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均賢醫師
▌烏衣巷:天下第一?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早年鄉下一考上醫學院,村民沿途放炮仔慶祝,地主在路上趕著來提親...這些現在聽來不可思議,過去就是如此。當年考上醫學院的都很神氣,考上台大醫科更彷彿天下第一。
最近新聞傳來,醫學系的錄取分數不斷下降,今年已普遍低於牙醫系,人才往更好的地方去,一百年前殖民時期興起的行業,經過時代的不斷淘汰,早已走向衰敗。
▌先生的時代 VS 健保的時代
過去的先生(せんせい)備受尊敬,一個鎮上只有兩三位醫師,病人看完診自動鞠躬退出診間,不會有什麼意見。
如今整條街上都是診所,不滿意馬上換一間,google上再留個負評,認真經營的院長趕快派人打來,低聲關心身體狀況:
「負評再麻煩刪除一下?」
▌藥比糖果便宜
健保三十年來,台灣物價漲兩倍,基本時薪漲三倍,唯獨健保給付的點值三十年不增加還持續打折。藥價年年砍,砍到救命的藥比糖果還便宜,藥廠退出台灣後,醫師無藥可用、病人無藥可救。
過去用光環支撐的行業,現在連生存都是問題,未來是愈來愈黯淡了。
▌上下雙殺的柑仔店
就像巷口傳統的柑仔店,多年前早被便利商店或全聯福利中心等全面取代。
民眾習慣了,還覺得更好。
許多勉強支撐的診所,收入愈來愈少、成本節節上升,上下雙殺中,不得不歇業頂讓,取而代之的是財團醫院與醫療連鎖集團繼續攻城掠地...。
民眾習慣了,還覺得更好。
▌談醫療?先談行銷
談醫德是過去式了,現在外面流行的詞是醫療行銷、商業模式、自費市場、消費者體驗、流量與變現。
醫療早就是服務業,在夾縫中努力變現:有賺錢發得出員工薪水的就有醫德,醫德跟獲利正比;不賺錢的小診所很抱歉,你自身難保,連員工都不能照顧了,想談醫德?基本上不符資格。
▌談醫德?不符資格
幾個月前有個醫師朋友來我們診所參觀,興致勃勃地問我對「醫療行銷」的看法?我聽了忍不住想請他出去。
畢竟來者是客,聽他把話說完,淡淡地跟他說:「我這裡不行銷。」離開前他邊走邊說,還在試圖說服我...。
這陣子常常回想這件事:人家做行銷、衝流量,拼命賺錢,跟著時代在前進,特別跑一趟提點你,機會不懂得好好把握,還想請人家出去...,愈想愈覺得慚愧不已。
診所不轉型就會被淘汰,時代絕不留情。從那次以後,醫學研討會只要在講醫療行銷、流量、商業模式的場次我都儘量參加,即使跟不上也要知道時代已經進步到哪裡了。
▌大漢毋通做醫生
兒子出世後,那天父親一個人來家裡吃飯,抱著不滿六個月的孫子認真地說:「醫生毋好矣!你大漢毋通做醫生...」
我在旁無言以對,想起三十多年前,我大約三歲剛有記憶,在家裡阿公常常抱著我玩,笑著對我說:「台大~醫~學~院~」這個印象很深很深,彷彿一股強大的祝福與期待,貫串了我的一生。
▌台大住院醫師最高榮譽
十八歲那年,我新竹中學畢業後進了台北儒林,一年後進了台北醫學院,七年畢業後在台北榮總又當了一年不分科醫師,晚了很多年、走了很長的一段路之後,終於又進了台大醫院。
放榜那天,我第一通電話就是打予伊,伊當時身體毋好矣,但是聲音聽起來誠歡喜!親像咱作伙完成一項大代誌。
台大總院最後一年,我有幸獲得台大住院醫師最高榮譽:林和惠基金會「台大醫學院最佳住院醫師獎」的時候,我是多麼想再打一通電話予伊,可惜電話無人接矣。
▌老派的堅持
先生(せんせい)的時代早已遠去,醫療環境如此慘烈,聰明的高中生自然會做出選擇,醫學系的分數必然逐年下降,下降到不成新聞為止。
但是在診間,每天拿起超音波看脖子以前,還是有人打著同一條領帶、放著張天鈞教授的甲狀腺書籍,拿著同一支WA Harvey聽診器,用老派的方式看診、行醫、寫日記。
多年的堅持與信念,讓我從醫院到診所的日子,每天全力以赴,認真看待每一個病人、仔細為他們著想,努力回應上帝給我一切的智慧、恩賜與才情。
▌努力的成果:甲狀腺與糖尿病
回診所這一年多來,我們不負眾望,在醫療團隊全體努力下,甲狀腺穿刺的技術打響知名度,大量的病人從醫院與其他診所轉來檢查,不到一年即診斷出近三十例甲狀腺癌。
透過早期診斷,轉回台大評估手術與放射碘治療後,目前癌症存活率100%,死亡率為零。
糖尿病在營養師、衛教師,高品質照護網的持續追蹤管理下,胰島素與各種照護指標都名列前茅,減少糖尿引起中風、心肌梗塞、腎衰竭等併發症,連續兩年榮獲「糖尿病好診所」的肯定。
▌當醫師是我一生最光榮的使命
我們對得起所有踏入診間的病患,也贏得了他們普遍的信任與期待。因為選擇當醫生、也能夠當醫生,是我一生中最光榮的事、有強烈的使命感要好好實現。
可惜先生的時代早已遠去,我們即使病人非常多、各方面表現出色、軟硬體力求進步與突破,但是在這個生存本身就不容易的戰國時代,賺錢的才受尊敬,救命的不受重視,時不我予,多少有一點點遺憾...。
▌時不我予,猶在夢裡
「醫生已經毋好矣!你大漢毋通做醫生...」
那天父親話說完不久,我沒有答話,只是把兒子抱回來,看著他的臉,很認真地對他說:「台大~醫~學~院~」。
東門城外野草花,民生路口夕陽斜。
舊時白袍醫生館,世代相承照病家。
有人早已遠行,來來回回的,依舊是這些聲音。三十多年的人生,猶在一場夢裡。
2025年4月22日完稿於新竹。