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均賢醫師 WFU

2025年9月23日 星期二

最後一代的醫師


作者:林均賢醫師

囝兒滿週歲,地板上放了很多道具,我看了攏無滿意,直接把聽診器輕輕掛在他身上,沒想到他馬上大哭,趕快抱起來:「 好好好,毋免做醫生~」

雖然我每天都對他說:「 台大醫學院」,就像我阿公當年對我說的一樣,但是囝兒的阿公,每次都對伊講:「 大漢毋通做醫生」。

到底是「 台大醫學院」還是「 大漢毋通做醫生?」兩個阿公,誰說的對?

直到為人父母,我才終於體會到,每次我說台大醫學院的時候,不一定真的是台大醫學院,其實只是一種期待,就跟三十多年前一樣,只是時代畢竟不大一樣了。

最近聽人說,我們這一輩的醫師,在健保制度下,很可能是最後一代了...,聽起來相當悲涼。

我想起前幾天看到某知名診所公告因不堪健保虧損要結束營業,我嚇了一跳!因為上個月診所協會演講,院長靜靜地坐在我旁邊吃飯,隨口閒聊幾句,一如往常...。

我們空有一番抱負,但是上有健保天花板穩定下降,下有各路成本節節進逼, 兔死狐悲、唇亡齒寒,到底我們會不會成為最後一代的醫師呢...?

2025年9月23日 林均賢為之記。

2025年9月16日 星期二

林安復診所:榮登台大轉診院所冠軍


資料提供:林安復診所 / 新竹臺大分院




星月計畫轉診冠軍


林安復診所與台大醫院淵源深厚,合作成果再創新高。去年(2024年),林安復診所被列為台大「星月計畫」前三大轉診院所。

今年(2025年)第二季轉診成績出爐,林安復診所躍升為新竹臺大第一大轉診院所,展現診所與醫學中心緊密合作、守護病人健康的決心。


林安復院長創辦人:篳路藍縷


創辦人林安復院長畢業於台大醫學院,曾於台大耳鼻喉科接受完整訓練,後受邀至新竹臺大分院前身(省立新竹醫院)擔任耳鼻喉科主任多年,執行困難手術、醫術精湛,地方聲譽卓著。

新冠疫情期間,他以新竹市醫師公會理事長身分與台大醫院密切協作,協助疫情迅速獲得控制,並獲總統及行政院長頒發感謝狀,肯定其卓越貢獻。


林均賢醫師:內科團隊新氣象


傳承父親專業精神的林均賢醫師,完成台大醫院內科住院醫師與新陳代謝科總醫師訓練後,回到新竹台大服務,目前兼任新竹台大內科主治醫師。

2024年起回歸診所,建立內科專業團隊,一年內即讓診所糖尿病收案量躍升至新竹前五名,並導入與台大醫院同規格的檢查設備。


糖尿病收案:新竹前五大診所


包括:全自動免散瞳眼底檢查、單股尼龍足底檢查、音叉檢查、心電圖檢查等。若檢查發現異常,病人可立即轉診至新竹台大進一步治療,享受無縫接軌的醫學中心照護。


甲狀腺:早期診斷癌症,存活率100%


此外,診所更積極發展 超音波導引甲狀腺細針穿刺檢查,累積病例已超過一千多例,其中三十多位經初步診斷為甲狀腺癌病人,透過星月計畫轉診台大接受治療,術後回診所持續追蹤。

此合作模式讓病人不必在基層與醫學中心間奔波,即可獲得即時、完整的醫療照顧。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病人在新竹台大與診所精心治療追蹤,目前存活率達100%,成為地方醫病合作的成功典範。


診所與新竹台大充分合作,共創三贏


林安復院長表示:「去年能夠在星月計畫中成為前三大轉診院所,我們深感榮幸。今年第二季更拿下第一名,這不只是診所的榮耀,也是地方醫療與醫學中心互相支持的成果。」

「未來我們一定會持續和新竹台大攜手合作,讓更多病人受惠。」


延伸閱讀





2025年9月9日 星期二

糖尿病:影響男性「性功能?」


作者:新竹臺大 蔡佳惠 衛教師 / 林均賢 醫師


不同的表達,同樣的困擾




案例一


65 歲賣烤玉米的伯伯,和太太一起進衛教室後,突然脫口而出:「醫師,我不能愛太太了!」

一句話道出糖尿病神經病變影響性功能的無奈。


案例二


60 歲的先生,在衛教門口大聲抱怨:「看糖尿病根本無路用 (bô-lōo-īng)!」一問才知道,他同時有心臟病與糖尿病,過去長期看心臟科,血糖卻愈來愈高。

轉來新陳代謝科後,才發現晚上與太太的親密關係受到影響,他誤以為是看「新陳代謝科」造成問題,而拒絕接受進一步的糖尿病照護。


案例三


50 歲的竹科工程師,在門診含蓄地提到:「醫師,我下面功能變得不太好……」

這三位不同背景、不同個性的病人,其實都在訴說同樣的困擾——糖尿病控制不佳導致神經病變與血管問題,進一步影響到性功能。


糖尿病影響「夫妻生活」?



糖尿病控制不良,長期高血糖會造成:

1. 神經病變:傳導勃起訊號的神經受損,導致無法正常反應。

2. 血管病變:陰莖血流不足,無法維持勃起。

3. 荷爾蒙影響:部分男性會合併低睪固酮。

4. 心理壓力:長期病痛、擔憂表現,也會讓問題惡化。

臨床上,超過一半的糖尿病男性,隨著病程增加,會出現程度不一的勃起功能障礙。


是不是藥物害的?


很多病人以為開始看內科或換藥後才出現問題。

其實,多年未控制好的血糖,才是主要原因。藥物反而可以保護血管、延緩疾病惡化。


不好意思說,忍一忍就好?


性功能障礙常讓病人難以啟齒,但若不正視,往往也代表糖尿病控制不佳、心血管風險上升。

這不只是「夫妻感情」的問題,更是「全身健康」的警訊。


我們能做什麼?



1. 血糖控制:持續監測並調整藥物,避免血糖長期過高。

2. 生活調整:規律運動、戒菸、減少含糖飲食。

3. 檢查與治療:可安排血液檢查、荷爾蒙評估,必要時開立威而鋼(Viagra)、犀利士(Cialis)等藥物。

4. 伴侶溝通:醫師、衛教師會協助病人與伴侶一起面對,減少誤解與壓力。


阿賢醫師提醒


「性功能障礙,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糖尿病控制多年不佳的結果。」

好好控制血糖,不僅可以保護眼睛、保護腎臟、保護神經,更是為了能和太太、家人繼續維持美好的生活品質。

若您或身邊的親友有糖尿病,不要忽視性功能的改變,它可能是血糖失控與血管病變的警訊。及早控制、及早治療,生活繼續「有愛」。

蔡佳惠衛教師、林均賢醫師關心您~


延伸閱讀






血糖問題總整理:林均賢醫師



2025年9月5日 星期五

東園國小許惠雯老師

作者:林均賢醫師


今天下午很特別,許惠雯老師來診所看診,許老師是我東園國小五六年級的音樂老師,也是當年合唱團的指導老師,身體很健康。

多年不見,讓我回想起那時參加合唱團,每天早上規定要先跑操場、練肺活量、魔鬼訓練。印象中老師很高很兇,不過休息空檔也會講講冷笑話,調和一下氣氛。

我是第二聲部,比賽的自選曲是台語歌:「大頭旺仔一粒珠」,過了快三十年,到現在都還會唱,可以唱給兒子聽。音樂課放的貝多芬、莫札特現在也都記得。

那時練唱的地點主要在禮堂,有時候在二樓圖書館 ,練唱其實枯燥無趣,但是我對音樂很有興趣,到現在診所候診區播放的還是莫札特的鋼琴奏鳴曲。

父親窮困出身,音樂一竅不通,也沒那個環境,當年聯考如果要考音樂,不要說台大醫學院,普通大學也考不上,只能當工人。我對音樂的興趣來自母系,記憶中每次回家都會聽到滿屋子的歌聲與鋼琴。

大學時我媽去台北會找我一起去聽音樂會,畢業後我在台大醫院當住院醫師,離音樂廳很近,偶爾也會去。

上次一起去聽音樂會是兩年多前,散場後我們一起走出國家音樂廳,記得那天傍晚的風,特別強勁,從寬大的石階一階階走下去,我不時停下來回頭,看到她堅定的神情、在風中擺動的外衣。

這幾年家裡聽音樂的人少了,但是許惠雯老師來診的那天,下診回家後,腦海中又出現了滿屋子的歌聲與鋼琴...。

很多的回憶,每次回想起來,都令人回味無窮。

2025年8月28日為之記。


林均賢醫師的日記



2025年9月1日 星期一

一進門診就要我開猛健樂,開還是不開?


作者:林均賢醫師





猛健樂減重藥物的使用心得與提醒


最近有不少病人來看診,一進診間就希望我開立猛健樂,讓她趕快瘦。

以前我聽了都不太高興,心想:我是醫師又不是賣藥的,要買自己去外面買!


以前的我不會開


我一律建議要先做好飲食紀錄,下次回診跟營養師好好討論。

妳如果好好飲食控制,體重慢慢瘦下來,就不需要使用猛健樂;如果飲食不改,停藥後還是會復胖~

病人聽了通常也不是很高興,多半只是勉強配合。

有的靠著自己努力確實瘦下來了,回診很高興可以不用藥,但是很多胖還是胖,沒什麼改變。


瘦子無法理解胖子的辛苦


最近我的觀念改變了,我覺得身為醫師要有更多同理心:如果靠意志力「少吃多運動」就可以瘦,那麼為何有那麼多人為肥胖所苦?

這個世界處處歧視胖子,瘦的人無法理解胖子的辛苦。

其實人的意志力都很薄弱,有時候還是需要藥物來幫忙,打破身體的肥胖惡性循環,身體才有重新開始的機會。


停藥後很多人並沒有復胖


從醫學研究以及很多病人身上不斷證實,新一代的腸泌素減重藥物效果非常顯著,停藥後很多民眾也沒有復胖。

關鍵在於瘦下來之後,繼續維持瘦下來之後健康的生活習慣。


減重要先找出肥胖的原因


不過身為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我認為我們不只是開立減重藥物,更應該積極幫助病人找出肥胖的原因。

不只飲食與生活習慣要同步調整,臨床上若懷疑有庫欣氏症、甲狀腺低下等內分泌失調導致肥胖,或是有糖尿病等相關共病,都應該積極找出原因並且進一步治療。


猛健樂要用多久?所有人都有效嗎?


藥物我通常都使用三到六個月,達到理想體重就可以停藥。

雖然來診病患九成用了都很有效,體重大幅下降,瘦下來之後就不太想吃垃圾食物。但是仍有一成民眾使用腸泌素類減重藥物,體重卻沒什麼下降,原因可能跟腸泌素相關受體的敏感性不足、胰島細胞功能不佳或藥物吸收不良等有關。

既然用了沒反應,這時候我也會建議停藥,改用其他減重方法。


先評估是否有癌症的可能


另外在使用猛健樂以前,如果有甲狀腺腫大或有大顆的甲狀腺結節,應該先用超音波評估是否有癌症的可能,因為有一種罕見的甲狀腺髓質癌,禁止使用腸泌素類減重藥物,是目前唯一的禁忌症。

以上分享最近看診想法的改變,請各位醫界先進不吝指正。

2025年9月1日 林均賢醫師。


腸泌素常見藥物總整理



2025年8月24日 星期日

喝一杯咖啡好無?緬懷紀老師

 
作者:林均賢醫師




老朋友紀老師


紀迺偉老師是我阿公的好朋友。

回新竹以來,每年在新竹公園賞櫻,紀老師都會參加,一年年過去,感覺就像我的老朋友。

去年診所內科開幕,紀老師特地騎歐兜麥 (oo-tau-mài)來捧場。

我每次都勸他不要騎歐兜麥「四界走」 (sì-kè tsáu),快九十歲了騎車很危險。

他答應我但還是繼續騎歐兜麥,去朋友家到處趴趴走,感覺像是個老頑童。


喝一杯咖啡好無?


「欲來喝咖啡好無?(beh lâi lim ka-pi hó bô?)」

紀老師住的大樓一樓是便利商店,離診所不遠,我下班後偶爾會在便利商店遇到紀老師在看報紙或買東西。

上個月,在全家便利商店遇到紀老師,邀我上樓喝一杯咖啡。

他身體不好很久了,卻是第一次看他坐輪椅,我愣了一下。

我不喝咖啡也忙著很多事,就趕著回家了。

那天是我跟紀老師的最後一面,回想起來,真想跟他喝一杯咖啡阿!


奮鬥不屈的精神長存


紀老師活躍的年代我沒有參與,都是從聽故事中得來。

他們那輩人在艱困的環境中奮鬥不懈,精神上給我很大的鼓勵。

告別式前一晚,翻出歷年的照片,回憶與他相處的時光,願他安息。


2025 年 8 月 24 日 林均賢敬筆


林均賢醫師的日記



2025年7月18日 星期五

我們反對依賴「瘦瘦針」減重

作者:林均賢醫師




停藥後依然容易復胖


自從幾個月前新一代的腸泌素(例如猛健樂)引進林安復診所後,我們觀察到病人減重的效果十分顯著,對糖尿病友的血糖控制也有明顯改善。不過除了價格昂貴,停藥後若沒有繼續維持健康的飲食與生活習慣,仍然很容易復胖。

因此我們並不贊成依賴腸泌素來減重。 

對於某些專家宣稱:「 既然停藥容易復胖,那就不要停藥,可以長期使用腸泌素來維持體重跟健康」的說法,我對此也有點懷疑。


體重過輕不得使用腸泌素


近期還有一些體重正常,或是很瘦還要更瘦的人想來診所打腸泌素,我因為沒有接受過這種的醫學訓練,不確定治療後果,只能先予婉拒。


使用腸泌素前:應該經過完整評估


對我們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來說,使用腸泌素前應該經過完整評估,包含監測血糖、糖化血色素、膽固醇、身體組成分析、甲狀腺功能,甚至其他內分泌荷爾蒙等等,確保使用安全與評估療效。


不得使用腸泌素:甲狀腺髓質癌


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動物實驗中曾觀察到腸泌素藥物與甲狀腺髓質癌(Medullary thyroid cancer, MTC) 的發生有關,因此凡是本人或家族有甲狀腺髓質癌或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第二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m type 2)病史者,不得使用腸泌素。

雖然甲狀腺髓質癌的發生率很低,但甲狀腺癌整體的發生率是台灣十大癌症的第七名,女性排名第四。年輕女性中,甲狀腺癌甚至是發生率第一名最常見的癌症。


不建議使用腸泌素:甲狀腺乳突癌、第一型糖尿病等


如果摸到有頸部腫塊、甲狀腺超音波發現大顆或形態不規則的結節,應優先評估是否有惡性病變的可能,若確診為甲狀腺癌,治療應以腫瘤處理優先,而非貿然減重。

另外,第一型糖尿病友、孕婦或哺乳期女性,使用腸泌素存在一些風險,通常不建議使用。


診所的腸泌素保留給肥胖與慢性病患使用


這幾天慎重思考後,由於個人的興趣和專長還是在糖尿病等慢性病與甲狀腺疾病,在病人數過量,超過醫療團隊負荷的情況下,我們決定暫時不再看單純減重的新病人,現在跟未來也不會開立腸泌素給體重正常或過輕的民眾。

診所現有的腸泌素藥品,將優先保留給合併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且確實有需要的肥胖患者使用。


腸泌素是減重的最終解方嗎?


我對歷史一直很有興趣,回顧減重藥物的歷史,過去數十年間,減重藥物推陳出新:Orlistat(羅氏鮮)、Reductil (諾美婷)、Lorcaserin(沛麗婷),以及各式各樣的「雞尾酒減重療法」都曾風靡一時,卻又因為各種副作用、心肌梗塞、致癌等風險消失在歷史的舞台上。

即使新型腸泌素可達成體重減輕20%以上的效果,我還是認為它終究不是減重的最終解方,當更新更好的藥物出現後,腸泌素藥物有很大的概率又會消失在舞台上,被世人遺忘。


減重需要耐心


這個社會講求速成,但是我認為很多事情要有恆心:例如每天寫日記或運動等等,都是無法速成的,減重最重要的還是「 毅力」與「 恆心」。

因為台灣人習慣食好鬥相報(Tsia̍h hó tàu sio-pò),市場上的腸泌素瘦瘦針到處熱賣,有些甚至沒有醫師的處方,在來源與品質毫無保障下,民眾也是趨之若鶩。


我們的堅持


外面的世界不斷變動,老牌的診所受到一波波的考驗。林安復診所創立近四十年來,最重視的是我們的信譽,我們以高品質的醫療自許,數十年如一日,持續服務新竹在地民眾,不斷追求醫療品質的進步。

來到林安復診所,就必須遵守我們的規定:腸泌素使用前需要完整的醫學評估,並且搭配飲食紀錄與營養師或衛教師的指導。因為我們有我們的堅持、有我們的專業、行咱家己的路。

減重需要時間不能急,因為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

2025年7月18日 林均賢醫師 為之記


腸泌素(瘦瘦針):總整理


林均賢醫師的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