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均賢醫師: 6月 2025 WFU

2025年6月29日 星期日

開業是條不歸路、病人永遠是最弱勢的


作者:林均賢醫師

在診所開業一年多了,最大的困難是人不夠用。

內科一開始只有三個護理師就上工了,後來四個、五個、六個還不夠用,又請了行政人員幫忙。到現在專任的營養師、衛教師、護理師加上兼任行政人員,櫃台和藥局不算,光內科白班已經超過十個人,但是病人一直增加,業務不斷擴大,人還是不夠用...。

不只人不夠用,空間也不夠用。

原來診所的空間算大的,光一樓面積就超過100坪,走道很寬、候診區也很大,有獨立的內視鏡室、聽力檢查室、耳石復位室,還有器械室、儲藏室等等很多房間。一年多來內科不斷蠶食鯨吞,把耳鼻喉科的空間能切的都切出來用、能佔領的都佔領了,但是空間還是不夠用...。

最近我終於明白到,開業是一條不歸路:以現在的情況,員工的薪水、檢驗費的支出、藥費的開銷等等都快速在增加,不看診是不行的,維持現狀也是不行的,想回去已經完全回不去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診所要愈做愈大,很多是不得已。

在大醫院,論文愈多、學術地位愈崇高、愈受人尊敬;在基層,病人愈多、診所愈大間、愈多家分店、愈受到同行尊敬。

我們這樣看別人、別人也這樣看我們,總是互相比較。但是在我心目中,好的醫師應該要關心社會、服務最弱勢的民眾,做在弟兄中最小的身上,跟學術地位或病人數不用特別有關。

最近林芳郁院長因為失智症的關係又上了媒體。我想起多年前在台下聽一場關於醫療崩壞的研討會,台上的醫師們似乎都受了很多委屈、說話義憤填膺,林芳郁院長受邀前來,最後在台上緩緩說:「你們都沒有錯,但是也要記得,病人永遠是最弱勢的。」聲音不大,卻很有份量,頓時鴉雀無聲。

每天看門診,我一直都在尋找最小的弟兄,好好照顧他們,把上帝給我的天賦與才能努力發揮到最大。

我相信在天上的家人也都會以我為榮。因為愛可以穿越時空,只要我們記得她們就一直活著。

2025年6月29日 林均賢為之記。

2025年6月1日 星期日

《覆盤:馬光中醫30年創新之路》讀後感

 
整理:林均賢醫師




人生彷彿下圍棋


圍棋高手下完棋,無論輸贏,通常都會從第一手到最後一手從頭檢視一遍。思考第幾手為什麼不好?該怎麼下會比較好?這個動作在圍棋的術語叫做覆盤。

在覆盤中仔細檢討好壞,不讓壞棋重蹈覆轍,這是掌握未來棋局的關鍵。


西醫也會把脈?


書中除了講經營管理,也提到把脈,分成弦脈、澀脈、弦澀,我看了眼睛一亮!

因為中醫把脈不稀奇,我們內分泌科醫師也把脈。

記得多年前的星期五下午,台大總院西址張天鈞教授的教學門診,教授當時身體已走下坡,坐在輪椅上看診,由我們小嘍囉輪流在旁邊幫忙打病歷開藥。


把脈很神聖


教授看診時眼睛半開半闔,大家都不太確定他是否睡著了?

只見病人來,教授眼睛打開,手搭一下脈博後,點點頭說好,病人恭恭敬敬就離開了。我在旁邊看的一頭霧水?只是感覺氣氛很神聖,不可打擾。

「教授( せんせい),下次回診要抽血嗎?」(教授低聲講:毋免~)

「教授( せんせい),下次回診要不要排個超音波?」(教授再次低聲講:毋免~)

跟過教授幾次門診後,自己看診也試著把把脈,看看能否獲得一些奧秘?竟然不用抽血也不用排檢查,把脈就可以了?真神奇。


自行「摸」索


醫學院裡沒學把脈,沒人教一開始只能亂摸,但摸久了發現甲狀腺亢進一開始脈博滿快滿強的,治療好之後脈膊就下降也變弱了,摸久也摸出一些心得。

現在摸到一些心律不整,加做心電圖有異常,轉給隔壁17診的李志國學長,診斷出不少心房顫動,從此把脈更起勁了。


讀書心得整理


回到這本書,中醫跟西醫雖然不同理論基礎,不過在經營上很多相同之處。

假日把這本書讀完,裡面很多話都深得我心,整理如下:

1. 醫療產業是專業, 也是服務業。

2. 馬光的核心價值是:善待員工、照顧患者。

3. 思考事情的出發點:員工怎樣會更開心、患者需要什麼服務?

4. 每天都要想:馬光和其他中醫診所有什麼不同?為何能吸引患者求診?

5. 年輕族群是中醫界未來的希望,如果無法吸引這個族群,就注定走向末日。


招募員工與培育人才


1. 人力配置要 N+1,甚至 N+2,平常才有餘裕培育人才,也不會臨時找不到人。

2. 找員工跟學歷比較無關,更重要的是個性是否有馬光要的特質。

3. 天生不愛笑,不是錯誤,只是不適合安排在第一線接觸病人,如果工作效率高,做內勤就很適合。但是,如果性格冷漠、沒有同情心,這與笑不笑無關,而是根本不適合在醫療產業服務。

4. 員工教育訓練和讀書會,是馬光領先同業的關鍵。

5. 空降部隊陣亡率高,反而是內部培育出來的人才,可以生存得更好。
 
6. 小天使、小老師制度、顧客關係管理人員 (CRM) 制度,200元的感動式服務。


經營管理


1. 決策者決定好大方向,平常是由下而上的管理。

2. 從抱怨著手,推動改革,抱怨包含員工與患者的抱怨。

3. 管理舊院所的能力,不等同開設新院所的能力。前者是守成,後者是創業,唯一不變的是,永遠求才若渴。

4. 愈想著賺錢就愈難賺錢,因為想賺錢的情況下,會忍不住去節省薪資、人力、用藥成本...等,這些誠然是追求短期利益的辦法,卻往往違背了長期利益。

5. 有些企業管理手法像在帶兵,但馬光不是;與其說帶兵,不如說帶小孩。一開始辛苦,但會漸入佳境,因為小孩會長大,她們自己會變聰明。


覆盤:讀後感


我不會下圍棋,也不會覆盤,不過上大學以來,養成了每天寫日記的習慣。

人生不斷往前走,卻也常常回頭,彷彿站在遠處,看見過去某個時空下的自己,有些事還歷歷在目,有些事竟已全然遺忘...大概是沒有覆盤的緣故吧?

這本書很有收穫,特別整理出內容跟大家分享,也提供給自己做記錄。

感謝呂紹宇醫師推薦此書。

感謝張益豪院長邀請聽線上座談會,聽到黃福祥醫師寶貴的經驗分享。

2025年6月1日 林均賢為之記。


醫學與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