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均賢醫師 / 林安復診所內科部全體同仁
光說不練,效果當然有限
運動的好處非常多,除了可以降低血糖、還可以改善血壓、降低血脂肪等等。
不只糖尿病,所有人都要多運動,不用醫師說,病人自己也知道。
診間無效的運動對話
阿賢醫師:「有時間愛運動喔!」
1. 病人阿伯回:「有矣~我逐工攏有咧行路(有阿,我每天都有在走路)~」
2. 竹科新貴回:「醫師~我每天從早到晚工作到身心俱疲,根本沒時間運動!」
門診時間有限,過去只是口頭請病人要多運動,病人不管回什麼這個對話都會結束。醫師有表達關心,病人也接收到了,雖然醫病關係還不錯,運動這件事卻沒太多實質進展。
如何讓病人開始運動?
其實熱愛運動的病人自己本來就會去運動,與醫師無關。我有位第1型糖尿病的病友經常報名馬拉松、騎單車上武嶺,他常常運動到低血糖讓我有點擔心,仍然樂此不疲。
沒在運動的病人就是懶得動,到底怎麼樣才能讓他們動起來呢?
午夜夢迴的時候,我常常想:「上天給我這麼大的恩賜當醫師,門診如果只是停留在跟病人說少吃多運動,做得也太少了吧?阿賢,給你一個任務,讓病人動起來!」
最好的方法:現場示範
改變病人的生活型態其實非常困難。就像減重,醫師若只是口頭請病人要減重,效果很有限,因為減重需要很多方法,例如加強動機以及設定目標等等。
同樣的,讓病人開始運動也需要方法。經過這幾年看診與病人相處的經驗,我認為讓病人開始運動最好的方法仍然是現場示範。
醫師時間不夠怎麼辦?需要熱情的團隊來協助。
熱情的衛教師來協助
現場示範這招,是從我診所的衛教師學到的。
診所去年新裝潢時規劃各自獨立的營養室與衛教室,聘請專任的營養師與衛教師駐診。規定每個慢性病人看診前都要先經過營養室或衛教室會談。
我原先只是規劃口頭的營養或衛教諮詢,熱情的保君衛教師竟然自備水瓶與彈力帶,現場帶病人做一些簡單的肌力訓練,在有限的空間內善用各種道具,讓我很感動。
我相信病人也會被感動。
身體組成分析儀+握力器
除此之外,因為營養室有全新購買的身體組成分析儀,可以讓病人了解自己的肌肉與脂肪比例及分布。規則回診時定期測量身體各個部位的肌肉量與體脂肪,讓運動的目標更具體。
除此之外,前陣子去台大醫學院聽了骨鬆演講,買了一台握力器回來篩檢肌少症。因為只有走路是不夠的,上肢與核心各個部位的肌肉都很重要。病人看到握力器都很有興趣,主動想玩玩看!
原來握力器除了篩檢肌少症,也是開啟運動對話的好幫手。
年輕時犯的錯
對於從不運動的人,年紀輕輕的我曾經按照糖尿病學會指引,向他們說明每周建議運動150分鐘,包含有氧運動、重量訓練以及伸展等等...,很快的發現這樣子講除了不切實際,也毫無同理心。
「做醫師的人,袂使按呢講(不能這樣講)~」
從來沒運動的人,動機已經很薄弱了,一下子規定這麼多,一絲念頭馬上被醫學指引的句子澆熄。醫學指引主要是給醫師看的,不可照本宣科念給病人聽。
從避免久坐開始
對於從不運動的人,我現在會建議病人每一個小時起來走一走,因為研究證實避免久坐,健康狀況就會改善。跟病人說這句話的時候,自己也藉機從椅子上站起來,除了有點戲劇效果,自己也避免久坐:
「一兼二顧,摸蜊仔兼洗褲(一舉兩得)。」
當個熱愛運動的醫師
很多醫師都有運動習慣。看糖尿病聞名全台的游能俊醫師自己身體力行,多年前透過一份醣的飲食與積極重量訓練逆轉了自己的糖尿病前期,分享自己的故事,也出了很多書。
游能俊診所設立健身房,鼓勵病患與員工運動,糖尿病衛教師團隊半數都考有健身教練執照,既是衛教師也是運動教練,可以給病人更多專業的回饋。
他的精神與意志是大家的典範,因為醫師在運動、營養師在運動、護理師在運動,病人當然也要運動,非常有說服力。
運動首要:注意安全
多年來雖然我保持規律的運動習慣,但是畢竟不是運動教練、對運動醫學也沒有非常深入研究,除了請病人避免久坐,如何帶病患尤其是高齡衰弱的長輩,做一些安全的運動呢?
前陣子讀到骨科戴大為醫師出版骨質疏鬆症的大作,裡面提到給長輩的強筋健骨基礎六式,從中得到很多靈感,請教戴醫師後修改為「勇筋骨八招」,分享給門診的病患。
阿賢醫師勇筋骨八招
勇筋骨八招分別是暖身、啞鈴肩推、橋式、側面抬臀、坐椅起身、前弓箭步、墊腳尖、拉筋收操。
除了橋式,其他七招都可以在門診現場示範,可視當場氣氛以及後面病人數多寡,傳授幾招給病人。搭配骨質疏鬆的衛教單張給病人帶走,後續的健康指導則由衛教師進一步協助。
衛教單張:決戰存活率
診所的衛教單張經過特別設計,正面是詳細的飲食建議,幫助預防骨質疏鬆;背面則是勇筋骨八招,方便病人在家學習正確的運動方式。一面是怎麼吃、一面是怎麼動,剛好解答病人最常見的問題。
除此之外,根據診所內部研究,醫師有圈一圈、畫重點,強調說明後的衛教單張,病人比較會留下來,不會隨手丟掉:「這張足重要,愛貼佇冰箱!有聽著無?」
每個病人離開前,我都會再次叮嚀:衛教單張要貼冰箱!積極提升衛教單張存活率。衛教單張上面也盡量都要有 QR code,整理各種運動的影片連結。
有運動嗎?要再積極追問下去~
病人說我每天都有走路,除了用很好、很棒來鼓勵,還要積極追問下去。
阿賢醫師:「你講你逐工行路,敢知影一工行歸步(你知道一天走幾步嗎?)」
病人阿伯:「一工攏差不多一萬步(一天差不多一萬步)~」
阿賢醫師:「袂歹喔,行路是足好的運動,但是行路主要是練著跤,咱的手和腹肚馬攏愛練(走路是很好的運動,但是主要練到腳,我們的手和肚子也要練)」
「來~我教你勇筋骨八招~」
智慧型手錶:太太苦苦相逼
對於有在走路的病人,我會問他一天走幾步?如果回答不知道的,我會請他買一個智慧型手錶,記錄每天的步數。跟飲食紀錄一樣,開始記錄就會發生改變。
我太太幾個月前生日,幫她買了一隻智慧型手錶,之後常常看她晚上在客廳繞圈圈或是原地踏步,不知道在幹嘛?我也沒理她。
最近她也幫我買了一隻智慧型手錶,現在每天下班後都要努力達到至少一萬步數。睡覺前達不到步數的話,只好在客廳走來走去。真正是「翁仔某(夫妻),莫相害!」
運動影片:點閱率最高
雖然衛教單張上面有運動影片的 QR code,不過大部分的病人根本懶得掃描,後來我開始用 Line 直接傳運動相關的文章與影片給病人看,增加點閱率。
由於我的興趣是寫文章,有固定發衛教文給病人的習慣,從診所後台可以看到如果當周發的是運動相關的文章與連結,點擊率都是其他文章的兩倍左右。
例如我寫一篇「跟著韓國人快樂動」的文章,附上影片連結是韓國女醫在陽台上拍攝的有氧運動,點擊率就非常高。
這件事令我非常訝異:原來跟其他衛教文比起來,病人對運動其實很有興趣。醫師毋須畫地自限,應該在網路上不斷追擊!
仔細為每個病人著想
身為醫師的我,常常提醒自己,要仔細為每個病人著想。
短時間要讓病人運動當然不容易,努力動動腦筋,把握門診幾分鐘的時間,接住病人運動的問題,或是主動開啟運動話題,延伸到衛教師診間,再延伸到線上的互動與追蹤。
其實彈力帶、握力器、身體組成分析儀都很容易買,場地不夠也可以找空間,最重要的還是擁有關心病人、心中有愛的醫療團隊。
保君衛教師回饋:竹科工程師後續
這篇文章初稿完成後,跟以往的文章一樣先傳給診所團隊同仁,一起提出修改意見,讓文章內容更完整。
衛教師跟我分享竹科工程師後續。她說:竹科很多工程師都加班到很晚沒空運動,不過會談過程中,和工程師共同發現上班中午其實有一小時的休息時段,不拿來滑手機,這時段其實也是最佳的運動與紓壓的時間。
這位工程師有聽進去,把握中午時間在公司提供的健身房運動,努力不懈三個月之後,除了體重減輕了五公斤,糖化血色素也從 8.0% 進步到 6.5%。
保君衛教師覺得非常欣慰,看到他們的進步,一切的付出與努力都值得了。
善用鼓勵:塑造溫馨有愛的工作環境
診所除了熱心積極的糖尿病衛教師,我們也努力營造溫馨有愛的工作環境,從掛號櫃台到診間跟診的護理師,讓每個工作夥伴,都願意也喜歡去關心病人。
舉例來說,我們的護理師會在櫃台發現病人抽血報告有進步時,在流程單上畫笑臉,同時給予病人一些口頭的讚美與鼓勵。這些都是我們診所同仁可愛之處。
努力加上熱情,一起成功陪伴糖友健康運動作伙行。
三招讓病人運動:總結
1. 第一招:醫師口頭鼓勵,開啟運動話題。
2. 第二招:醫師親自示範,順便起來動一動。
3. 第三招:帶去衛教師診間,延續運動話題與講解。
乘勝追擊:衛教單與傳影片。
未來展望
目前診所除了兩名專任的糖尿病衛教師,今年七月起從台大總院特聘擁有健身教練資格的營養師,週六來診所支援駐診,專長為糖尿病營養衛教及運動醫學。
時機成熟後,將更進一步開立一系列運動課程給診所員工以及糖友們,大家一起動起來,請拭目以待。
特別感謝
特別感謝游能俊院長、蘇景傑院長、戴大為醫師、每年帶員工參加馬拉松的安慎診所鄭集鴻院長等前輩醫師,給這篇文章許多靈感與鼓勵。
特別感謝林安復診所內科部:何保君衛教師、崔岑亘營養師、何明華營養師、呂岱容護理師、朱冠呈護理師,羅敏護理師與其他護理及行政人員,以及耳鼻喉部全體同仁為病人的付出與努力。
文章同步發表於 2024 年 12 月糖尿病衛教學會會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