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均賢醫師: 腸泌素減重?如何避免復胖?(2024/05 更新) WFU

2023年1月1日 星期日

腸泌素減重?如何避免復胖?(2024/05 更新)


作者:林均賢醫師 / 新竹台大醫學中心 范綱志主任

盧芳有、蔡佳惠、陳珮玲、王杏文、王詩婷、李情慧衛教師 共同協助製作





腸泌素被搶購一空


日前新聞報導,民眾搶購含有腸泌素成分的減肥針,導致原先使用於糖尿病友的腸泌素斷貨,造成糖友無藥可用。

到底什麼是腸泌素呢?


什麼是腸泌素


腸泌素是一種身體天然的腸道賀爾蒙,成分包含 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s(GLP-1 RA)以及 Gastric inhibitory polypeptide(GIP)。

腸泌素可以刺激胰島素分泌、降低血糖。同時因具有減重效果,在肥胖患者也可用來減重,坊間又稱為瘦瘦針、瘦瘦筆、或減肥針。

但是只依賴腸泌素減重,沒有搭配生活習慣的調整,使用一段時間後非常容易復胖。


腸泌素作用原理


腸泌素除了降低血糖外,還有多重作用包含:

大腦:降低食慾,增加飽足感,降低體重。

胰臟:促進 beta 細胞製造胰島素,同時抑制 alpha 細胞製造升糖素。

肝臟:抑制糖質新生,減少肝醣的製造。

腸胃:讓胃排空速度變慢,肚子容易脹脹的,不容易餓。

肌肉:增加肌肉組織的胰島素敏感性。


腸泌素種類




每天注射的腸泌素


Soliqua 爽胰達
  • 含腸泌素 Lixisenatide 及胰島素 Insulin glargine。
  • 每日餐前一小時注射一次。

Victoza 胰妥善
  • 含腸泌素 Liraglutide。
  • 每天注射一次。
  • 劑量建議由 0.6 mg 開始每周上調 0.6 mg,最多 1.8 mg。

Saxenda 善纖達
  • 同樣含腸泌素 Liraglutide。
  • 每天注射一次。
  • 劑量建議由 0.6 mg 開始每周上調 0.6 mg,最多 3.0 mg。
  • 目前唯一核准於非糖尿病減重使用的腸泌素藥物。
  • 目前全自費,無健保。


每周注射的腸泌素


Ozempic 胰妥讚
  • 腸泌素 Semaglutide。
  • 每周注射一次。
  • 劑量建議由 0.25 mg 開始逐漸上調至 1.0 mg。

Trulicity 易週糖
  • 含腸泌素 Dulaglutide。
  • 每周注射一次。
  • 一次注射一隻(1.5 mg),無法調劑量。


口服的腸泌素


Rybelsus 瑞倍適
  • 同樣含腸泌素 Semaglutide。
  • 每天吃一次,需空腹。
  • 有 3 mg、7 mg、14 mg 三種劑量。
  • 目前唯一可口服的腸泌素。
  • 目前全自費,無納入健保。


可使用的族群


1. 第二型糖尿病友。

2.  善纖達Saxenda)為衛福部目前唯一核准於減重使用的腸泌素藥物。


健保適應症


因價格昂貴,目前給付相當嚴格,通常限用於符合下列條件的第二型糖尿病友
  • 使用特定組合的血糖藥物治療持續 6 個月之後,糖化血色素仍高於 8.5 %。
  • 或是發生重大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塞、接受冠狀動脈或其他動脈血管再通術、缺血性腦中風等。

註 :不同種類的腸泌素藥物,最新給付條件請以衛福部中央健康健保署網站公告為準。


和胰島素的差異


腸泌素間接降血糖效果較慢;使用胰島素降血糖效果較快,也可讓胰島細胞休息。

腸泌素可降低體重,使用胰島素體重會慢慢增加。

腸泌素抑制食慾有噁心嘔吐等腸胃副作用,胰島素則無此副作用。


腸泌素在臨床上的效果


1. 可降低血糖而不太會低血糖,改善糖尿病。

2. 可預防中風。

3. 可減少蛋白尿,保護腎臟。

4. 減輕體重,減少各種因肥胖引起的併發症。


腸泌素的副作用與可能風險


1. 噁心、嘔吐、腹瀉。

2. 急性胰臟炎。

3. 膽結石。

4. 視網膜病變。


個人或是家族有甲狀腺髓質癌病史的患者,以及有第 2 型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綜合症患者禁止使用腸泌素。


如何避免復胖


只依賴腸泌素藥物來減重,是不正確的觀念。

因為使用腸泌素一段時間後效果會減弱,食慾會恢復,停藥後經常會復胖。避免復胖的重點在於需要搭配生活型態的調整,也就是養成持續的健康飲食與規律運動的習慣。


林均賢醫師提醒


腸泌素為治療糖尿病及減重藥物,需醫師處方才可開立,請勿自行購買。

建議在門診由醫師、營養師專業評估,分析問題後,配合適當的運動丶飲食調整與菜單設計,並定期追蹤成效,才能循序漸進達到減重的目標,維持健康的體態。

切勿過度依賴坊間各種減肥藥或減肥針。

長期使用腸泌素藥物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有待更多大規模醫學研究證實。


特別感謝


感謝新竹台大范綱志主任與全體同仁及

台大台北總院:游紘權醫師、李宜鴻醫師、陳柏儒醫師、蔡元祐醫師。

台大雲林分院:林冠宇主任、施文蕙醫師、溫振宇醫師。

台大北護分院:林彥博醫師等共同指導。


參考資料


2022 台灣糖尿病臨床照護指引

Marso SP, et al. Semaglutide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N Engl J Med 2016

Bethel MA, et al. HbA1c Change and Diabetic Retinopathy During GLP-1 Receptor Agonist Cardiovascular Outcome Trials: A Meta-analysis and Meta-regression. Diabetes Care 2021

He L, et al. Association of 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 Use With Risk of Gallbladder and Biliary Diseas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JAMA Intern Med. 2022

Nuha A. et al.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9. Pharmacologic Approaches to Glycemic Treatment: Standards of Care in Diabetes—2023. Diabetes Care 1 January 2023; 46 (Supplement_1): S140–S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