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均賢醫師

2025年2月23日 星期日

高齡長輩:結節以不穿刺為原則


作者:林均賢醫師



那天診所來了位九十多歲的阿媽,由女兒和看護推輪椅進來。

看診原因是甲狀腺結節,有家屬很擔心是甲狀腺癌希望要穿刺來確認,但是病人和女兒不想穿刺,因此來詢問我的意見。

我用超音波當場檢查,發現很多顆甲狀腺結節合併鈣化。

我跟女兒說明:「雖然有很多不規則鈣化點,這些結節還是良性居多。」

聽妳媽媽的描述,大脖子已經數十年了,最近也沒有覺得變大或不舒服,現在九十多歲,即使真的是惡性的,甲狀腺癌長很慢,通常也不會影響到壽命或生活品質。

如果穿刺後發現是惡性的,妳們也不會想手術或進一步治療,那我建議甲狀腺先觀察就好,不須要刻意穿刺去知道答案。

女兒聽了很高興的跟我說:「謝謝醫師,太好了,媽媽現在因為各種慢性病到處看醫師,我也覺得不要穿刺比較好...」很客氣的跟我鞠躬致謝。

「阿媽妳大頷胿 tuā-ām-kui)檢查起來攏正常~放心無代誌~」阿媽聽了誠歡喜。

下診後想想,人生很多時候其實不用知道答案。

對於高齡合併多重慢性病的長輩們,甲狀腺結節很普遍,盡量以不穿刺為原則。

2025年2月23日 林均賢為之記。


甲狀腺問題整理:林均賢醫師



2025年2月3日 星期一

永別了羅女士


作者:林均賢醫師


中風逝世


農曆年期間,羅女士的兒子傳來她母親逝世的消息。

回想在新竹臺大認識她,看了幾年門診後,又跟著我來診所。

羅女士對我非常信任,有任何問題都會先諮詢我的意見,因此對她的身體情況與家庭都還算了解。

上個月卻不幸嚴重腦中風入住加護病房,腦梗塞的範圍非常大。


最後一面


過年前去醫院看她幾次,她雖然無法回答,但還能夠舉手回應。

最後一次看她是在普通病房,預計隔天要轉出安養機構照顧。

沒想到那次在醫院看她,已經是最後一面。


病人看到我都很高興


隨著看病時間愈久,病人慢慢增加,各種原因住院的病人也愈來愈多。

這一年來在醫院門診前,都會提早一小時去看看住院中的病人們:

癌末的、骨折的、中風的、呼吸衰竭的、感染的、年輕的、年老的...

雖然住院的原因百百種,有的嚴重、有的輕微,有的跟血糖控制不佳有關,有的無直接關連。

但是去看她們的時候,病人只要意識清楚,看到我來她們都很高興,幾乎沒有例外。


全力以赴,不能辜負他們的期待


病人都對我很好,反而常常讓我感到愧疚與反省:

「身為醫師的我,每次門診,是否有對每位病人仔細設想、用盡全力?」

有這麼多的醫師可以看,他們選擇了我、對我這麼信任,不可辜負他們的期望。


發揮自己的天賦與才情


運用團隊的力量,門診前多做準備,門診後持續關懷。

不論在診所、在醫院,我們都應該為病人全力以赴,才不會辜負了上天給我們所有一切,能夠行醫助人的天賦與才情。

走過各種病痛,願羅女士在天上好好安息,保守她的家人平安,直到永遠。

以這篇短文紀念這幾年與她門診相處的時光。

2025年2月3日 林均賢醫師 敬筆。


林均賢醫師的日記



2025年1月29日 星期三

大年初一:華陶窯遇見賴和詩


作者:林均賢醫師




大年初一和家人前往苗栗苑裡華陶窯,風景秀麗、景色怡人,花與陶互相輝映,處處都有詩文,處處都是窯主的巧思。

看到牆上賴和這首詩,特別拍下來紀念:

「竹刺編籬蔬菜圃,檳榔做柵野人家。」
多少遊春村婦女?一頭插滿大紅花。

賴和先生為台灣新文學之父,也是我們台灣醫師前輩,一生反抗壓迫、關懷鄉土,文字充滿對台灣斯土斯民的感情,是我心目中醫者的典範。

祝福各位朋友新年平安喜樂(Chio̍k-ho̍k kok-ūi pêng-iú Sin-nî pêng-an hí-lo̍k)。


2025 年 1 月 29 日 林均賢 為之記。


台灣新文學史:讀後感



2025年1月26日 星期日

義美偶遇病人


作者:林均賢醫師


好可怕,不能亂買東西了...


今天去義美買完牛奶跟豆漿,排隊正要結帳的時候,偶遇新竹台大門診的病人也走進來。

我主動跟病人打招呼,我:嗨~

病人愣了一下說:「林醫師...

他吞吞吐吐地說:好可怕,今天不能亂買東西了...」唉聲嘆氣,彷彿自言自語。


《論語·學而第一》


我後面沒人,他排我後面,也是買牛奶跟豆漿。

回家的時候一直在想:我這麼和藹可親,病人竟然覺得我很可怕?新陳代謝科醫師錯了嗎?還是我給他太大壓力了?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給病人太大壓力乎?

《論語·學而篇》


後記


這幾年在外面滿常遇到病人的。

不管去醫院上班、過馬路去診所、在巨城吃飯,常常遇到病人跟我打招呼。

感覺都滿好的,但也許我也常常給病人壓力而不自知?

下次門診我會跟他說:你要吃什麼其實都可以...

過年後可以測一下體脂。

2025 年 1 月 26 日 阿賢為之記。


林均賢醫師的日記



2025年1月1日 星期三

2025年最新門診通知:林均賢醫師


作者:林均賢醫師





林均賢醫師門診異動




新竹故鄉親友們新年平安:

均賢除了禮拜二到禮拜六在林安復診所看診,新竹台大仍保留兩節門診,分別是:

1. 禮拜一上午:新竹醫院一樓內科 16 診(不開放網路掛號)。

2. 雙周五下午:竹北生醫一樓內科 08 診(不開放網路掛號)。


那些情況建議在台大醫院看診?



醫院的糖尿病或甲狀腺病人很多合併心腎衰竭、癌症等多重共病、複雜度較高,看診需要時間好好評估。

為了維持看診品質,目前台大門診以服務舊有病人或醫院內部轉診病患為主,不再對外開放網路掛號,敬請見諒。

若仍有台大看診需求,可在看診時段至醫院診間敲門現場加號,均賢很樂意為您看診。


林安復診所:台大合作診所



若是單純性的糖尿病、高血壓等新陳代謝問題或甲狀腺結節需評估細針穿刺的民眾,建議至林安復診所預約掛號。

林安復診所為臺大醫院星月計畫合作診所,提供最新彩色高解析超音波與穿刺定位技術,穿刺檢體委託新竹台大病理部化驗。

診所時段較多,看診流程優化、人員設備到位,提供您更方便快速的選擇。


重視衛教是我們的理念



林安復診所成立內科一年,在每天不斷努力下,甲狀腺細針穿刺與糖尿病整合性照護日趨成熟穩定。

診所不宣傳、不行銷,但是重視口碑與衛教,希望給予民眾正確的醫學知識,對抗網路上各種似是而非的健康影片。

每周四中午固定院內員工訓練課程,舉辦困難個案討論、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藥物介紹、胰島素教學等,持續精進醫療品質。


歡迎大家留言鼓勵



也歡迎來過診所的民眾,在官方 Line 帳號留訊息給我們,我們會持續精進改善。

或是在 Google 商家留言給我們公開鼓勵。

祝福各位朋友 2025 年平安喜樂(Chio̍k-ho̍k kok-ūi pêng-iú 2025 nî pêng-an hí-lo̍k)。

林均賢醫師, 2025年1月1日。


 Google 商家留言鼓勵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林安復診所誠徵醫師


作者:林均賢醫師


診所誠徵主治醫師



診所目前耳鼻喉科有六位專任主治醫師,內科只有我一位主治醫師,服務量能已經飽和,除了持續增聘營養師、衛教師與護理團隊外,目前需要更多主治醫師加入,來服務更多的民眾。

在此歡迎新陳代謝科或家醫科等認同我們理念的醫師一起加入診所團隊。

林均賢敬上。


2024年11月10日 星期日

遠離糖胖症:三招動起來


作者:林均賢醫師 / 林安復診所內科部全體同仁





光說不練,效果當然有限


運動的好處非常多,除了可以降低血糖、還可以改善血壓、降低血脂肪等等。

不只糖尿病,所有人都要多運動,不用醫師說病人自己也知道。


診間無效的運動對話



阿賢醫師:「有時間愛運動喔!」

1. 病人阿伯回:「有矣~我逐工攏有咧行路(有阿,我每天都有在走路)~」

2. 竹科新貴回:「醫師~我每天從早到晚工作到身心俱疲,根本沒時間運動!」

門診時間有限,過去只是口頭請病人要多運動,病人不管回什麼這個對話都會結束。醫師有表達關心,病人也接收到了,雖然醫病關係還不錯,運動這件事卻沒太多實質進展。


如何讓病人開始運動?




其實熱愛運動的病人自己本來就會去運動與醫師無關。我有位第1型糖尿病的病友經常報名馬拉松、騎單車上武嶺,他常常運動到低血糖讓我有點擔心,仍然樂此不疲。

沒在運動的病人就是懶得動,到底怎麼樣才能讓他們動起來呢?

午夜夢迴的時候,我常常想:「上天給我這麼大的恩賜當醫師,門診如果只是停留在跟病人說少吃多運動,做得也太少了吧?阿賢,給你一個任務,讓病人動起來!」


最好的方法:現場示範



改變病人的生活型態其實非常困難。就像減重,醫師若只是口頭請病人要減重,效果很有限,因為減重需要很多方法,例如加強動機以及設定目標等等。

同樣的,讓病人開始運動也需要方法。經過這幾年看診與病人相處的經驗,我認為讓病人開始運動最好的方法仍然是現場示範。

醫師時間不夠怎麼辦?需要熱情的團隊來協助。


熱情的衛教師來協助




現場示範這招,是從我診所的衛教師學到的。

診所去年新裝潢時規劃各自獨立的營養室與衛教室,聘請專任的營養師與衛教師駐診。規定每個慢性病人看診前都要先經過營養室或衛教室會談。

我原先只是規劃口頭的營養或衛教諮詢,熱情的保君衛教師竟然自備水瓶與彈力帶,現場帶病人做一些簡單的肌力訓練,在有限的空間內善用各種道具,讓我很感動。

我相信病人也會被感動。


身體組成分析儀+握力器




除此之外,因為營養室有全新購買的身體組成分析儀,可以讓病人了解自己的肌肉與脂肪比例及分布。規則回診時定期測量身體各個部位的肌肉量與體脂肪,讓運動的目標更具體。

除此之外,前陣子去台大醫學院聽了骨鬆演講,買了一台握力器回來篩檢肌少症。因為只有走路是不夠的,上肢與核心各個部位的肌肉都很重要。病人看到握力器都很有興趣,主動想玩玩看!

原來握力器除了篩檢肌少症,也是開啟運動對話的好幫手。


年輕時犯的錯



對於從不運動的人,年紀輕輕的我曾經按照糖尿病學會指引,向他們說明每周建議運動150分鐘,包含有氧運動、重量訓練以及伸展等等...,很快的發現這樣子講除了不切實際,也毫無同理心。

「做醫師的人,袂使按呢講(不能這樣講)~」

從來沒運動的人,動機已經很薄弱了,一下子規定這麼多,一絲念頭馬上被醫學指引的句子澆熄。醫學指引是給醫師看的,不可以念給病人聽。


從避免久坐開始



對於從不運動的人,我現在會建議病人每一個小時起來走一走,因為研究證實避免久坐健康狀況就會改善。跟病人說這句話的時候,自己也藉機從椅子上站起來,除了有點戲劇效果,自己也避免久坐:

「一兼二顧,摸蜊仔兼洗褲(一舉兩得)。」


當個熱愛運動的醫師



很多醫師都有運動習慣。看糖尿病聞名全台的游能俊醫師自己身體力行,多年前透過一份醣的飲食與積極重量訓練逆轉了自己的糖尿病前期,分享自己的故事,也出了很多書。

游能俊診所設立健身房,鼓勵病患與員工運動,糖尿病衛教師團隊半數都考有健身教練執照,既是衛教師也是運動教練,可以給病人更多專業的回饋。

他的精神與意志是大家的典範,因為醫師在運動、營養師在運動、護理師在運動,病人當然也要運動,非常有說服力。


運動首要:注意安全




多年來雖然我保持規律的運動習慣,但是畢竟不是運動教練、對運動醫學也沒有非常深入研究,除了請病人避免久坐,如何帶病患尤其是高齡衰弱的長輩,做一些安全的運動呢?

前陣子讀到骨科戴大為醫師出版骨質疏鬆症的大作,裡面提到給長輩的強筋健骨基礎六式,從中得到很多靈感,請教戴醫師後修改為「勇筋骨八招」,分享給門診的病患。


阿賢醫師:勇筋骨八招



勇筋骨八招分別是暖身、啞鈴肩推、橋式、側面抬臀、坐椅起身、前弓箭步、墊腳尖、拉筋收操。

除了橋式,其他七招都可以在門診現場示範,可視當場氣氛以及後面病人數多寡,傳授幾招給病人。搭配骨質疏鬆的衛教單張給病人帶走,後續的健康指導則由衛教師進一步協助。


衛教單張:決戰存活率



診所的衛教單張經過特別設計,正面是詳細的飲食建議,幫助預防骨質疏鬆;背面則是勇筋骨八招,方便病人在家學習正確的運動方式。一面是怎麼吃、一面是怎麼動,剛好解答病人最常見的問題。

除此之外,根據診所內部研究,醫師有圈一圈、畫重點,強調說明後的衛教單張,病人比較會留下來,不會隨手丟掉:「這張足重要,愛貼佇冰箱!有聽著無?」

每個病人離開前,我都會再次叮嚀:衛教單張要貼冰箱!積極提升衛教單張存活率。衛教單張上面也盡量都要有 QR code,整理各種運動的影片連結。


有運動嗎?要再積極追問下去~



病人說我每天都有走路,除了用很好、很棒來鼓勵,還要積極追問下去。

阿賢醫師:「你講你逐工行路,敢知影一工行歸步(你知道一天走幾步嗎?)」

病人阿伯:「一工攏差不多一萬步(一天差不多一萬步)~」

阿賢醫師:「袂歹喔,行路是足好的運動,但是行路主要是練著跤,咱的手和腹肚馬攏愛練(走路是很好的運動,但是主要練到腳,我們的手和肚子也要練)」

「來~我教你勇筋骨八招~」


智慧型手錶:太太苦苦相逼




對於有在走路的病人,我會問他一天走幾步?如果回答不知道的,我會請他買一個智慧型手錶,記錄每天的步數。跟飲食紀錄一樣,開始記錄就會發生改變。

我太太幾個月前生日,幫她買了一隻智慧型手錶,之後常常看她晚上在客廳繞圈圈或是原地踏步,不知道在幹嘛?我也沒理她。

最近她也幫我買了一隻智慧型手錶,現在每天下班後都要努力達到至少一萬步數。睡覺前達不到步數的話,只好在客廳走來走去。真正是「翁仔某(夫妻),莫相害!」


運動影片:點閱率最高



雖然衛教單張上面有運動影片的 QR code,不過大部分的病人根本懶得掃描,後來我開始用 Line 直接傳運動相關的文章與影片給病人看,增加點閱率。

由於我的興趣是寫文章,有固定發衛教文給病人的習慣,從診所後台可以看到如果當周發的是運動相關的文章與連結,點擊率都是其他文章的兩倍左右。

例如我寫一篇「跟著韓國人快樂動」的文章,附上影片連結是韓國女醫在陽台上拍攝的有氧運動,點擊率就非常高。

這件事令我非常訝異:原來跟其他衛教文比起來,病人對運動其實很有興趣。醫師毋須畫地自限,應該在網路上不斷追擊!



仔細為每個病人著想



身為醫師的我,常常提醒自己,要仔細為每個病人著想。

短時間要讓病人運動當然不容易,努力動動腦筋,把握門診幾分鐘的時間,接住病人運動的問題,或是主動開啟運動話題,延伸到衛教師診間,再延伸到線上的互動與追蹤。

其實彈力帶、握力器、身體組成分析儀都很容易買,場地不夠也可以找空間,最重要的還是擁有關心病人、心中有愛的醫療團隊。


保君衛教師回饋:竹科工程師後續



這篇文章初稿完成後,跟以往的文章一樣先傳給診所團隊同仁,一起提出修改意見,讓文章內容更完整。

衛教師跟我分享竹科工程師後續。她說:竹科很多工程師都加班到很晚沒空運動,不過會談過程中,和工程師共同發現上班中午其實有一小時的休息時段,不拿來滑手機,這時段其實也是最佳的運動與紓壓的時間。

這位工程師有聽進去,把握中午時間在公司提供的健身房運動,努力不懈三個月之後,除了體重減輕了五公斤,糖化血色素也從 8.0% 進步到 6.5%。

保君衛教師覺得非常欣慰,看到他們的進步,一切的付出與努力都值得了。


善用鼓勵:塑造溫馨有愛的工作環境




診所除了熱心積極的糖尿病衛教師,我們也努力營造溫馨的工作環境,從掛號櫃台到診間跟診的護理師,讓每個工作夥伴,都願意也喜歡去關心病人。

舉例來說,我們的護理師會在櫃台發現病人抽血報告有進步時,在流程單上畫笑臉,同時給予病人一些口頭的讚美與鼓勵。這些都是我們診所同仁可愛之處。

努力加上熱情,一起成功陪伴糖友健康運動作伙行。


三招讓病人運動:總結



1. 第一招:醫師口頭鼓勵,開啟運動話題。

2. 第二招:醫師親自示範,順便起來動一動。

3. 第三招:帶去衛教師診間,延續運動話題與講解。

乘勝追擊:衛教單與傳影片。


未來展望


目前診所除了兩名專任的糖尿病衛教師,今年七月起從台大總院特聘擁有健身教練資格的營養師,週六來診所支援駐診,專長為糖尿病營養衛教及運動醫學。

時機成熟後,將更進一步開立一系列運動課程給診所員工以及糖友們,大家一起動起來,請拭目以待。


特別感謝



特別感謝游能俊院長、蘇景傑院長、戴大為醫師、每年帶員工參加馬拉松的安慎診所鄭集鴻院長等前輩醫師,給這篇文章許多靈感與鼓勵。

特別感謝林安復診所內科部:何保君衛教師、崔岑亘營養師、何明華營養師、呂岱容護理師、朱冠呈護理師,羅敏護理師與其他護理及行政人員,以及耳鼻喉部全體同仁為病人的付出與努力。

文章同步發表於 2024 年 12 月糖尿病衛教學會會訊。


居家運動:阿賢醫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