糖少冰,最大杯好不?其他人都寫好了,疫情期間沒外送喔!你去 B1 拿上來好不?不要跟上次一樣又買錯,我會氣氣氣氣氣!」

「喂,發呆阿?老娘口渴了,還不快點去~」何大娘在用膳室一邊翹腳滑手機一邊發號施令。

阿賢立正站在旁邊,只能不斷點頭稱是說:「失禮、失禮、真的很對不起…。」


乘著歌聲的翅膀起飛了

阿賢提著一杯杯花花綠綠-阿母在鄉下從小告誡我喝多了會變得又肥又笨長不高的含糖飲料,兩手一高一低、小心翼翼地提到 B1 電梯門口前等著電梯上樓,雖然手有點痠,但是一想到何大娘白晃晃的牙齒和尖頭帶刺的高跟鞋,再怎麼痠身體也要保持平衡,否則一不小心打翻,那可就糟糕了!

電梯門打開,眼前突然閃過一道溫柔的亮光,出現了天使的翅膀,帶來了希望之光。阿賢目瞪口呆,一個踉蹌往前站到了台上,作夢也想不到竟然乘著歌聲的翅膀快速起飛了!


精神與意志的勝利

不到 20 分鐘前,阿賢在層層包圍下,大喊訂飲料時周圍熱烈的歡呼與掌聲,彷彿從耳畔再次呼嘯而過。

就像福特萬格勒當年,在二戰後德國一片廢墟殘瓦中,也是這麼兩袖清風、瘦巴巴的站到台上,指揮貝多芬氣勢磅礡、崇高不朽的第九號交響曲,謝幕時台下每位觀眾都陷入一陣狂喜與重生的氛圍裡,掌聲久久不散…

正是堅強的民族歷經戰火的蹂躪與苦難後重新起飛,精神與意志的勝利!


我們對病人的承諾永不改變

今天,阿賢沒有再走回病房看病人、也沒有再跟住院醫師叮嚀病人的情況,而是提著一瓶瓶花花綠綠的含糖飲料、飛吧思念!乘著金色的翅膀,飛回他闊別十多年的故鄉新竹風城,一個滿地希望與應許的地方,展開人生新旅程:「不論環境怎麼變、不論世界怎麼變,我們對病人的承諾永不改變!」

掌聲響起,多少情懷已改;掌聲響起,多少青春不在,電梯的門打開又再度關上了。

二零二一年七月總醫師 ê 最後一日於台大醫院。

情溢乎辭,言有盡而情無窮,下台一鞠躬。

(全文純屬虛構,何吳二娘皆仙女下凡,大慈大悲、以拯救天下蒼生為念,讀者諸君萬萬不可對號入座)


備註

含糖飲料有害身體健康,內分泌新陳代謝科林醫師,關心您!


參考資料




福特萬格勒 (Wilhelm Furtwängler 1886-1954)

世界最偉大的指揮家,正宗德意志傳人,二戰前後共出任柏林愛樂首席指揮 20 餘年。人長得高高瘦瘦、兩袖清風,一生忠於富有生命力的現場演奏,不喝含糖飲料,阿賢的靈魂之友。


培訓李斯特 (Liszt Ferenc, 1811-1886)

阿賢同事-鋼琴王子林毛毛 (Mao-mao, Lin) 最喜歡的匈牙利作曲家,有鋼琴之王之稱,曲子以極端困難著名。醫院裡借指住院病患名單,表示不論病情再困難,我們都會盡全力把他們搶救回來!

可透過印表機把培訓李斯特像樂譜般列印出來,方便醫師查房或交班使用。

內科傳統上每天需親筆在上面密密麻麻地寫上各種符號、暗號讓外人難以看懂,以示內科之功力深不可測。背面亦可用來訂飲料。


乘著歌聲的翅膀

孟德爾頌 (Mendelsohn, 1809-1847) 最著名的小品,德國詩人海涅的一首詩,因孟德爾頌為其譜曲而廣為流傳。旋律溫柔甜蜜,通常由女高音演唱:

「乘著這歌聲的翅膀,親愛的請隨我前往,去到那恆河的邊上,世界最美麗的地方,喝一杯含糖飲料吧!」


飛吧!思念!乘著金色的翅膀

威爾第歌劇拿布果裡的著名詠嘆調 (Va, pensiero sull’ali dorate),描述被拘禁的猶太人奴隸在幼發拉底河邊合唱懷念故鄉。象徵全世界被壓迫與霸凌的民族,終有一天可以獲得獨立與平等對待。


何吳二娘

何大娘身材高、嗓門大,喜愛含糖飲料,擅長對人獅子吼,口頭禪為好不好不好;吳小娘以重訓打拳為樂,沒事喜歡捶牆壁或戴拳擊手套揍人。

大小二娘皆仙女下凡、大慈大悲、以拯救天下蒼生為念,一天出現八小時,偶爾會留下來喝(免錢)的飲料。




原文發表於 2021 年 7 月 台大醫院員工電子報。


2021年1月12日 星期二

陳必先


作者: 林均賢


在施翔蓉醫師的精神感召下,第一次出門參加比賽,看板前和同門師兄弟合影,非常值得紀念。回台北的車上,回想這陣子每天都非常忙碌,各種事情紛至沓來、應接不暇,沒有想太多長遠的事。

然而,台大內科五年的住院醫師生涯轉眼結束,將來何去何從?五年來我到底學會什麼謀生的本領?天下之大,又是否有我容身之處呢?不由得陷入一陣長考。

就像每天都在面對各種臨床或非臨床的問題,充滿不確定性。然而只要努力完成一件事情,過了一關再回過頭來看,起初的困難都沒什麼。面對未知的世界,也只能不時奮起,畢竟看看自己都 30 多歲的人了。

夜晚的陳必先,雖然衰老了,手指頭沒年輕時那麼靈光,貝多芬彈起來仍然氣度恢弘,慢板細微之處格外深沉有勁,充滿強韌的生命力。

思緒又回到這兩年多來,踏上一段未完的旅程,尋找一個人,在遙遠、遙遠沒有座標的地方。只能在黑暗中邁著步伐,朝著有光的地方前進,因為在我腦海印象中,他一直都在有光的地方。

光,一直在黑暗中發亮。

2021 年 1 月 12 日深夜,為之記

2019年11月21日 星期四

布列哈茲

作者:林均賢 醫師


工作告一段落,晚上心血來潮去了一趟音樂廳,想增加一點氣質,本來只想在門口散散步回憶一下往日情懷,發現還有票就進去聽一下。

布列哈茲在家裡常聽,算是我的老朋友。沒有深入研究他,只覺得他的蕭邦氣質不錯,在我心目中是魯賓斯坦以來,活人中彈得數一數二的,頗合我的味口。

一兩年沒來音樂廳了,記得三四年前有次來聽傅聰彈蕭邦和莫札特。氣度不凡!但是畢竟是八十歲的老人了,慷慨激昂的部分表現得有點勉強。結束時巍巍敬禮,身體不太穩,在台下有點擔心他會跌下來。

他轉身離去時消瘦的背影透出一股蒼涼,那幅景象令我難忘。

說也奇怪,我特別喜歡那股衰老蒼涼的感覺,看似衰弱卻有一股生命的厚度與力量,讓我不由得想起他的身世、想起傅雷家書、想起動盪的時代,他充滿骨氣卻雙雙慘死在文革暴政下的父母親。

布列哈茲這麼年輕,當然缺少這種厚度,不過他是波蘭人,還是學哲學的,有自己的氣質和詮釋,似乎走出一條自己的路(歷史上鋼琴家早已精銳盡出下,活人能開創自己的路,是很不容易的)。

整場聽下來覺得很不錯很對味,但還不到感動的地步,以為音樂會就這樣結束了。

沒想到最後的安可曲讓我非常感動。安可曲是巴哈:「耶穌,世人仰望的喜悅。」選自第147號清唱劇作品:「心、口、意與行為」的第十樂章。這是一首芭樂曲,小時候牧師上台講道前司琴經常演奏的曲子,反覆的旋律令人平靜,但是仔細聽好像也沒什麼內容,就是一直重覆而已。

長大後聽到的一些 CD 版本大致上也都不脫這種路數。沒想到布列哈茲一開始莊嚴中不失優雅,中間反覆段落相當靈動,最後彈得極慢、極輕而中止,全場鴉雀無聲,數秒後才想起爆炸般的掌聲!

我在台下真是感動莫名,這首曲子本來應該要這樣彈的,怎麼沒有人想到呢?回家的路上,我想了很久,我相信差別應該是布列哈茲他有經過長時間的思考、理解與分析,深思熟慮後才能彈出這種詮釋,因此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

鋼琴不是苦練而已,如果沒有思考與理解,再練大概也是白忙一場。

想想自己在醫院裡,常常做很多所謂 routine 的事情,聽老師說什麼就做什麼,搞不清楚狀況先拼命點頭。這麼多年來,有可能其實都是白忙一場。

從今天起,應該好好思考所有事情背後的原理,試著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理解與分析問題,深思熟慮後再行動,才能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2019 年 11 月 21 日於國家音樂廳

2019年9月13日 星期五

罐頭與沙西米(さしみ)

作者:林均賢 醫師


那天在一家破舊的老唱片行裡,我說這張孟德爾頌還不錯,不過樂團聲音悶悶的沒出來,有點可惜。老闆轉身拿出 David Oistrakh 某年的版本,唱盤一轉,小提琴一出場音色美到全身起雞皮疙瘩,整間店彷彿都活過來了。

腦海中瞬間閃過想立刻回家,放給他聽的念頭。

上上次回家,剩下一棟空蕩蕩的房子,裡面都是他的回音。上一次回去,房子已經拆了一半,停了一台怪手,外面有施工的標誌。那天傍晚,我一個人站在舊庭院的斷垣殘壁上,想了很久很久,才真正意識到他已經永永遠遠離開了。

這一年多來,到處尋找他的身影。醫院裡面沒有找到,不過倒是有幾個輪椅從背後看過去有點像。醫院外面除了一起吃飯的餐廳,最喜歡去的就是老唱片行。在一排排 CD 走道上,緩慢的前進,彷彿轉角就會看到他戴著老花眼鏡,正在研究Philips、RCA的錄音,買完就要一起回家吃飯。

這一年多來,每次聽到好聽的聲音,都會產生一股「瞬間」的念頭,想回去找他。很想跟他說:「我最近找到幾張 David Oistrakh 和 Kogan 的 CD 有夠讚,蘇聯人真厲害,現在放給你聽!」很想跟他說:「不想聽罐頭想聽沙西米(さしみ)?好啊,等你身體好一點,我們再去一次音樂廳!」

可惜他是聽不到了。不管後來發現的聲音再好,總覺得美中不足,混雜著難以言喻的遺憾與想念。只好在許多個深夜,拿出他給我的那張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的第二樂章紀念他,或是反覆聽他收藏的那幾張莫札特弦樂四重奏,彷彿又回到童年愉快的時光裡,充滿與他的回憶。

人與人之間不管多少交情,相逢的時間都相當短暫。我從出生認識他,到他死亡,彷彿彈指間的事而已,卻充滿無窮無盡的想念。

2019 年 9 月 13 日中秋節值照會班 於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